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7 13:51:35
2014-10-17 13:49:45
2014-10-06 08:31:18
這段時間的學習顧老師的家庭教育,才猛然醒悟。在我看來已經很工整的字了,仍然喜歡描來描去,或者用橡皮擦來擦去,有時缺乏耐心了,便會對她大發(fā)雷霆,可是效果一直不明顯,她照樣我行我素,磨蹭來磨蹭去。仔細想想對自己的態(tài)度也很不滿,這種做法可能當時的磨蹭有所緩解,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的這種做法主要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總認為自己寫的字不夠好,總想達到與書上的字一樣好的最佳水平的結果造成的。簡單粗暴的家庭方式是起不了大的作用,只有鼓勵她的自信,反思之后,對孩子還是多些耐心,以表揚鼓勵的方式為主吧。
閱讀全文四天的家庭講師培訓,讓我收獲頗豐,心靈深處多次涌起了波瀾。新的教育理念、觀念的轉變已經植入我的腦海深處。做好孩子和家長心中的好老師,一定要把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好,而我正處在家長與老師這個雙重身份中。我知道,要想提升家長的家庭素養(yǎng),首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家庭素養(yǎng),要不然怎樣會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呢? 每天散步、席間聊得最多的話題都是我主動把培訓中聽到的、學到的三位專家的最精彩、最有意義的故事及蘊含的道理講給我的老公聽。
閱讀全文我們的孩子厭煩些什么 多年前,曾向不同年段的中小學生了解:在家和學校,你最煩心的話有哪些?你煩心的事有哪些?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因為各人的體驗不一樣,對世事的認識水平與角度有差別,然而結果還是讓我大開眼界。多數(shù)學生說,在家里,雖然說話可以隨便一些,父母有些話還是會傷到自己,而且隨著不斷重復,有些話刻骨銘心: “你看人家某某某,上學期班上第八名,這一回考試一下子跳到第二名了!” “好吃吧?考上××中學,天天有雞吃!” “你要好好讀書,爸爸媽媽今后的生活就全靠你了……” “從現(xiàn)在起就一步也不能錯:一步錯,步步錯!” “無論如何,這兩門課不能低于90分。
閱讀全文每一個家長應該都有一個普遍的認識,就是父母是孩子一切教育的基礎,在孩子有意識之后到上學之前,所有學到的東西或養(yǎng)成的性格習慣等大半都來自于父母,可以說,有怎樣的父母就會有怎樣的孩子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如果從小不好學,這也是與父母在早期的教育息息相關的,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愛學習尋訪了各種名師,但是他們不知道,家長自己對孩子愛不愛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兒童個性中的精神財富,還有教育家們稱之為對知識的渴望、好奇心、探求精神、思維的敏捷性之類的東西,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兒童從2歲到6、7歲時所處的環(huán)境如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