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在我的QQ上送來新年祝福,有點開心,但更多是牽掛,不知道這個春節(jié)她會不會快樂?不知道我給過的建議,能否助她走出家庭教育的困境。
她的問題其實是許多初中生家長的共性問題,即:焦慮于孩子成績差、不聽話、自控力差。
對于我的建議,她通通認可,但是具體到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卻又無法確認哪些話該說,怎么說;哪些事該做,怎么做。因此常常就一些細節(jié)問題向我求助,比如孩子頭一天自定計劃,第二天就執(zhí)行不力怎么辦?比如家長好意幫助孩子補習功課,孩子卻翻臉發(fā)火怎么辦?諸如此類。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都給出過明確建議,并三番五次作出解釋,但是她仍然沒有擺脫焦慮,我感到家長的問題比孩子的問題大;對于她不肯參加培訓班系統(tǒng)學習,而寧愿憂心忡忡,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托在她人身上,我也是有點不太理解。固然我們自愿無私、無償指導家長,但作為家長自身來說,應該明白,沒有哪一個指導師可以代替家長,沒有哪一個指導師比家長更有條件了解孩子、接近孩子,因此家庭教育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這個道理她顯然沒有想透。
我對她說得最多的一點是,“放手”,讓孩子自我管理。家長與孩子相處,平等尊重是首要原則。但這一點做起來不易。
我們總是認為,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更是為了孩子好,我們心里是想和孩子平等來著,可孩子做了不應該做的事,難道我們連批評糾正的權利都沒有?
拿前面那個問題來說:孩子頭一天自定計劃,第二天就不遵照執(zhí)行,該不該管?
其實,反思一下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面對一個初中生,盯著她是否執(zhí)行計劃,檢查她作業(yè)對錯多少,盤查她為什么回家遲到等等,這些本身就說明,我們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我們要求孩子每次考試進步一點點,自以為這個要求不過份,孩子應該能做到,如果事與愿違,我們就主觀認定是孩子努力不夠。可是仔細想想,我們憑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每次都進步?憑什么認為孩子努力了就一定可以進步?我們給孩子施加壓力真的是不知不覺、無處不在。
平等尊重,簡單四個字,份量不輕。它并不是說家長要事事順從孩子的意愿,不管不教,放任自流。而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互相之間的尊敬、理解、接納和信任。當我們的建議孩子不愿意聽時,不妨想想,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值得孩子敬佩、認可、信任?我們要怎樣做,才會讓孩子欽佩、認同、信任?
事實上,當家長善做孩子的好榜樣,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家長權威,也就自然而然地確立了家長地位。
相鄰博客
- 祝福(唐聞) [2009-01-25 20:10:00]
- 慢半拍(唐聞) [2009-01-27 20:45:00]
- 孩子不想去旅游(唐聞) [2009-01-28 14:55:00]
- 終于重拾課本——我的心思有誰懂-5(唐聞) [2009-02-24 21: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