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晏紅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文章掃描自:《少年兒童研究》2002年12期
故事一:孩子被人打了
這是發(fā)生在外國的家庭故事:一個小男孩長得很俊秀,平時總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墒沁@天放學后,他的衣服搞得很勝,而且臉上青一塊腫一塊的。媽媽關切地問:‘寶貝兒,你今天怎么了?誰欺負你了嗎?”孩子說:‘對不超,媽媽,我不想告訴你。”而這位媽媽也就沒有接著問下去。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fā)生在中國,恐怕不少父母都會對孩子刨根問底,即便爭端是由自己的孩子引起的,只要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吃虧了,就會興師問罪,至少可以說別人的孩子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打得那么狠。
人際交往中發(fā)生沖突是很正常的,妥善處理人際沖突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人際交往關系是很復雜的,他需要人敏感的體驗、妥當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不經過鍛煉,這些能力是不會自發(fā)產生的。孩子正在成長之中,他們需要在與同齡人的交往和摩擦中漸漸學會交際技巧,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1.讓孩子遠離“不能吃虧”的意識。孩子之間的矛盾沖突是孩童之間經常發(fā)生的“小事”,在任何“小事”上都“不能吃虧”的人,長大一定是不幸福的。處處爭強好勝的人咄咄逼人,人緣一定好不了。
2.傾聽孩子的敘述,但不偏信孩子一面之辭。孩子的認識與判斷能力有限,還沒有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局限性,他的敘述會攙雜很多“水分”;父母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再教育孩子,不要看見孩子“吃虧”,就失去了判斷能力。
3.即使孩子“吃虧”了,也要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果爭端是由自己的孩子引起的,要給孩子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道理;如果確實是受了其他小朋友的侵犯,要指點孩子自我保護措施,比如不與有攻擊性的孩子玩,或者向他人求助等等。
故事二: 強強的同桌
強強是個聰明又愛動的孩子,因為上課不老實,老師給他換了好幾個同桌,可是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又開始跟同桌上課說話。老師和父母批評過他很多次,可他還是改不了。這一天,老師安排他與一鳴同桌。一鳴有些不高興,告訴了媽媽。媽媽是幼兒園老師,她教給一鳴一個好辦法:“表揚”別人的缺點。到了學校,一鳴對強強說:“今天我聽老師說你比以前有進步,上課說小話沒有以前多了?!睆姀娐牶髣e提有多高興了,他下決心要改得更好。每當他上課忍不住要說話的時候,一鳴就提醒他,果然,他的毛病改掉了許多。后來老師在班會上特意表揚了強強的進步,強強的缺點改得更快了,他與一鳴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對于朋友的缺點,既可以直言相告,正面批評,也可以用一些策略,變批評為表揚,敦促對方改正缺點。因為人人都有“求好”的一面,得到夸獎的行為會受到強化而重復發(fā)生,這種善意的謊言出發(fā)點是好的,效果也往往甚佳。如果生硬地采取批評的方法,或許道理上別人能接受,但情緒上可能一時還不能接受。因此,正面溝通,積極思維,以引導為主,對于改善人際關系是卓有成效的。
培養(yǎng)方法:
1.父母告訴孩子要容忍別人的缺點,不嘲笑別人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別人有缺點就拒絕與別人交朋友。
2.把別人的缺點反過來說,比如:“大家都說你在某方面比以前好多了”、“我覺得你在某方面確實進步很大”等,這相當于告訴別人該怎么做,傳達了正確的行為標準。
3.當朋友的缺點再次出現時,不要說“你真是不可救藥”、“我對你失望逐頂”等話語,因為這等于拒絕了給別人改正的機會,而且讓對方不知所措。
故事三: 蘇蘇的禮物
有一天,蘇蘇在做賀年卡,對其中的幾張賀卡欣賞不已。媽媽問她:。“你打算送給誰呢?”蘇蘇順口說出幾個名字,不是班干部就是那幾個比較“顯眼”的同學。媽媽搖搖頭,不以為然地說:“媽媽常年得病,假如老師同學因此不看這只丑小鴨,媽媽和你還會像今天這樣有信心嗎?你以為不起眼的同學就沒有強烈美好的感情嗎?他們看見你們之間相互欣賞,那些被冷落的同學該多么自卑多么難過!”蘇蘇的眼睛里充滿了淚花,她明白了“顯眼”的同學需要朋友的錦上添花,而“不顯眼”的同學更用要雪中送炭。從那以后,蘇蘇總把規(guī)格最高、制作最精美的賀年片送給那些父母離異、主性怯懦、學習吃力、生活困難、自視為丑小鴨的同學,就是留了級的,她也不忘記送到下一個班級里去。人人都說蘇蘇是值得信賴與交往的朋友。
不管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顯眼”的人是公眾人物,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主動與“顯眼”的人交朋友的人也很多,這本無可厚非。但孩子都有一顆天真純潔的心靈,關注“天鵝”固然是孩子追求進步的表現,而關注“丑小鴨”是孩子對普通人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表現,是仁愛之心的體現。
