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幾日和幾位老師在群里聊起了薛瑞萍老師以及她的著作,今日來學??吹搅巳ツ陮懙淖x書筆記,發(fā)表于此,與教師同行們交流。
營造一份內(nèi)心的淡定,平和中不失進取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書摘記及隨感
作著簡介: 薛瑞萍,女,網(wǎng)名:看云。1984年畢業(yè)于安徽省霍山師范學校,現(xiàn)任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學小學部語
前 言
寒假期間每天上午近兩個小時的閱讀中,我忍不住用鉛筆在書中劃下了一道道心有共鳴時的波浪線。通讀一遍之后,我又開始了二次品味。尤其是在對那些做了記號的文字進行反復的揣摩中找到了很多工作中疑惑的答案。雖然不可能完全照搬到自己的工作中來引用,但它們卻實實在在的讓我感到了“心平氣和”的和諧與美麗。
“心平氣和”真好!讀著讀著,自己覺得對女兒和丈夫仿佛都溫柔了許多,甚至更加的喜愛擁有了這份寧靜和溫柔的自己了。
讀書真好!讀書讓人美麗!
現(xiàn)將書中自己與
摘記(P2):
對于我而言,讀書是一種內(nèi)在需要,也是為了保持一種上升的有活力狀態(tài)。
感言:讀書是一種高雅,上升是一種境界!
摘記(P214):
用文字作心理調(diào)節(jié),輸出個心平氣和。
感言:選擇什么方式營造心平氣和?發(fā)牢騷?鬧情緒?消極怠工?還是遷怒于同伴?都不是!
摘記(P13):
你還別說,當語言和緩的時候,心情也好了。正如朋友燕說的,一句惡毒的話說出口,也會在自己心靈上留下劃痕,
感言:美好的心境要靠自己來營造。
摘記(P20):
興致勃勃不好,興致勃勃是燃燒的狀態(tài),是不正常的,不能持久的狀態(tài),對自己傷害也大。
感言:面對非同尋常的狀況要保持自己的自然狀態(tài)需要定力!需要理智!談何容易?是需要我們?yōu)閹熤藢π摒B(yǎng)和造詣的歷練和提升的。提高我們保護自身的能力吧!不要燃燒自己傷害自己!甚至殃及他人!
摘記(P21):
我認為“心平氣和”不是放松要求,不是虎頭蛇尾,在平靜、淡定的外表下,心依然是滾燙的,追求依然那樣執(zhí)著,但是更加平和,更加持久,也更加的自信與坦蕩。
感言:營造一份內(nèi)心的淡定,平和中不失上進!
摘記(P22):
教師作為專職從業(yè)人員,能否在教育問題上有超出公眾的眼光,能否以相當?shù)逆?zhèn)定與自信讓家長,周遭的人們在你面前放下一大半的心,可能正是這種權(quán)威的源泉。
感言:面對家長,面對學生,面對社會我們有沒有這種讓他們放心的自信呢?這種自信來自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這該是為人師表的理想境界。
摘記(P40):
因為無論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這是一塊命定屬于你的土地,鮮花盛開還是荊棘叢生,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我們自己——不付出就想收獲,那是有背天道的癡心妄想。付出就能有收獲,那是天對我們的格外恩寵。
感言:憑良心付出!持坦然進行!懷感恩面對!感謝已有的收獲!有了這種境界,我想教師的很多煩惱都會被化解了!
摘記(P47):
學生不讀課外書,心靈就相對閉塞,教師也一樣啊,一日不讀——心境失衡,面目可憎。
感言:讀書讓人寧靜,讀書讓人美麗!愛上愛讀書的自己!
摘記(P67):
很多時候,接受贊美與接受批評一樣不容易,需要相信氣度和敢于持久實踐下去的勇氣。
感言:一個很微妙的話題。曾幾何時,我們有沒有面對褒獎而不安?有沒有心存疑慮?能夠坦然接受贊美需要一種健康和諧的氛圍。你真誠著你就快樂著!你就會堅持著!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為了健康和和諧。
摘記(P47):
心平氣和,談何容易!心平,意味著關于教育的期待總是恰當?shù)?;氣和,則是要求教育者的情緒保持在理智,理性判斷需要的水平!談何容易!
