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是件好事,但也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不能濫用和過度。賞識是我們真正認識到了孩子的才能和所做的事情的價值,了解到孩子一些好的想法和所付出的努力,再予以充分地表揚和重視,以此來支持和引導(dǎo)孩子按他所喜愛、所擅長的方向發(fā)展,而不能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和生搬硬套。否則一味地賞識會導(dǎo)致孩子無法正確地看待自己,使孩子容易產(chǎn)生一種自我滿足感,不思進?。徊桓颐鎸εu,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不愿接受別人意見等等。一味地賞識還容易導(dǎo)致孩子出現(xiàn)賞識“適應(yīng)”或賞識“疲勞”,使賞識的作用逐漸退化或者無效。
有這樣一位家長,在聽幼兒園的公開課時,孩子回頭看了她一眼,她立刻向孩子伸出大拇指,就在這種錯誤的賞識下,孩子屢屢回頭看她,以至于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后來,去做早操了,孩子特別活潑好動,這位家長看孩子這么開心很惹人注意,于是又伸出了大拇指對孩子贊賞道“你真棒!”孩子一開心玩耍得就更起勁兒了,也顧不得站好隊,老師的口令也充耳不聞,一味地表現(xiàn)著家長口中那種“你真棒”的行為,導(dǎo)致后來又挨了批評。
所以說,“賞識”不是簡單的鼓勵或贊揚,適當?shù)剡\用,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過多過濫、不合時宜、沒有原則、失去節(jié)制的鼓勵和贊揚,則如同過多過濫的批評與斥責一樣,都是有害的。
最后一點,如何滿足孩子的需求。
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孩子因達不到某種需求而不開心,傷心失望的時候,這時,我們怎么去安慰他、幫助他,使他盡快從不愉快中解脫出來呢?這就需要借用于語言藝術(shù),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最簡單的方式,達成最佳的效果。
比如,當孩子向我們提出要求,而我們又無法滿足他時,我們就可以嘗試著用一種說出孩子的感受來取代你要表達的否定。很多父母通常不會這么做,是因為他們擔心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需求心也會更強烈。其實相反,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心里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從而取得了他們的信任,這樣才更容易達成良好的溝通。
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她無法滿足女兒想要抱著上樓的要求時,女兒顯得很不開心,就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放在以往,她也許會無奈地答應(yīng)了女兒的要求。通過學(xué)習(xí)了家庭教育之后,她改變了這種的方式。于是,走到女兒的面前,蹲下來握著她的手,真誠地說道:“我知道,你一定是走累了,所以才想讓媽媽抱著,可媽媽也很累,不能抱你上樓,你一定感到很失望吧!這樣吧,媽媽拉著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省些力氣了。而且我們邊走邊說兒歌,還能分散注意力,就更不覺得累了,好不好??!焙⒆勇牶螅贿叧鴥焊枰贿吅蛬寢屔蠘橇?。所以說,建立孩子對你的親切感和信任感很重要,這樣你的一些建議和做法才會很容易被孩子認同和接受。
所以,當有的父母抱怨有了孩子之后就感到特別煩,特別累時,這就說明你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你還沒有掌握科學(xué)有效地方法和途徑與孩子達成良好的溝通,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在你這里都會演變成大一個大的難題??梢姡?/span>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結(jié)果,對孩子今后的影響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孩子的要求無法滿足,會導(dǎo)致不良的情緒發(fā)生。而緩解和疏導(dǎo)孩子的不良情緒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每一種都不是絕對的,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況做適當?shù)恼{(diào)整,這些方法都是觸類旁通的,做家長的要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行。比方說,當孩子發(fā)脾氣時,我們不要一味地壓制著他的情緒,可以讓他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不滿釋放出來,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的心靈受到巨大的傷害。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釋放不滿情緒的場所或者道具,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當他的情緒宣泄出來時,心靈就會因此得到慰藉。當孩子生氣時,我們可以悄悄地遞給他一張紙,讓他把自己的不開心任意地畫出來或者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讓他好好的冷靜一番,然后再進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這時孩子更會更容易與你溝通。
當孩子想要一樣我們沒有的東西時,家長往往給孩子解釋為什么沒有。但常常是我們越解釋孩子越不聽。尤其是小孩子,他還不能很好的接受邏輯上的解釋,只是自認為我們在故意和他作對。這時候怎么辦呢?方法很簡單,我們可以用幻想的方式來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從而代替邏輯上的解釋,這樣的效果也許會更好些。
例如,孩子非要吃餅干,可是家里沒有,我們和他解釋了就是不聽。這時,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安撫他的情緒,如果不行,可以對他這樣說道:“我知道你很想吃,現(xiàn)在家里沒有,你一定很失望。如果我會變魔術(shù),我就給你變出一大盒來,什么樣的都有,讓你吃個夠?!边@樣,你先博得他的信任之后,讓他知道你不是故意不給他,與孩子產(chǎn)生一種共情。而后面的一些幻想語言,便是一種虛擬地滿足他的愿望。因為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xiàn)實。這時候,你再使用“提供其它選擇”或“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效果就會好得多,孩子也能很好的配合了。
希望大家都能在今后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能充分利用語言的藝術(shù),達成有效地溝通,從而促進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形成。
相鄰博客
- 鼓勵與支持 [2008-12-18 21:53:00]
- 培養(yǎng)孩子學(xué)習(xí)興趣的六個程序(轉(zhuǎn)) [2008-12-20 21:57:00]
- 陪學(xué)的父親 [2008-12-20 22:04:00]
- 顧曉鳴:現(xiàn)代家庭教育指導(dǎo)(視頻) [2008-12-20 23: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