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錯字引起的戰(zhàn)爭
1930年4月,閻錫山與馮玉祥結(jié)成反蔣聯(lián)盟,發(fā)動了討伐蔣介石的中原大戰(zhàn),為了集中精銳兵力消滅蔣介石河南的有生力量,閻錫山和馮玉祥召開了聯(lián)席軍事作戰(zhàn)會議。會上決定,閻錫山和馮玉祥各派出一支精銳部隊,在河南省的沁陽縣會師,集中兵力,合圍聚殲駐在河南的蔣介石軍隊。
沁陽在河南的北部,離黃河北岸70公里,這個地方北靠山西,而閻錫山的部隊絕大部分駐扎在山西。之所以選擇沁陽為兩軍集結(jié)地,當然是信賴閻錫山部隊的地緣優(yōu)勢。對閻錫山來說,沁陽離山西較近,進可攻,退可守,非常有利。
散會后,馮玉祥的作戰(zhàn)參謀很快擬定了調(diào)動部隊的緊急命令:“命令某某部,晝夜兼程,直插沁陽,與閻錫山部會師......。”
誰知這個撰寫命令的參謀官,把沁陽一點“沁”字多寫了一撇,成了“泌”字,這樣一來,集結(jié)地“沁陽”變成了“泌陽”。偏偏河南還真有泌陽這個地方。泌陽在河南的南部,離湖北省只有幾十公里。當時湖北是蔣介石重兵駐防之地,在泌陽集結(jié)當然對馮閻聯(lián)軍不利。
馮玉祥部隊奉命參戰(zhàn)的長官接到軍令后非常驚訝,腦子里閃過一個問號,怎么到泌陽會師呢?但命令如山倒,軍人以服從為天職,沒有向總部詢問,就帶領(lǐng)部隊星夜出發(fā)。
再說閻錫山部隊按預(yù)定趕到沁陽,左等右等,會師的時間已過,看不見馮玉祥部隊的影子,打電報詢問,馮玉祥一查,才知道奉調(diào)部隊南下,背道而馳。而蔣介石的部隊已經(jīng)在湖北集結(jié),眼看就要被蔣介石部隊重兵包圍。馮玉祥大驚,急令撤退。雖未遭包圍,但原定作戰(zhàn)計劃已無法完成。
就是因為粗心參謀多寫了一撇,使馮閻聯(lián)軍限于被動,導致聯(lián)合作戰(zhàn)計劃失敗。這位參謀也因這一撇斷送了姓名,被槍決了。
252、贊美的力量
有一天,秦始皇在朝廷上同大臣中期發(fā)生爭論,能言善辯的中期獲勝了??裢?、執(zhí)拗的中期竟連一句客套話都不說,大搖大擺地走了。爭勝好強的秦始皇失了臉面,不由得龍顏大怒,想殺掉中期。朝中大臣都為中期捏了一把汗。這時,丞相李斯趕緊上來打圓場,對秦始皇說:中期這個人太狂妄了,幸虧他遇上了陛下這樣一位豁達仁慈的明君,要是遇到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中期肯定要掉腦袋嘍!
秦始皇聽了李斯這一番話,心里美滋滋的,也就不再計較剛才發(fā)生的事情,中期才幸免一死。
贊美是開啟人心靈的金鑰匙,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點評:這個故事非常耐人尋味。一句贊美的話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作用不可以說不大。秦始皇作為一個萬民之尊的皇帝尚且喜歡聽贊美之詞,那何況平民百姓呢?成人都喜歡贊美,那孩子呢?
贊美不但適用于古代人,也適用于現(xiàn)代人,不但適用于成人,更適用于我們的孩子。只不過我們的家長總是過分吝嗇,舍不得贊美之詞。遇到孩子犯了錯誤,不問青紅皂白,一頓訓斥或者打罵,不僅讓孩子恐懼,而且出現(xiàn)逆反。結(jié)果家長還認為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是孩子不服教育,全然不知錯在自己。
我想會贊美孩子的家長是快樂的,得到贊美的孩子也是快樂的!我們的家長何樂而不為呢?學會贊美吧,把快樂還給孩子!他會健康成長的!
