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雜感
終于下決心上練兵場,不為湊熱鬧更非心血來潮,只是打算有機會在孩子班里的家長會上講講我的學習體會,希望更多人重視家庭教育,走出教子觀念和過程誤區(qū),如此,幸福和快樂將屬于更多孩子。
對于我,這是個美好愿景,從未嘗試,當然要認真準備,上練兵場,眾多優(yōu)秀老師和熱心同學指導點評,機會千斤難買。
一直以來,多少次面對這個問題:家庭教育也需要系統(tǒng)學習嗎?朋友們以自身成長經(jīng)驗作出判斷,子女教育是最具個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理論是共性的,放之四海皆準。共性的理論可以回答個性的部分問題,卻不可能解決全部,因為理論不是魔棒,有點化成仙的神力。
看起來有點道理,譬如有些人看過很多書,交流起來,似乎不比指導師懂的少,然而面對孩子問題依然束手無策,于是質疑學習的必要性。
這一點,我是這樣看的。家庭教育不是紙上談兵。再經(jīng)典的理論都需要經(jīng)過反復思悟和不斷實踐,漸次把握規(guī)律,所謂知行合一,教育之本,若知行脫節(jié),何來教育之效?換句話,理論的作用在于指導實踐,觀照日常行為,自助查找對與錯。
其實難的不是啃完理論,而是克服自身的弱點,習慣養(yǎng)成日久,形成行為定勢,改變真的不易。
有些人學過一些理論,零星片爪,是似而非,無法全面把握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規(guī)律,當然很難做到進一步的融匯貫通。問題在前,理論滯后,其結果就象曉草老師所說,永遠都在忙亂地堵窟窿,一個窟窿堵住了,新的窟窿冒出來,因而常常處在束手無策狀態(tài)。這時候,要質疑的不是學習的必要性,倒是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依規(guī)依律,一講一講系統(tǒng)學完?
所以我希望更多人來學習,但不主張無選擇地推薦他人參加培訓班,對所有咨詢學習事宜的人,我都說得清楚,所謂成人的學習是需要自問一句的:真的下了決心了嗎?為了孩子或者是為自己的興趣,有志于家庭教育?這樣來學習,才會真正地自覺按課程的安排,踏實地一講一講走完,自覺地告別浮躁。否則,一時興起而來,但學與不學,思與不思,無人督促,時光輕易溜久,也許混到一紙證書,意義何在?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沉下來,認真學。就指導師能力提升而言,寫與說同為必修課,將來做咨詢,不同的家長萬千問題,說得清、道得明、講得透,那是真功夫。好比黃慧賢老師,往往數(shù)語,便一針見血,不能不服其專業(yè)水準。
練兵場是很好的能力提升機會,我來試試,希望由此起步。
相鄰博客
- 曙光初現(xiàn)——開學一周感想 [2008-09-08 00:19:00]
- 男兒有淚不輕彈(唐聞) [2008-09-14 23:33:00]
- 慣性 [2008-09-18 17:10:00]
- 寶艷情深處,悠然動我心 [2008-09-24 16:3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