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6 23:35:50
2013-04-06 23:29:30
15期周小琴 一 、分床 經過近一個月的通風除臭處理,兒子的小床終于可以使用了。今天晚飯后,兒子趁我收拾廚房的時候玩了一會兒他的寶貝玩具-----鎧甲勇士的召喚器。接著我們娘倆開始收拾他的小房間:把除臭的橙皮兒之類的整理到角落繼續(xù)發(fā)揮作用,把綠色植物擺好。兒子的小床是雙層的,他選擇睡在上鋪,我?guī)兔Q好抹布,他自己擦床鋪,還一邊說:“媽媽,你怕高,我敢上去,我來擦我自己的床鋪就可以了?!蔽衣犞匦牢浚腋8杏腿欢?。
閱讀全文15期指導師班 周小琴 昨晚李朝紅班主任在群上發(fā)了條消息:10月21日周一晚9:00,“中華家庭教育講堂”呱呱教室,由胡云慧老師主講《我的情緒我做主》。很多學員都跟我一樣特別期待今晚胡老師的分享!榮幸的是,我還是胡老師講座的主持。胡老師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并給我們開出了指導菜單及面對孩子問題時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下面就把我自己的學習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經典案例警示 1、既生瑜何生亮 每個人都有存在的理由,對于弱者我們要關心;對于強者我們平常心。
閱讀全文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已經工作十幾年了,這期間經歷了很多快樂與辛酸。給我記憶深刻的是,和微笑有關的一件事。記的剛開始教學的那幾年,有一天中午上課,我夾著課本剛走進嘈雜的教室,看到一片混亂的景象,一股無名怒火便油然而生,臉色頓時嚴肅起來,注視著全班,剎那間,教室內安靜下來,鴉雀無聲,學生們做的端端正正,我嚴厲的訓斥一番后,便按部就班地上起課來。此時無論我怎么誘導、啟發(fā),大部分學生就是默不出聲,毫無表情的端坐著。
閱讀全文當母親十五年了,做教育行業(yè)也五六年了,自己孩子的培養(yǎng),與機構學員和家長的大量接觸,使我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才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靠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很難培養(yǎng)出一個合格健全的社會人,“教育孩子首先要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系統(tǒng)地接觸家庭教育知識后,發(fā)現(xiàn)經常有句話被很多做家庭教育的老師掛在嘴邊,那就是“孩子生病,家長吃藥”,經過無數(shù)個案例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句話值得推敲,孩子本身就是個獨立的個體,自身就帶有一定特質,而當孩子的認知越來越廣,接觸的外界環(huán)境越來越豐富時,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的時候,這句話其實應該改成“孩子生病,家長和孩子都需要吃藥”。
閱讀全文生活中總有點點滴滴的事情值得我們珍惜,銘記和感動! 微雨的早晨,看見一滴露珠在草葉上滾動。夏日的黃昏,凝望漸漸西下的夕陽,那一輪溫和的色彩讓我們沉醉。收獲的季節(jié),田野里那一層又一層的麥浪,微風吹過,一漾一漾的。雪后的冬天,那一眼望不到邊的晶瑩,讓我們躁動的心寧靜,寧靜。是吧?朋友們。我們總能夠在繁瑣的生活之中找到觸動心靈的感覺! 剛剛加入家庭教育網的時候,看見大家都那么那么地熱情,我心里還有些許的疑慮,為什么每個人都如此熱情高漲,真誠無私?疑慮歸疑慮,我還是真誠地加入大家當中,因為我有備而來,為了一個明確的目的而來,我要在這里學習和成長,我要做一個有益于孩子成長的媽媽。
閱讀全文孩子,我為你驕傲 昨天,我下班回到家,家門緊鎖著,我很納悶,平時兒子早就回來了,可今天是怎么了。我打開門,不知自己要做些什么?打開窗戶,向外張望,小區(qū)里看不到什么人影,我急呀。我拿起電話不知給誰打?就在這時家里的座機想了,我一個箭步沖上去,接電話:“喂,來物業(yè)辦公室那你家的郵件”。唉,我以為是兒子打來的,結果不是。我又來到窗前,左顧右盼,沒有。我心里亂極了,不知所措,去哪呢了,平時不會這樣啊。大約7點20分左右,咚咚咚,我聽到了敲門聲,這一定是兒子回來了,我欣喜如狂,打開門,“大姐,借一下你家的針和線”唉,是對門租房子的一個學生。
閱讀全文用蛋管住雞 黃鶴(圖片來自網絡)春天,考恩從市場上買來幾只小雞,養(yǎng)在了自家院里。他希望小雞快點長大,能早日下蛋。一天考恩下班回來,看到有人在院門口掛了個牌子,上面寫著:“請管好你的雞,別讓它們再躥到我家院子撒野。”他警覺地去找雞,發(fā)現(xiàn)一只都沒少,便沒當回事。那之后,考恩常聽到鄰居理查德在大聲抱怨,一會兒說雞踩了花草,一會兒說他家院子里有雞糞……考恩想:不就是幾只調皮的雞,值得這般小題大做嗎!事態(tài)的發(fā)展超出了考恩預料,有天他清點雞時突然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于是慌張地跑到理查德家,發(fā)現(xiàn)那只雞果然被他關在籠子里,上面還掛了個牌子:再不管好雞,我就宰了它。
閱讀全文無意間看到女兒以前的一篇單元考試的作文:我的煩惱(原文摘錄如下) 大人們總是認為,小孩子是無憂無慮,最開心快樂的,殊不知,我們也有形形色色的煩惱,這些煩惱有的來自成長中的煩惱,有的來自家長的過度溺愛或太過嚴厲,有的來自與朋友相處時的一些困惑……而我的煩惱則來自學習上的壓力。我的數(shù)學成績不錯,家長對我也寄托著很大的希望,但是,考得再好,也有發(fā)揮失常的時候。每當這時,大家就好像大禍臨頭似的:看考卷、談話、做考卷、單獨輔導等無奇不有,我實在受不了。
閱讀全文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戶普通人家。從小學到中學,身材瘦小的我有一個和自己身體條件很不匹配的愛好——打架,還因此縫過13針,挨過處分,父親為此幫我轉過3次學。母親不無惋惜地對父親說:“兒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說教只怕已無用途!”父親苦笑道:“那我就當把鐵鍬,一天一小鏟,盡量挖出他的閃光點,再用閃光點去填埋他的劣根吧!”直到有一天,父親發(fā)現(xiàn)無論他對我嘮叨什么,我都用學到的英語回敬時,他很有些大喜大悟:“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語罵我呢?那好,你好好學英語,學到能隨心所欲地講,那樣罵人才會痛快!”實際上,父親看到了我對英語有興趣,就騎著自行車帶我到西湖邊找老外聊天。
閱讀全文孩子的學習與家長的教育觀念、親子關系有很大的關系。學習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認知--目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即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識本身。學會做事--是掌握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工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包括如何對待困難、解決沖突、組織管理和承擔風險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學會生存--是為適應社會的迅速變革與發(fā)展,學會掌握自己命運的基本能力。學會共同生活--是學會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消除彼此隔閡、友好相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