市一小 10月家長作業(yè) 批評教育孩子時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批評教育孩子時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答:“教育孩子的大道理我們都懂,比如批評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可是當孩子有了錯誤時,自己還是忍不住要發(fā)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雖然知道不該這樣,也遭到孩子的指責,可還是管不住自己。怎么辦呢?”
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都在試圖用發(fā)怒、暴力等手段控制孩子,殊不知類似的方法往往事與愿違。家長們?yōu)槭裁慈菀装l(fā)火呢?有的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沒有達成的憤怒、失望,有的是自己壓力過大的發(fā)泄、移情,還有的是將孩子的過失歸咎于自己而產生強烈自責、痛苦的宣泄,很多家長的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因為某個誘因爆發(fā),他們自己也奇怪——我怎么因為這件小事發(fā)了這么大的火,其實事件本身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的情緒是可以累積的,但是積極情緒往往都沒有消極情緒來的強烈持久,情緒是有力量的,長期壓抑就會一朝爆發(fā)。
孩子大都會對家長的憤怒感到害怕,年齡小的有可能減少錯誤的行為,但是對于處于叛逆期或是自我意識較強的孩子來說,效果并不明顯。家長們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只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及用更有效的辦法。
在孩子犯錯時家長要辨別事件的原因,思考問題到底是什么。有時孩子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不能完成同齡人可以輕松完成的任務也不是不能諒解的。家長一味的生氣、責怪沒有效果,要相信孩子是成長發(fā)展中的人,并且嘗試給其實際的幫助。
家長要在與孩子交流時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考慮如何使自己心平氣和。家長可以用“停下來、思考必須發(fā)火嘛、還能怎樣表達我的看法”的方法,如果實在忍不住,可以停下所有的交流,甚至離開環(huán)境,等自己冷靜下來再去與孩子談。家長要思考自己的言行給孩子的影響——親子交往模式是孩子人際交往的范本。
改變已有的思維、行為方式是困難的,但是只要家長多思考自己的言行,并找到更好的方法,就能使教育更有效果。
家 長 姓 名: 葉素霞
電話:13899379610
工作單位:正塔公司
媽媽,您雖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還是堅持研讀家庭教育指導
書籍,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家長,認認真真完成作業(yè),我為你驕傲!
孩 子: 吳成棟 班級:一年級七班
[更多…]
this is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