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1 23:02:30
2013-05-07 01:14:02
2013-05-01 13:09:37
2013-04-29 00:44:39
2013-04-14 05:20:36
2013-04-02 18:27:13
2013-04-02 18:01:41
今年以來,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開始,或即將開始多了一個光榮的“終身榮譽”——媽媽~~。作為“媽媽”這一行業(yè)的資深從業(yè)者,本著“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幾年來的育兒生活里,我看了不少教養(yǎng)類,幼兒心理方面的書籍,并在今年專門報了與家庭教育相關的網絡課程班來學習,再加上幾年來的親身實踐,所以雖然談不上多么專業(yè)吧,但也算對幼兒教養(yǎng)及兒童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知。也許是因為我多年來全職媽媽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和朋友見面時常會被問及與寶寶喂養(yǎng)相關的話題,也常接到此類的電話。
閱讀全文世事并無好壞之分,全看我們怎樣去想——哈姆雷特 ·創(chuàng)立者:美國心理學家A·Ellis(埃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首創(chuàng)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 ·觀點: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ず喞耗菽莸耐铝者_已經有兩個星期沒和她說話了,她們本來是很聊得來的,所以妮妮猜想琳達肯定生她的氣了,因為她想申請一個職位,而琳達對這個職位也很感興趣,她越是這樣想,越是感到惱火,妮妮生氣了好幾天,直到后來才知道,琳達的女兒病了。
閱讀全文也許是因為傳媒資訊技術日益發(fā)達了,我們現在每日的生活幾乎都是全球同步。大到國際時事,小到家長里短,我們可以及時接收到各類訊息,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比起國際戰(zhàn)事,天災人禍,我最不愿看到的,還是關于孩子的家庭悲劇。因為孩子們是無辜弱小的,因為傷害他們的正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因為這一切本都是可以避免的。正因如此,才更讓人覺得悲哀。4月初時,在本地新聞節(jié)目《都市快報》中看到的一則新聞讓我徹底震驚了!——《父母不和起爭執(zhí),竟當街摔孩子》。
閱讀全文過去三十年我們社會所發(fā)生的巨變,尤其是在經濟層面,讓“速度”和“實效性”成為多數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包括孩子。家長們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上一節(jié)舞蹈課,就可以看到孩子學會了幾個動作;上一節(jié)英語課,就能從孩子口中蹦出幾個單詞;上一節(jié)美術可課,就能畫出像模像樣的畫來……家長們由此便感到滿心欣慰,仿佛已看到了孩子光明的未來。我不知道,若干年后這些孩子是否還會記得這些幼年所學,抑或感謝父母的這番用心讓他們真的因此而比其他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閱讀全文作為早期的80后,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近年來,身邊的朋友漸漸都結婚生子,做起了父母。和她們聊天時,經常會聽到這樣感慨的話:“我可不會像我爸媽當年對我那樣,再去壓制強迫我的孩子,我會愛護他,并且尊重他,讓他當一個自由人?!弊鳛樾乱淮母改福軌虮诌@樣一種寬容豁達的態(tài)度去養(yǎng)育孩子,確是社會的進步。想想當初,自己也是滿懷熱情的投入“母親”這個偉大的角色,從懷孕起就開始看育兒書籍。還記得,我們家老大(欽欽)剛出生不久時,有天,我和我先生分享在書中看到的育兒理念,他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閱讀全文愛發(fā)脾氣的兒子 我的兒子五歲了,非常愛發(fā)脾氣,當他發(fā)脾氣時,我總想給他一巴掌,然后把他關在房間里。可這樣做沒有什么用處,而且我還會產生犯罪感,不知道該怎么辦。五歲的孩子正好是需要發(fā)脾氣的時候。不僅如此,在體驗安全、快樂、滿足、友情、信賴、親密與依戀的同時,他還需要體驗憤怒、敵意、悲傷、抑郁、挫敗、不誠實、破壞、執(zhí)拗、疼痛、饑渴、寒冷等情緒。五歲孩子正面臨情緒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最初階段。而一個人的情緒能力恰好是他個性、情商、情愛能力發(fā)展的溫床。
閱讀全文人生是一場旅途,所有人的終點都殊途同歸,但各自沿途的風景又如同世間沒有完全相似的兩片葉子般,有著只屬于自己的一路風光。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在或大或小的影響著我們的方向,引領我們走向未知的天地。五年前,出于對家庭和孩子的責任感,我在家當起了全職媽媽。當初的我哪會想到這個決定會帶我走向一個全新的領域——家庭教育。還記得,在中華家庭教育網上躊躇間在線咨詢遇到范紅娥老師,當她了解到我是機緣間結識了中心的魯雅潔老師,來到這個團體中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