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學(xué)習(xí)。
我是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同時負責青少年心理熱線的接聽。我接到過許多家長的求助電話,我發(fā)現(xiàn),在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難”是一個很集中的問題,尤其是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的家長,反映說自己無論說什么孩子都不聽。家長覺得非常困惑??赡芎芏嗳硕加羞^這樣的感覺,孩子是自己看著一點點長大的,忽然有一天覺得,不知怎樣跟孩子說話了。一些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們無話不談,怎么到家長這就無話可說了呢?為什么呢?
對這樣的家長,我常常建議他們仔細回憶和孩子的對話,或者把對話記錄下來,然后做個角色對換,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
那有的家長說,我也知道我這樣說不妥,那我們到底如何跟孩子說話呢?好,今天我就來一起探討如何跟孩子說話的問題。
一、尊重是溝通的前提。
因為只有尊重孩子,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你們之間才能有愉快的溝通。
記得紀伯倫有這樣一首很著名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詩中這樣寫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對生命本身渴望的兒女,他們雖然經(jīng)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但不是出自于你。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但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思想,……。
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即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而不是你生命的延續(xù)。
我們很多家長,淺意識中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屬品,甚至是替代品,希望孩子能實現(xiàn)自己未盡的夢想,甚至期望孩子能光宗耀祖等等,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家長就容易過于關(guān)注孩子,產(chǎn)生控制、說教、焦慮、失望等等心理狀態(tài),和孩子的溝通勢比會陷入種種誤區(qū)。
所以,首先,家長應(yīng)該有這樣的意識,孩子是孩子,我們自己是自己,這是兩碼事。雖然孩子的思維和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他擁有和成年人一樣的人格尊嚴。
但是,尊重不代表同意、支持,更不是全盤接受。尊重不等于放任與放縱,更不是放棄,尊重是允許對方以不同于自己的方式存在。
那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覺得自己很尊重孩子,但是,當我們有分歧的時候光尊重不行啊,總的解決問題啊,那我們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jīng)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的兒子10歲了,特別喜歡看電視連續(xù)劇《神探狄仁杰》,但這個電視每天看完都11點多了,假期期間一直在看。但開學(xué)了,電視劇還沒用播完,要是每天堅持收看肯定會影響第二天上課,怎么辦?禁止他?放任他?都不合適。后來,我的朋友和兒子商量,讓他去網(wǎng)上下載,每天在不影響學(xué)習(xí)和休息的情況下可以看一集。這樣解決,雙方都很滿意,我這位朋友聰明吧?
我覺得,在遇到分歧時,我們不妨按以下三步來試試:
1、先考慮一下孩子的意見,看是否有道理。
2、與孩子一起討論,可以相互妥協(xié),各讓一步。
3、如果雙方意見統(tǒng)一了,就按照約定去做,如果不統(tǒng)一,要講道理,有的也可以先擱擱再說。比如說,在買什么東西的時候,經(jīng)過溝通仍然沒用達成一致,先放一放,明天再說。我記得《家有兒女》中有一個這樣的片段,爸爸夏東海準備把給劉星和小雨的賽車送給他資助的一個孩子做生日禮物,無論怎么解釋,劉星和小雨就是不同意。媽媽劉梅就很急,非要當時有個結(jié)果。爸爸說,給他們一點時間,我相信我的孩子們。結(jié)果,劉星和夏雨斗爭了一晚上,最后同意了。
二、了解孩子才有共同語言。
如果問到“你了解你的孩子嗎?”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我能不了解嗎?”曾經(jīng)有人做過一次調(diào)查,設(shè)計了一些問題。
你的孩子最崇拜誰?
你的孩子感覺最興奮的一件事是什么?
從小到大,哪件事對孩子打擊最大?
孩子最感興趣的一次活動是什么?
把父母和孩子的答案對照,沒有一位父母能答對一半以上的問題。我們很多家長,可以熟悉孩子身上有幾顆黑痣,可以對孩子喜歡吃的飯菜如數(shù)家珍,但就是弄不清孩子崇拜的偶像是叫邁克爾.喬丹還是邁克爾.杰克遜,他到底是打藍球的還是踢足球的?
我們常聽孩子說,給你說你也不懂。是啊,誰愿意和一個沒用共同語言的人傾心交談呢?做為家長,我們很想了解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多給我們講講他們的事情,可是,給你講什么呢?你懂嗎?
所以,要想和孩子有很好的溝通就要去了解孩子。很多事,我們做家長的不要想當然,不要帶著自己的判斷和成見來和孩子交流。“周杰倫的歌什么呀,亂七八糟的!”、“那些動畫片有是意思?”……我們不妨先放下自己的判斷,靜下心來,認真聽一聽孩子喜歡的周杰倫的歌,有時間不妨坐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一看你認為污七八糟的動畫片。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周杰倫的歌原來很好聽,我尤其喜歡《菊花臺》和《青花瓷》,太美了!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動畫片也很好看,而且還有許多知識和道理,孩子也會從中學(xué)到很多。而且你還可以和孩子就動畫片里的一些情景進行討論,告訴孩子什么是真善美,對孩子的“教育”順便也進行了,不是很好嗎?
努力和孩子建立共同的愛好,了解孩子,懂孩子,孩子才能有和你交流的興趣和欲望。
三、用心傾聽是最好的交流。
有位媽媽聲帶上長了疙瘩,醫(yī)生要她至少十天不許說話。
這天,兒子放學(xué)回家,進門就嚷:“我恨死老師了,再也不去學(xué)校了!”
