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22:59:41
2016-01-13 22:23:42
2015-11-19 20:58:39
2015-01-08 10:24:18
2014-01-14 10:15:24
2013-11-17 18:16:32
2013-11-05 09:28:50
2013-08-23 15:34:50
新疆塔城駱春梅老師主講《培養(yǎng)孩子的美德:責任心》
2013-06-08 17:54:41
2013-05-27 09:55:20
分享: 《 知識給人力量,運動給人活力》 昨天(2012.4.22上午9:45),偶然看到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節(jié)目,正在播放的是北京航空大學老年網(wǎng)球隊的故事,他們以打網(wǎng)球為核心,派生出很多有趣的事情,一下子吸引了我......
回想起我的快樂:在2007年左右起,加入了乒乓球俱樂部,結(jié)實幾個好友,大禮拜或者晚上下班后,我們幾個球友相約一起打球,在不大的平房球館,在豪華的實驗體育館,你來我往,爭鋒相對,吹牛鼓勁,玩的很開心,因為第二天要上班,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閱讀全文如何走進高三女兒的心靈? 張慧萍 報道 【時間】2016年1月16日21:00-22:30 【地點】呱呱視頻社區(qū)中華家庭教育講堂
【人員】中華家庭教育咨詢中心專家團隊、家庭教育愛好者等 【內(nèi)容】《如何走進高三女兒的心靈?》個案研究 【案例提供】李桂林老師 【案例主持】李曉艷老師 【案例地址】 個案地址: http://ajm-engineering.com/kcms/blog/vblog?b_id=278179&u_id=47474 【咨詢現(xiàn)場】 一、李曉艷老師主持。
閱讀全文家有如此父母孩子應該怎么辦? 張慧萍 報道 【時間】2016年1月9日21:00-23:00 【地點】呱呱視頻社區(qū)中華家庭教育講堂
【人員】中華家庭教育咨詢中心專家團隊、家庭教育愛好者等 【內(nèi)容】《家有如此父母,孩子應該怎么辦?》個案研究 【案例提供】高文東老師 【案例主持】吳容老師 【案例地址】 個案地址:http://ajm-engineering.com/kcms/blog/vblog?b_id=278026&u_id=319 【咨詢現(xiàn)場】 一、吳容老師主持,并介紹案例的詳細情況 二、指導老師觀點: 白麗萍老師: 一個家庭是一個系統(tǒng)。
閱讀全文(原創(chuàng))我孩子的朋友怎么越來越少? 一位困惑的媽媽自述:我兒子10歲了,讀小學二年級,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一直和同學的關系不是很好,他和同學玩的時候總是以自己的意志為主,自以為是。他說怎么玩兒別人都得聽他的,不然就那么僵持著,大家都玩不成。開學前,他和一個同學相約去超市買本子、文具盒、橡皮擦等學習用品,兩個媽媽在后面陪著等待交錢。發(fā)現(xiàn)我兒子總是讓那個同學買這個、買那個,人家說不喜歡,不想買他推薦的,他就不高興,說同學你老土冒、那個圖案就是不好看嘛…倆人爭論不休,后來撅著嘴到我身邊說:“媽媽我不跟他一起買東西了,他看中的都不好看”。
閱讀全文一個因孩子調(diào)皮貪玩而困惑的家長》(2015-01-05 ) 一、基本情況 男孩強強(化名),8歲,讀二年級。白凈帥氣,偏瘦,脾胃較弱。家里有父親、母親、姥姥和強強,全家四口人。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企業(yè)白領,姥姥退休醫(yī)生,家庭和睦美滿。二、家長悠然自得(母親)自訴 男孩強強(化名),8歲,讀二年級。去年曾在是否上小學問題上猶豫過一陣子,征求孩子意見后,按照孩子的意見,讓他上學了,但一直擔心學習成績問題。
閱讀全文專注力的培養(yǎng)在家庭 孩子放假,回家了好親切。昨晚幫我做飯,在我的指導下,做了兩菜一湯:鹽水煮蠶蛹,肉末炒蒜苗,海米紫菜湯。我們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中,爸爸下班,進門后一看不用他做飯了,閑著挺難受的,打開電視看著,但一會兒過來問孩子白天都干什么了,一會兒和我說明天單位來檢查團,要穿西裝...三番兩次地打斷我們思路,我真生氣了,遞個眼色示意別打擾,怎么不管用呢,直接說吧,孩子的專注力要培養(yǎng),家長不要破壞它,你也聽課了老師講過,好好反思去吧,或者看看我的家庭教育書籍。
閱讀全文圣人陶鈞萬物-讀《葉圣陶》有感 偶然碰到《葉圣陶和他的家人》一書,讀過之后,收獲很多。他熱愛教育事業(yè)、編輯出版工作,平和的性格、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陶鈞,是制造陶器時把泥團旋成陶坯的轉(zhuǎn)盤。有塑造、陶冶、感化的意思。教育家、文學家、語言學家、編輯出版家---葉圣陶,原名葉紹鈞,可能取其意義吧。。
閱讀全文感恩,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在我生日的時候,特別特別感謝我的父母、我的姑姑、我的姐妹兄弟、我的愛人、我的孩子、我的親人們,感謝我孩子的老師、德育主任和校長,他們不但給我孩子最好的教育,還非常支持我的家庭教育工作;還有感謝我的同學、朋友,領導、同事,特別是我多年沉淀下來的好姐妹,還要特別感謝中華家庭教育研究院的顧曉鳴為首的所有所有的老師們,通過學習家庭教育,讓我飛速成長、有撥開云霧見泰山之感,可以說中華家庭教育的學習,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閱讀全文鴛鴦,在人們心中的印象是出雙入對、形影不離、常比喻夫妻在天愿做鴛鴦鳥,等贊美之詞,但真實的情況值得去探究。今年5月18日清晨,我家附近公園的樹林下,聚集著很多人,大概有3-40人吧,從衣著打扮上和說話口音上分辨,感覺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都有,這些人向那樹上張望著,各種大小的照相機長槍短炮似的,對準一棵老榆樹,這個架勢威嚴著呢。我正好跑步到此,很好奇地詢問才知道樹洞里有小鴛鴦要跳巢了,于是我就加入了觀看鴛鴦跳巢的人群,成為一名鴛鴦粉。
閱讀全文感謝范紅娥老師的提供和制作!。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