253、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北宋名臣司馬光在元祐年間出任宰相時,推薦劉器之到國史館任職。有一天,劉器之來訪,司馬光問他:“你知道我為什么推薦你嗎?”劉答:“因為我們是舊交?!彼抉R光說:“不是。其實是因為我閑居在家時,你經(jīng)常來問候;而在我擔任宰相后,卻只有你沒有來過信,這才是真正的原因?!?span lang="EN-US">
司馬光的意思是當他失勢落難時,劉器之仍然雪中送炭,和他維持很好的友誼;而不像有些人只有在他當了宰相后才來趨炎附勢、錦上添花。這種做人處世的態(tài)度讓司馬光很欣賞,所以特別推薦劉器之出任要職。因為司馬光從劉器之的雪中送炭看到了他的人品
點評:一個人當了官后,很多人來錦上添花,但真心祝賀的能有幾個?反之,當你失勢時門前冷落,此時有人來訪,如雪中送炭,讓你感到特別溫暖、高興,這時來者是真情。所以說,“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边@不僅是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是洞悉人性的方法。
254、母親給出的答案
有個猶太男孩對于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能考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只考全班第21名?
回家后他問媽媽:“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yè),可是為什么我總比他落后?”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17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丶液髢鹤訂柫送瑯拥膯栴}。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就是比一般人聰明。然而,難道這真是孩子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沒有說出口。
應(yīng)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說:“你太貪玩。你還不夠努力、還不夠刻苦?!薄欢?,她沒有那么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不過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獎勵兒子的進步,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在這次旅行中,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xiàn)在兒子再不用擔心自己的名次了。因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國際一流的大學。
假期歸來,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們做一個報告。其中他講了那一段經(jīng)歷:“我和媽媽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掙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是能迅速地起飛,他們拍打兩三次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他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需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過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他們?!边@個報告使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
多年后,這個男孩取得的成就更讓母親為他流下了欣慰的眼淚,他就是著名哲學家-----哈耶克。點評: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但是智力稍差的人,若能堅持到底也會成功的。
255、蘇珊的帽子
在小學語文課本上曾載有一個“蘇珊的帽子”的故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蘇珊長了腫瘤,經(jīng)過三個月的化療后,一頭美麗的金發(fā)差不多掉光了。本不該戴帽子的季節(jié),她不得不戴著帽子去上學,當遲疑地走進教室的時候,她驚呆了:教室里的每個同學都戴著五顏六色的帽子。她鎮(zhèn)定下來,一下子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迅速溶入同學們中。原來,在蘇珊返校前,老師海倫在班上宣布過:“我們要認識帽子,請同學們戴著自己喜歡的帽子來上學?!焙惱蠋煶錆M愛心、獨具匠心的撫慰,震撼人心。這里,不僅有"濃烈如老酒、厚重如冬衣"真摯愛心,還充盈著教師的閃耀理性光芒的教育智慧。師生間、生生間的和諧共處,應(yīng)是心心相印,不僅能相互共同分享成功和快樂,而且能充分理解彼此的痛苦與憂慮。尤其是老師應(yīng)能經(jīng)常站在學生角度想一想,蹲下身子與孩子交流,憂其憂,樂其樂。老爺爺帶小孫女上超市購物,小姑娘總是喜歡去一家超市,老爺爺觀察了好久,并非小女孩特別鐘愛那家超市的貨物,而是那家超市大門的把手比較低,適合孩子開門。我們應(yīng)為學生推開知識大門安裝合適的把手。這,不僅僅是考慮學生生理需要,讓學生夠得著,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這個把手,低了;或高了,都是不和諧的!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