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家,中午吃什么是個問題,戶主買了茴香,于是決定包餃子。
兩個大人照舊捏成元寶狀,栩卻花樣翻新,一會菱角,一會小花,一會游船,還有些說不出名字的形狀。他自小手巧,大概繼承外婆基因,偶爾心血來潮參加一次全區(qū)藝術(shù)小才人陶藝比賽,竟高中一等獎,直接晉級市級比賽,小子要下圍棋,輕易放棄。
餃子煮熟,兩個大人搶著下訂單,我要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都是栩的作品。歡聲笑語中吃罷,戶主大手一揮,走,去沌口體育中心放風去。
想想,戶主那個電麻木(電動自行車)怕是要走一個多小時,不禁叮囑,小心啊。
栩涮了口,在門口換鞋,扮著鬼臉回敬:冤枉操心。
自嘲地笑,心里有暖流漫過。
曾幾何時,這樣的幸福只在夢里。
就在上周,此時,我心尚憂,第二天開學,就此步入初二年級,栩真的能順理成章進入學習狀態(tài)嗎?
核心問題自然是游戲機,長久以來,包括暑假,栩欲罷不能、我每看每憂的口袋妖怪,同事朋友眼中的洪水猛獸。
那天,栩說,學習第一,游戲第二。有時間玩,沒時間拉倒,晚上十點睡覺(作業(yè)太多除外)。
開學首日,作業(yè)做到近11點,沒提游戲機,自覺洗了睡。接下來兩天,進門就興奮,嘿,作業(yè)不多,在學校做得差不多了。果然八點左右收兵,捧出游戲機酣戰(zhàn),我心忐忑,這家伙會不會故態(tài)復萌?但是不質(zhì)疑不干涉,說過了由他自我管理。還好,九點關(guān)機,上廁所、洗澡,然后上床看翻閱過半的《悲慘世界》,十點熄燈。一周下來基本如此。不放心時,趁他睡著,翻出作業(yè)本檢查,除了字不好看,老師批改還行。
掐指算算,6月1日那天,第一次找羅俊老師咨詢,孩子沉迷游戲,成績飛瀉,母子敵對,天天劍拔駑張,怎么辦?到7月初報名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班,再到今天幸福場景真實再現(xiàn),前后時間跨度三個月,變化很大,感觸頗深。我們究竟該怎樣做父母?在《我思我想“無形駕馭”》那篇小文里,我記錄過個人的一二思考。此時仍言猶未盡。
改變問題孩子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做到“堅持”。明白了問題所在,又學習了科學教子理論,也努力付諸實踐,可孩子不會讓你順利“過關(guān)”,他會反反復復,時好時壞,有意無意考驗你的誠意、耐性和智慧。也曾有過疑惑,孩子真的無可救藥還是我真的無能為力?學習、反思、實踐,將教材中的理論和方法反復揣摩,漸次修整和提高自己的教子技巧和能力,其間,幸得顧曉鳴、黃惠賢、醉梅老師等多位高手指點,一路關(guān)注和鼓勵,每有畏難和退縮情緒,總提醒自己絕不走回頭路,終于,我做到了----“堅持”!
看過的一篇講座里,有這樣一句話:“我們是為了彼此更好的成長,來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家庭”。這句話,每每回味,心中澎湃。
家庭是一家人的共同成長。孩子在長大,他的身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成熟,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如果家長沒有“長大”,還是習慣性地用居高臨下的口氣對孩子說話,習慣性地對孩子指手劃腳,習慣性地包辦代替孩子的行為和思想,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必然遭到孩子“自衛(wèi)反擊”。
孩子是我們的,他來源于我們的身體,接受我們的撫育;孩子不是我們的,從他脫離母體、啼哭面世的那一刻,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和意愿。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和夢想全部寄壓在他一個人的稚嫩的肩上,更不能無理擠占他的成長空間,當我們自己停下成長的腳步,有什么理由、又憑什么去指望孩子勇往直前?
當然,在我的眼里,栩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比如:人際交往能力,比如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比如學習主動性問題,此外我還看不到他的志向在哪里,哪天能朗聲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樣的高遠志向?qū)⑹撬K生向上的不竭動力,然而我無需刻意說教.
栩說,我把三分的力氣用在功課上,兩分的力氣用在游戲機上,剩下五分力氣分別用在學習和運動上(他一向?qū)⒄n外閱讀稱作真正的學習,以區(qū)別學校填鴨式教學)。
我問,為什么學校的功課只用三分力?
答曰,儲蓄能量,把最好的狀態(tài)留在中考和高考。
進一步解釋,要吸取劉翔教訓,絕不把身體能量提前耗盡,等到關(guān)鍵時刻,上不了場,等于前功盡棄。
我能說什么呢?栩真的長大了,他有自己的安排和謀劃,我只有靜立一旁,做一個慈愛的母親,溫和地看著他、祝福他。
相鄰博客
- (轉(zhuǎn))家長第二課 [2008-09-05 11:55:00]
- 家長開學第一課之方法及學習資源篇(轉(zhuǎn)) [2008-09-05 11:58:00]
- 男兒有淚不輕彈(唐聞) [2008-09-14 23:33:00]
- 起步·雜感 [2008-09-19 21: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