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一、舉例說明,家庭教育對子女一生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答:一、終生奠基作用
1、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師具有啟蒙作用
家庭,是孩子一生接受最初、最早教育的地方;家長,其中特別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選擇的首任教師。
2、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奠基作用
對于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奠基作用,從三個方面來加以理解:人生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人智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關鍵期的發(fā)展規(guī)律。
二、終生的發(fā)展作用
1、對子女身心的發(fā)展水平有決定作用。
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的發(fā)展水平有決定作用。我們說,每個教育都是有其特殊意義和作用的。學校教育主要是求同,社會教育主要是求真,而家庭教育則是求善、求美。所以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教育來講,不僅離不開家庭教育,相反家庭教育起著極其重要的奠基和發(fā)展的作用。
2、對子女有終生的影響作用
我們說:好家長是本字典,一旦擁有,終身受益。
好父母能成為子女的終身教師,不少孩子長大成人后仍然會因父母的學識膽識、人格魅力,而不斷地聽從父母的教誨,有重大問題回家請教父母。
父母都是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吃完晚飯我在寫作業(yè)時父母都在書房忙碌,不是在寫指令就是在備課。而且從不浪費時間,我沒有看到他們邊工作邊看電視或是聊天什么的。他們是我的榜樣,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對我的工作充滿熱情,積極補充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除此以外,父母還教會我“分享”。從我上小學開始,我們樓道衛(wèi)生就由我一手包辦,這項規(guī)定一直到我上大學離開家鄉(xiāng)。每年我們都定期收拾衣柜,將我穿不上的衣物清洗干凈消毒然后將它們贈給更需要它們的人,就在前幾天我還將羽絨服清洗消毒打包好寄給志愿者組織,希望這些衣服幫助地震災區(qū)的人們度過今年的寒冬。每次做這些事時,我們全家都齊上陣,不僅融洽了家人的感情,更使我明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義。
第三講學員作業(yè)
1、家庭教育如何主動配合學校教育?
答:在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方面,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應該多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這是因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有專業(y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而我們當家長的多數人不搞教育工作,沒那么多時間看教育理論的專業(yè)書籍;教師教育過的孩子成百上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我們一輩子才養(yǎng)活一個孩子,眼界難免狹窄;教師能夠從幾十個學生的比較中鑒別孩子的優(yōu)缺點,而我們家長卻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估價往往容易偏頗。配合學校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
作為家庭教育,家長要學會主動去拜訪老師。這是因為現在教師負擔很重,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家庭都經常訪問,和細心了解更多的孩子特長、愛好,而我們當家長的只有一個孩子,完全有時間去拜訪老師。建議家長最好一兩個月到學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
2、有意識地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能否與學校配合好,關鍵是家長有沒有主動配合的意識,有了這個意識,在家說話、辦事就會注意與學校同步;沒有這個意識就有可能背離學校的教育宗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
3、向學校正確的教育觀念靠攏。
由于種種原因,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往往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學校是教育機關,有上級制約,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一般來說都是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進行的,體現了正確的教育原則,因此家長應該向學校的教育觀念靠攏,主動改變教育觀念,否則就可能在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支配下做出蠢事。
4、虛心向老師請教,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一般來說,教師的教育經驗比家長豐富,他們是專門搞教育的,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虛心向老師請教,不但可以學到很多教育方法,還可以借用學校的力量教育孩子,從而形成一個合力。
教育孩子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配合,但這里應特別強調的是家長與學校的配合。如果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對孩子成才一定大有裨益。
2、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有集體指導、個別指導;集中指導、分類指導;當面指導、書面指導;在學校指導、深入家庭指導等等,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方式:
⑴開辦家長學校
⑵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
⑶聘請家庭教育講師團來校講課
⑷召開家長會
⑸家庭訪問
書面指導
⑺開放日
⑻家教咨詢活動
⑼電話和手機短訊聯系
⑽家庭教育菜單式指導
⑾網上指導
⑿個案指導
3、簡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