感言:這是對“心平氣和”最好的詮釋。是
摘記(P12):
……有時不少敬業(yè)的老師的辛勤勞動不過是讓孩子過早的痛恨了學習,……
感言:真是教育的最大悲哀!當我們覺得自己在“辛勤”的時候,想一想帶給孩子的是什么?是他們需要的嗎?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勞動即毀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破壞了自己辛勤努力的心境!讓我們的付出創(chuàng)造出美好而健康的心境來。
摘記(P58):
——教學中的許多感情,就該這么想的,從孩子的角度,高度去想,就知道了他們的艱難和偉大。補缺補差是沒有用的,只徒然的讓孩子憎恨懼怕學習——至少對于語文,蘇大師的語言是真理。
感言:我們是不是還該以“辛勤”的補差補缺而感到自豪呢?而感到自己在付出呢?讓孩子憎恨懼怕學習的付出是可悲的!
摘記(P3):
一年級的好處是看見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樣,真有成就感。
感言:心境決定心情。能在忙碌和繁雜中發(fā)現(xiàn)快樂是一種能力!
摘記(P7):
老師的聲音輕柔些,反而有利于學生的安靜聽講。
感言:做到這樣是需要努力的!努力地克制自己,努力地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善于聽靜而且會自己利用起來的習慣。
摘記(P13):
要承認差異,輔導弱孩子,以不傷害他對學習的信心為前提。
感言: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幫助他們,給他們需要的。
摘記(P33):
看來,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要和提高發(fā)言質(zhì)量同步進行——起始階段,我就應當多喊會發(fā)言的孩子,既是示范,也是于自然狀態(tài)中營造聆聽的氛圍。
讀文章講究的是語感——良好的語感。對于個人來說不僅有利于文學修養(yǎng)的培植,也可以讓他從談吐到內(nèi)心變得溫煦優(yōu)雅。
對于班級管理而言,培養(yǎng)語感,就是在審美過程中生成富有生機的秩序。拍桌子瞪眼睛的高壓方式當然可以威嚇出秩序,但用蘇大師的話說,那種“彈藥補給”式的威嚇,只
感言:1.看起來和我們的“課堂提問要顧及多數(shù)孩子”的要求有些矛盾,就是佩服
2.文化教育之中也貫穿著美學教育,教孩子們美起來的
摘記(P50):
在孩子初入學時,他們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無事呱呱叫,那時候,最要緊的是讓他們“注意看”,“用心聽”,“認真寫”。而小紅花,智慧星,課間游戲之類,只能讓他們鬧上加鬧,給教學平添許多干擾。當然不能只是聽、讀、寫——我們還有音樂呢。
感言:創(chuàng)新的思維,理性的思考是建立在對工作的強烈的責任心之上的,而不是盲目的跟從!我們的激勵機制是否建立在孩子長遠的發(fā)展之上呢?太值得思考了!
摘記(P238):
孩子勤奮于學習,就給他們甘美的食物,漂亮的衣物,這是一種破壞。在通往知識高峰的艱辛之路上,類似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人們更多依靠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知識的渴求和頑強的毅力。最恰當?shù)膽土P是親人嚴厲的對待,最好的獎勵是受尊重,受歡迎,被喜愛的感覺。
感言:如何挖掘和保護好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從情感深處培養(yǎng)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知識的渴求和頑強的毅力談何容易?但那確實最理想的教育。
摘記(P227):
課件當然可以做,游戲當然可以做。只是希望教師多問一聲:“非要如此不可嗎?”然后真誠面對學生成長的需要,在該用力的地方多下功夫。
感言:不是非要用不可,但我們起碼要做到要用的時候能拿得出手,不落伍!
