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6 18:58:38
2016-02-26 18:56:15
2016-02-26 18:55:06
2016-02-26 18:54:14
2016-02-26 18:52:50
2016-01-08 20:34:50
2016-01-08 20:34:04
家教藝術|注意!6歲前,父母再不給孩子立規(guī)矩就晚了
2016-01-08 20:33:00
2016-01-08 20:31:45
2016-01-08 20:30:26
《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少壯派”代表馬克·扎克伯格以3100億元個人財富成為前10名中最年輕的上榜富豪。扎克伯格不愧是互聯(lián)網(wǎng)界的扎帝,十幾億人FB還沒玩上,人家一笑而過搞VR(虛擬現(xiàn)實)了。。。小扎宣布VR是下一代社交平臺,全世界一邊捉急扎帝搞網(wǎng)絡帝國,一邊上網(wǎng)商量咋辦↓↓ 這個最年輕富豪還不到32歲,法力無窮。前兩個月陪老婆生孩子休產(chǎn)假(回復“201”可見這對soul mate),公司股價照樣飆升,資產(chǎn)達到480億美元,全球第六富↓↓話說扎克伯格也出身猶太人家族。
閱讀全文我之所以能夠在這談談家庭教育的心得,確實是因為我接觸的孩子太多了。從我在北大開始教書,一直到后來辦新東方,到現(xiàn)在從新東方走出去的700多萬學生。我看到過很多幸福的學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誤的學生;看到了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成功感到無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貧困家庭最后因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滿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億萬富翁的家庭,最后因為孩子問題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癥。好多父母都和我說:“俞老師,我把我所有的錢都捐給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變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
閱讀全文身為現(xiàn)代父母,您知道現(xiàn)代孩子該怎樣教育嗎?有的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后要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似乎只有這樣,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實踐證明,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誤解,是升學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格,幫助孩子劃分精神起跑線。本文列舉出八大重要的家庭教育,希望爸爸媽媽每天讀一讀,改變自己的同時,也會改變孩子! 家庭教育1: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1.接受現(xiàn)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yǎng)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fā)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家庭教育2:培養(yǎng)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視失敗 2.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夸獎,但不要過度 家庭教育3:培養(yǎng)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1.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長期處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 3.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4.讓孩子每天發(fā)現(xiàn)一個自己的優(yōu)點 5.懂得“舍”才會有所“得” 家庭教育4:讓孩子敢于夢想 1.有夢想才有創(chuàng)造 2.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 3.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 4.拒絕孩子問的“為什么”,就等于剪斷了他思維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興趣 6.善于創(chuàng)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個奔馳的頭腦 家庭教育5: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受挫折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父母過分地保護,反而是一種“傷害” 家庭教育6: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1.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能夠擁有好人緣 2.孩子善于談吐,最能引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則錯誤已經(jīng)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6.懂得傾聽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家庭教育7: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6.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家庭教育8: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 1.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后就越容易賺到錢 2.正確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3.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終生受益 4.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5.糾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cyNTEzNQ==&mid=402603326&idx=3&sn=502d57de15b064614ec3addbe3995747&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曉巖轉】。
閱讀全文如果希望寶寶變成一個能干、獨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那么“自我管理”就是其中絕對不能缺少的一項內容。對于寶寶來說,什么樣的能力和品質最重要呢?關于這一點,相信每位爸爸媽媽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希望寶寶變成一個能干、獨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那么“自我管理”就是其中絕對不能缺少的一項內容。爸爸媽媽在培養(yǎng)寶寶自我控制能力的時候,千萬不要弄巧成拙,變成爸媽管理,那樣可是起不到什么好效果的哦。
閱讀全文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正遇見一個孩子鬧脾氣,那種脾氣上來時的刁鉆蠻橫一展無余,讓我的兩個孩子好奇的站在旁邊,遲遲不肯離開。也正因為兩個寶貝的堅持,讓我倒是從頭到尾的領略了那個差不多五歲孩子的“蠻性”: 先是哭鬧,然后再是直接躺倒在公園的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似乎在要一個什么玩具。我似乎能夠看到他媽媽的一頭火星,同樣尖銳的和孩子吼:“不行就是不行,家里已經(jīng)有兩個了!”孩子看此舉無效,著了魔般的將自己的小自行車狠狠的推到一邊,又揣上兩腳,然后繼續(xù)大哭大鬧。
閱讀全文梁啟超 梁啟超是近代中國思想學術界的翹楚人物,他有九個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長,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九個子女中,有七個曾到國外留學,面對當時處于戰(zhàn)亂之中的中國,梁啟超的子女們都義無反顧地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國內。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 梁思永的女兒、北京園林局高級工程師梁柏有回憶了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院士工作、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特別感謝他們開明尊重個性的家庭教育氛圍。
閱讀全文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培養(yǎng),是家長對孩子負責的表現(xiàn)。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辦事。下午的時候,朋友接到她7歲兒子打來的電話。兒子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他已經(jīng)把米飯燜上了,正在炒菜呢,發(fā)現(xiàn)冰箱里沒有西紅柿了。當朋友把這些內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后,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
閱讀全文孩子正處于各項意識發(fā)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guī)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guī)則的人,對于孩子的人際關系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下面和最生活一起來看看6歲前如何給孩子立規(guī)矩: 規(guī)矩一: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樂樂在幼兒園里跟小朋友搶東西,小朋友不給,他就開始打小朋友,還說道:“你要是不給我,我就讓我哥哥把你變成殘疾!”……樂樂這樣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