答:家庭教育關系著國民素質,關系著國家的興衰。如今的家庭教育再也不只是家庭的私事,孩子是父母的后代,也是祖國的未來,家庭教育不只是為養(yǎng)兒防老,更是為祖國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一方面它們都是相對獨立的實體,各自承擔著不可替代的教育責任。另一方面,它們又有著密切的聯系。
首先,三種教育協調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實現整個教育在時空上的緊密銜接。因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間和時間形式占據了孩子的整個生活,無論哪一方面出現空白,都將使孩子在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放任自流,從而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其次,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緊密結合,有利于保證整個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在學校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會被家長或朋友的幾句話沖得一干二凈,而孩子在家中受到的思想熏陶,會被社會上的某些不健康的東西弄得昏頭轉向,給他們的思想造成極大的混亂。
第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協調配合,有利于實現各種教育作用的互補,從而加強對孩子教育的有效性。與家庭教育比較起來,學校教育具有更強的計劃性、統一性和系統性等特點,它有利于孩子較為系統地掌握科學知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教育在內容上具有多樣性、實用性、補償性的特點,其教育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有利于孩子了解自然和社會,發(fā)展不同的興趣愛好,培育健康的人格。
第四講感受
說起來我學習家庭教育的初衷很簡單,只是想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考察我作為一名老師的得與失,沒想到這些教程越聽我越覺得以前有很多不當之處。秋季開學我又要從一年級開始循環(huán),對孩子的教育我和家長會配合得更好。我也會將所學知識利用家長學校這個載體推薦給家長們,使他們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第五講學員作業(yè)
1、陶行知的兒童“六大解放”內容是什么?
答:陶行知認為教學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因此,要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陶行知的“每天四問”內容是什么?
答:“每天四問”的內容是:1、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2、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3、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4、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3、陳鶴琴的兒童的七大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兒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好游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喜歡稱贊等。
第六講學員作業(yè)
1、中國現有的家庭結構的種類?
答:中國現有的家庭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缺損家庭、重組家庭等等。
2、主干家庭對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
答:主干家庭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父輩和孩子組成。當然有些家庭還有曾祖輩,即四世同堂。這種家庭是我國傳統的大家庭,在我國家庭結構中的比例居第二,特別是農村更多一些。
有利因素:①教育力量大②容易學會人際交往③有老人直接參與教育
不利因素:①矛盾多②隔代溺愛嚴重③易形成“代溝”
3、核心家庭中,孩子能力培養(yǎng)方法和途徑有哪些?
答:① 分工明確化:配合默契。
② 管理制度化:照章辦事。應該每天安排一定時間和孩子交流學習、交往心得。
③ 周末社會化:擴大交際圈。平時休息日多與親朋好友來往,讓孩子不感到孤獨,學會人際交往。
④ 培養(yǎng)能力化:勤勞勇敢。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對孩子加強“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加強分辯能力、抵制能力和信息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以使孩子增強道德選擇能力。
4、結合事例,如何做好親職教育?
答:家長要成為稱職的家長,首先要把養(yǎng)育孩子當成一種職業(yè)來看待,要科學養(yǎng)育,而不是隨意而為;其次,要親自養(yǎng)育孩子,把家長的應盡責任擔當起來。
家長親職教育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素質,掌握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作為家長,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特點,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從各個方面給與孩子指導,尤其是人生觀和世界觀。而且要和孩子一同進步,不斷學習。
其次,家長還必須自己做好榜樣,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不要自己做一套要求孩子另一套,這樣只會起到反作用。
我小時侯父母兩地分居,媽媽中學的教學任務很重,所以她請外公外婆到校工宿舍幫忙照顧我。但她并沒有因此忽視對我的教育,我的外公上過私塾,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教我唐詩宋詞;并且還提醒媽媽:就算工作很辛苦,也要和孩子進行親情互動。
在其他孩子都會數數時,我還不會從1數到100,但媽媽并不著急,而是利用一切機會教我。數教工宿舍的槐數有幾棵,幫她給學生數作業(yè)本等。媽媽沒有一本正經的告訴我現在我們要從1數到100,如果不會的話就打手板心這樣增加我心理負擔的話。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媽媽做得很出色,我在大約一周后就能熟練地數數了,這件事發(fā)生在我四歲時。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指導原理作業(yè)二 [2008-10-06 10:22:00]
- 家庭教育指導原理作業(yè)三 [2008-10-06 10:23:00]
- 小學提早上學利弊談 [2008-10-20 11:01:00]
- 野百合也有春天 [2008-11-01 12: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