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有人問我:放假了,你家孩子每天的時間是怎么安排的?你知不知道哪個培優(yōu)學校比較好?
我理解這樣的心情,很多時候是家長們在互相攀比,互相較著勁,孩子的成績變成家長的臉面。
一個朋友的孩子在重點中學,年級排名基本保持在前二十,只有一次稍稍失手,那一天我們都發(fā)現(xiàn),朋友臉色異常嚴峻,沉默少言。孩子也悶悶不樂。
我曾經(jīng)問過孩子:將來有什么打算?
孩子說:考上**高中。
我又問:之后呢?
孩子答:考上**大學。
我啞然。初中階段正是人的自我認同感形成時期,如果我們的孩子還沒有開始過對自我角色的思考,如果我們的孩子只是為完成父母定下的高考目標而讀書,那么當這個目標實現(xiàn)以后,孩子未來人生的樂趣和動力又是什么,他們很可能為自己今后的角色感到迷茫和困惑。
我知道,栩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為今后的人生角色而苦惱。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個作曲家,受人尊重而衣食無憂。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在擔心,假如不能成為一個作曲家,要靠什么來養(yǎng)活自己?所以他雖然不喜歡做功課,但仍然不敢馬虎,這是他給自己留出的一條退路。
所以假期里,對他的時間安排我沒有干涉。我相信一個有現(xiàn)實危機感的孩子,他會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前幾天渡江節(jié)一結(jié)束,他就提出每天晚上要去長江游泳,將老師提出“每晚要學習兩小時”的要求置之腦后。
自打前年“親江”以后,他再也不愿意去游泳池,雖然相比之下,那些游泳池要華麗得多。
我一直覺得,長江邊上長大的孩子可能有這樣一種情結(jié),就是要去搏擊江水,體會那種“極目楚天舒”的自由自在,那種“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豪邁快意,絕不是精工細鑿的人造泳池所能賦予。
這個假期,當新初三的緊迫感不斷由學校老師和同學家長傳遞過來的時候,我的孩子一邊懷抱著音樂夢想,一邊按部就班地做作業(yè)和玩游戲。
所以,面對同學家長“哪個培優(yōu)班比較好”的問題,我無從回答。
相鄰博客
- 錯了(唐聞) [2009-05-26 23:52:00]
- 旁聽(唐聞) [2009-08-01 11:02:00]
- 家庭教育沒有秘訣(唐聞) [2009-08-02 19:40:00]
- 新學期(唐聞) [2009-08-10 21:3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