培養(yǎng)方法:
1.讓孩子主動找“不顯眼”的同學聊天,從中發(fā)現每個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真誠地向他們學習。
2.記住“不顯眼”同學的生日,在這一天送給他一件小禮物,他一定又驚又喜。當然,賀年卡千萬不要少了他們。3.當“不顯眼”同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要敢于為他說公道話。
故事四:東東朋友多
東東從小就對宇航知識感興趣,爸爸媽媽給他買了許多關于宇宙航空方面的圖片、中范和光盤,東東積累了豐富的宇航小知識。一有時間,他就做一些模型,
在同學們中間他是小有名氣的“宇航專家”。走到哪兒,談起宇航,東東的知識都讓同學們羨慕得不得了,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跟他學一些天文知識。有時同學同發(fā)生爭論,不由自主地會說:“不信,咱們問東東去?!币虼耍瑬|東的朋友非常多。
朋友不僅給人帶來快樂,還是開辟信息渠道、學習新知識的“人力資源”。一個人在某方面具有“權威形象”,能吸引更多的人前來交流,人們會主動與他認識,打交道。因此,知識和能力可以成為一個人交朋友的“資本”。孩子更是這樣,知識本身就培養(yǎng)人的自信心,同學們對他擁有的知識的向往,又增強了他的自信。
培養(yǎng)方法:
1.如果孩子對某一方面萌生了興趣,父母應及早地滿足他的需要,為他提供豐富的相關材料,讓他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深入的了解,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精神和“專家形象”。
2.培養(yǎng)孩子善于表達或表現自己的長處。乎時在家里多傾聽孩子的表述,不要認為這是孩子的愛好而忽略對他的鼓勵和肯定,更不要打擊和否定孩子。這是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第一步。
3.當孩子在某一方面有長處的時候,既要讓孩子表現自己,又不能讓他驕傲自滿。驕傲和自滿會把已經擁有的朋友拒于千里之外,讓一個人變得孤獨。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點。
好習慣五:對朋友要講信用
故事五:
孩子結交朋友雖然不像大人那樣穩(wěn)定、專一,但是他們對朋友的理解也是不斷深刻的。幼兒交朋友主要以玩具和游戲為媒介,因而與他人發(fā)生的友好關系也是暫時的、易變的;小學生交朋友雖然還帶著功利性的痕跡,但是他們開始學會觀察人的內在品質,對“忠誠”的含義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的抽象概念。因此,父母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主動引導他們用誠信維護友誼,做個一諾千全的好孩子。
培養(yǎng)方法:
1.平時對孩子的承諾要謹慎,不答應則已,答應了的事情則一定要兌現。隨意取消或改變承諾的父母,對孩子有極大的危害。
2.盡量幫助孩子實現他對別人的承諾。孩子們之間的諾言來必全部是合理的,父母對不合理的諾言要耐心地解釋,對能實現的諾言則要監(jiān)督孩子守信用。
3.父母對孩子或者孩子對他人的諾言,如果因為意外情況沒有兌現,一定要誠懇地做出解釋或者想方設法彌補。
故事六:
兵兵和鵬鵬是好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做游戲。一天下午放學后,他們路過一個還沒有完全折毀的建筑工地,工地里有一個高高的平臺,上面的建筑材料已經沒有了,他倆就爬到上面玩。玩了一會兒,鵬鵬說:“我還有作業(yè)沒寫完呢,咱們回家吧?!北f:“咱倆比比看誰勇敢,你敢從這兒跳下去嗎?”鵬鵬覺得挺危險的,不愿意往下跳。兵兵嘲笑他:“你真是個膽小鬼;看我的!”說著就從平臺上往下蹦。鵬鵬看兵兵沒事兒,禁不住他的激將,跟著往下跳,但是他沒有把握好平衡,結果一只腳扭傷了,好長時間都不能自己走路。
小學生有了一定的個性與判斷能力,但是還不夠穩(wěn)定,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尤其是在與同伴游戲時,“從眾心理”常常會使他們盲目模仿他人,當受到同伴的嘲笑或激將時,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或自尊心,就可能做出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教育孩子勇敢地對朋友說“不”,是增強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孩子漸漸走向成熟的需要。
培養(yǎng)方法:
1.平時鼓勵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即使他的見解有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讓他養(yǎng)成人云亦云的壞習慣。
2.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經常使用“激將法”,這樣會使孩子的個性往任性方向發(fā)展,以致孩子遇到他人激將的情境就魯莽行事。
3.評價孩子平時的行為要客觀,教育孩子學會正確地自我評價,見到孩子有自滿、自大、自以為是的苗頭時,要及時批評、指正和教育。
4.樹立正確的朋友觀。朋友的優(yōu)點要學習,但是朋友有不對的地方也要堅決給予否定和批評。
故事七:寧寧交友辦法多