如果平時聽見兒子這么說一定會嚴厲批評他。這一次,她沒有說話。氣憤的兒子爬在媽媽膝蓋上傷心地哭著:“媽媽,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我寫錯了一個字,老師就嘲笑了我一番,結(jié)果同學(xué)們都笑我,真沒面子?!?span lang="EN-US">
媽媽依然沒有說話,只是摟著傷心的兒子。過了幾分鐘,兒子站起里平靜地說:“我要去公園了,同學(xué)們還等著我呢。謝謝你聽我說這些事?!?span lang="EN-US">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指導(dǎo)和教訓(xùn),他們需要的是有人傾聽他們的訴說,有人理解他們的感受。溝通不一定需要語言,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我們有些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就存在一些問題,往往是還沒弄清怎么回事就妄下結(jié)論:“什么?你在學(xué)校又犯事了?”孩子分辨是老師冤枉了他,緊接著又受到一番訓(xùn)斥:“沒犯錯誤老師能冤枉你嗎?那么多學(xué)生為什么要冤枉你一個啊?還敢撒謊!”接著,有舉出許多例子來證明自己的判斷。
孩子在想要尋找傾訴對象時,發(fā)現(xiàn)自己又遭到一番教育,甚至成為父母的撒氣通,如此這般,孩子還愿意和家長溝通嗎?
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讓孩子宣泄心中的郁悶,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沉默是金”,在親子溝通中,用心傾聽非常重要,它甚至比說更重要。
四、適時回應(yīng),適當引導(dǎo)。
我們說,傾聽很重要,并不是不要家長說話,交流、交流,需要雙方有來有往,那么,在很好傾聽后,我們怎樣給孩子回應(yīng)呢?
如果孩子一回家就氣氛地說:“氣死我了!我真想把班主任殺了!”你會怎么說呢?如果你說:“什么?!你找死啊!你怎么敢這樣說!”你想想,孩子會怎么樣?還會繼續(xù)往下說嗎?
不妨換一種問法:“你剛才說想把班主任殺了,這個人為什么該死呢?”或者用一種幽默的方式:“你剛才說想把班主任殺了,準備什么時候動手?”
再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回到家,低著頭等著埃訓(xùn),你打開卷子一看,58分!你該怎么辦?怎樣說話?如果是我,我會說:看起來你很難過,這樣的成績不是你希望的,是嗎?我倒覺得是件好事,從這張試卷中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不就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了嗎?……
更多的時候,我們要用適當?shù)恼Z言同理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認同孩子的情感。比如說;“看起來你很生氣。”“你有點控制不住自己了是嗎?”“聽起來你很失望,真是不走運。”“哦”、“嗯”、“我明白了。”或者說:“真有意思,要是我當是在場就好了,后來呢?”啟發(fā)孩子說下去。
有些時候,我們聽孩子說完之后就完了,但有的時候,為了解決問題,也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
不過,給建議也是要講方式的,一個原則就是,盡力少用自己的嘴巴給孩子建議,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分析找出辦法。家長說的多了,孩子未必能聽得進去,經(jīng)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jié)論,才會真正成為他自己的經(jīng)驗。
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一些方法:
1、直接詢問法。
注意,詢問不是反問,更不是質(zhì)問。家長在接納和認同孩子情感的基礎(chǔ)上心平氣和地詢問:“老師那樣對你,的確是很不公平,不過,你想過沒有,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2、讓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
如:“老師沒有了解事情的真像就訓(xùn)斥你,這的確是他不對。但老師也是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老師是很看著你的(舉一些例子),我想,他可能對你期望過高,一看到你的毛病就急了,你說呢?”
3、直接評價孩子的行為。
比如:“我認為你這樣做對,一個講正義的人對這種事不能袖手旁觀,你應(yīng)該把你這樣做的理由告訴老師和同學(xué)?!?span lang="EN-US">
或者:“我不同意你這樣做,小秦已經(jīng)很傷心了,做為朋友,你不應(yīng)該再挖苦他?!?span lang="EN-US">
有些孩子,在經(jīng)過我們上面講的交流過程后會慢慢解決有關(guān)問題,但有一些孩子,無論你怎么說都不開口,怎么辦?
在這里,我想分享我的一個故事。
一次放學(xué)后,兒子顯得特別不高興,我問了他一句,他不說話,我就不問了?;氐郊?,兒子自己一個人呆在房間里小聲抽泣,我走進去問:“是不是遇到麻煩了?”我不問還好,一問,他大聲哭了起來,我什么也不說,就是摟著他。等他平靜了,我又問:“想給媽媽說說嗎?”他遙遙頭。我就不再追問,但告訴他,如果他想說我很愿意聽,如果需要幫助,我隨時都在。
其實,做為母親,我內(nèi)心有一萬種猜測和擔心,真想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但我更知道,兒子選擇自己消化自有他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有暫時甚至永遠都不想告訴任何人的經(jīng)歷,有些人更愿意獨自撫平傷口,忘卻恥辱。所以,當孩子不愿說時,千萬不要逼孩子,請尊重他們的選擇。
最后,我想說,溝通從心開始,如果你對孩子敞開了心扉,孩子也會對你敞開心扉。
相鄰博客
- 人生第一課 親子關(guān)系模型解讀(3) [2008-10-02 19:40:00]
- 家庭親子關(guān)系調(diào)查顯示:子女與自己父母無話可說 [2008-10-02 19:43:00]
- 菜單指導(dǎo)::中學(xué)生應(yīng)該如何對待愛情 [2008-10-02 22:29:00]
- 對初中生子女的教育三步走(轉(zhuǎn)) [2008-10-02 22:4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