摘記(P211):
關于“心平氣和”
“以我20年的教育經(jīng)驗,我堅信,沒有差的孩子是因為教師的補缺補差而根本改變學習狀態(tài)的。除非那孩子因為說不出的原因突然發(fā)生了思維的蘇醒。所以,我同意蘇大師的話,與其補課,不如讓他多讀課外書,疏通思維的通道也許會好些?!?span lang="EN-US">
感言:在我們把補缺補差當作義務,當作責任,造成工作負擔的時候,對孩子的心靈傷害我們是否有體會呢?是不是該在進行換位思考的同時找找更有效的教育途徑呢?
三、應對家長的智慧:
摘記(P24):
原本,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家長素質(zhì)的競爭。
感言:一直認同這樣一個觀點:“好孩子是家長教出來的!”,從起點上來講,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孩子的差異就是家長素質(zhì)的差異!當然如果我們的教育能縮小這種差異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摘記(P48):
希望家長知道,在學習之外,心里能裝著班級,裝著他人,是行為好的表現(xiàn),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愛而且會愛,就是一種偉大的能力。
感言:對于任何人而言,知識只是工具,而為人才是能力!我們給孩子工具的同時,更應該給他們能力!這該是素質(zhì)教育的真諦所在!
摘記(P50):
什么叫成功教育?——請你記住,無論將來從事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一個身心健康的誠實的勞動者,就是我們可以驕傲的教育成果。
感言:大千世界畢竟平常者居多,能教出優(yōu)秀的老百姓就是我們的驕傲!
摘記(P160):
有的孩子喜歡攪擾,進攻同學。這也是教師應該關注的。希望大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多多規(guī)范自己的孩子。畢竟,對于那些多動和富于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因為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那種情況發(fā)生。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感言:我們要掌握強有力的理論依據(jù)說服家長承認自己家教中的不足,找到自己孩子不受歡迎的原因。年輕教師尤其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以面對那些伶牙俐齒地為自己的孩子辯解的家長。
摘記(P73):
家長在學校教育中其實是兩種角色,既是教育者,需要師長之間不斷的溝通,共同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又是受教育者,作為專業(yè)從業(yè)人員的教師,有責任不斷引領他們,逐步提升教育的理念與水平。
感言:家長素質(zhì)的提高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家長內(nèi)心需要的是誠懇地指導而不是簡單地指責,孩子需要的是訓練而不是訓斥!給別人需要的才是聰明教師該做的,做智慧型的教師吧!
摘記(P89):
很多家長是希望能為孩子付出的,他們渴求的,是方法和步驟上的指導——以及讓孩子置身于學習氣氛濃厚的團隊。
感言:了解家長的需求你才能理解家長的苦衷,以求共識共舉!給家長和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家長該做的!
摘記(P11):
我說(對一家長):“我已經(jīng)處理過了,你不要聽見孩子們的報告就跟著虛張聲勢。沒什么的,該讓你知道的事情我會告訴你,像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jīng)及時懲戒過的,你最好裝不知道。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jiān)視的感覺是讓孩子沮喪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彼议L)釋然了。
感言:我們副科老師要是經(jīng)常向班主任反映學生情況,是不是也
摘記38(P198):
孩子,就是父母的文憑。成長永遠比分數(shù)重要。
感言:呵呵!父母的文憑就是孩子!太形象了!精彩!你是合格的父母嗎?看看自己的孩子就知道了!
摘記37(P166):
教育是一件緩慢而美麗的事業(yè),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家長們——請跟我來。
感言:帶著一份美麗的心境工作著,想不收獲成功都不行!用我們的自信和博才來展示我們作為教育者的魅力吧!
后 記
“對于我而言,讀書是一種內(nèi)在需要,也是為了保持一種上升的有活力狀態(tài)?!?span lang="EN-US">
讓我們跟著名師一起上升!再上升??!
相鄰博客
- 【經(jīng)典收藏】孩子的九個交友好習慣——晏紅 [2008-08-16 19:38:00]
- 【個案指導】小皓天(1)——個案對象的確定 [2008-08-19 14:42:00]
- 【經(jīng)典收藏】好家長的十大習慣解析 [2008-08-21 21:59:00]
- 【經(jīng)典收藏】怎樣搞好幼小銜接——杜京葉 [2008-08-29 20:0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