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寧寧轉到一個新的學校,以前他在班里的朋友很多,現在剛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他一個人也不認識,他擔心別的同學不跟自己玩。爸爸知道了,啟發(fā)他說,你一定會交到新朋友的,想想以前為什么那么多同學愛跟你玩。寧寧說:“女同學愛聽我講笑話,男同學愛與我做游戲?!钡谝惶旆艑W回來,他興奮地對爸爸說二‘真是神速,今天才第一天,我就認識了三個新朋友。我給后面的一個女同學講了一個幽默故事,跟旁邊的兩個男同學玩武術,他們都挺喜歡我的?!?span lang="EN-US">
自孩子出生以后,社會習俗就給男孩女孩貼上了不同的“性別標笠”,人們對男孩女孩的穿著、玩具、游戲、行為方式和性格特點有不同的要求與期待,這決定了不同性別的孩子在交友上有不同的特點。女孩子比較文靜,他們喜歡做智慧游戲;男孩子比較愛動,他們喜歡玩耍。寧寧以自己的直黨領悟到男女孩子在交友上的不同策略,因此,他比較快地適應了新的人際環(huán)境。
培養(yǎng)方法:
1.鍛煉孩子一個好身體,多運動。小孩子都活潑愛動,運動技能比較好的孩子往往朋友多,容易成為同伴群體的核心人物。
2.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幽默是智慧的表現,是既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優(yōu)秀品質。平時多讓孩子看幽默故事韋,培養(yǎng)孩子理解幽默、幽默處事的能力。
3.教育孩子對不同性別的同學一視同仁,不灌輸有偏見的性別意識,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故事八:認識新朋友
波波和展展住在同一個小區(qū)里。他們的愛好不同,波波喜歡游泳,晨晨喜歡小提琴,于是他們在業(yè)余時間報了不同的興趣班,并在各自的興趣班里認識了新朋友。一天,波波過生日,邀請展展和他的游泳小伙伴來自己家里玩,經過波波的介紹,晨晨和波波的這些同學很快也交上了朋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豐富的朋友資源庫,孩子們也不例外。比起成人來,兒童更容易進入一個新的群體,因為他們天真、純潔,對別的孩子沒有先人為主的偏見。因此,以老朋友為橋梁,結交新朋友,是擴大朋友資源的好習慣。
培養(yǎng)方法:
1.讓孩子走出單元住宅,鼓勵孩子與他人結伴游戲。這樣,孩子們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即使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要全盤否定別的孩子,多講講他人曾經給自己帶來的幫助。
2.結交新朋友后,不能冷落了老朋友。孩子們之間經常也會“爭風吃醋”,甚至“拉幫結派”,父母要主動引導孩子善待老朋友。
3.父母要積極提供孩子們共處的機會?,F代家庭生活節(jié)奏緊張,家庭規(guī)??s小。節(jié)假日父母要多為孩子們考慮一些,為他們提供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可以串串門兒,可以幾個家庭一起結伴出游,可以輪流請客聚會等等,這是提高孩子交際能力的有效辦法。
文譯是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雖然他才上四年級,但是朋友很多,因為他愛幫助別人。班里有誰忘記帶鉛筆了,他知道了會主動把自己的鉛筆借給別人;如果有同學早上沒有來得及吃早餐,他就把自己帶的牛奶或餅于送給別人吃。
有一次,天突然下雨了,媽媽給他送了傘,他讓媽媽先走,自己則堅持到最后,看哪個同學沒有父母送傘,與他結伴同行。他特別喜歡研究電腦,同學們在這方面有什么問題,他更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雖然幫助別人耽誤了自己的時間,甚至有時會給自己添麻煩,但是媽媽總是鼓勵和支持他,她經常教育文譯:“助人者必自助”。
父母教育孩子為他人著想,熱心幫助他人。既是幫助孩子將來學會做人、學會處事的關鍵,也是為自己將來的幸福生活做準備?,F在很多孩子不知道孝敬老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如果孩子心中裝有他人,怎么會不愛自己的父母呢?
培養(yǎng)方法:
1.傾聽孩子述說同學們之間的事情,幫助孩子尋找關心他人的契機。
2.父母在談自己與朋友之間的故事時,有意提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的細節(jié),讓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領悟交友的真諦。
3.鼓勵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孩子幫助他人,都是從力所能及的小事
做起。
4.不管在家里或者在學校.如果孩子有自私自利的言行,父母都要明確
表示自己的否定態(tài)度,甚至提出批評和警告。
相鄰博客
- 【語絲專集】季淑華老師寄語 [2008-08-06 11:33:00]
- {誦讀家庭教育}——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顧曉鳴)[誦讀] [2008-08-14 16:51:00]
- 【個案指導】小皓天(1)——個案對象的確定 [2008-08-19 14:42:00]
- 【學習心得】營造一份內心的淡定,平和中不失進取 [2008-08-20 11:1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