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說“你真笨”!(原創(chuàng))
父母糾正孩子最快的方法,就是先反思自己、糾正自己。
經(jīng)常聽到周圍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真笨”!小時候我也有同樣的經(jīng)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親屬們幫我補習功課時也聽不進去,總是想著玩。學習不在狀態(tài),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不好,所以我也就得了個“笨”的雅號。“笨”長期存在我的潛意識之中,讓我對自己也進行了負面的自我評價,在那個階段中,我真的感覺頭腦麻木,呆滯起來。這種狀態(tài)一直影響著我對學習的興趣和態(tài)度,遇到解不開的數(shù)學題,自己總有一個逃避的理由,“我笨”做不出來是正常的;忘記了背誦的文章,也認為是正常的,因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如別人。這種負面思維一直持續(xù)到我上大學,當時我的分數(shù)剛剛夠進大學的門坎,為了不被別人落下,學習還是蠻刻苦的。所以學習成績一下子就好起來,特別是在高等數(shù)學上,很多入校的高分數(shù)同學有時都來請教我,這讓我逐漸找到了自信,“我真笨”的意識也慢慢淡化。信心一點點在我內心生根發(fā)芽,頭腦也日漸機敏靈活起來。我開始對自我重新進行了評價,原來“笨”并不屬于我,只是我沒有認真去學,頭腦麻木、呆滯是他人負面評價結果,負面評價消退了我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封閉了我活躍的思維。如今自信心讓我退化了“笨”的外殼,積極、熱情、機敏又回到我的身上,這些本屬于我的本質。
“你真笨”的害處
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都不希望得到別人的批評和負面評價,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真笨”,只能使原本很有自尊心孩子的情感變得麻木、呆滯,遲緩的情感會降低孩子機敏的思維、活躍思想的程度。
二、消減孩子參與的熱情。孩子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無論是從事學習還是某一活動,初始都有著極高的熱情和動力,經(jīng)常批評、指責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因素,使孩子逐漸失去的學習和參與某一活動的熱情。
三、給孩子帶來消極思想和行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身的思維和行為沒有對與錯的標準,思維和行為的好與壞、對與錯的判斷是來自于他人的評價,特別是父母對孩子思維和行為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父母對孩子經(jīng)常說“你真笨”,孩子會把父母的外因評價,逐步轉化為自身的內因評價,在內心沉淀下來,別人都覺得我“笨”,我自己覺得也挺“笨”的。
四、讓孩子缺乏自信心。長期被外因評價貶值的孩子,自身在內心對自我價值確定會越來越低。孩子對自身的能力、智力評價過低,會對自身會越來越?jīng)]有自信,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容易以失敗告終,失敗的結果會更加貶低孩子的自信心,對自信心造成惡性循環(huán)。
父母應該擁有正確的育兒理念
一、讓孩子有個好心態(tài)。我們這所以是成年人,是因為我們有能力調整自身的心態(tài)和情緒,而孩子卻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因此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心情、好心態(tài)。而不應該去破壞孩子的心情,孩子再“笨”父母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給孩子打氣,給孩子樹立信心。
二、正確對待孩子的生理成長。孩子的智力、身體協(xié)調能力是逐漸發(fā)展成熟起來的,有時在我們成人眼中非常簡單的問題,對孩子智力、能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孩子年紀越小對抽象事物越難于理解。所以父母對孩子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和能力標準來對待孩子,不要把孩子放在成人的思維高度上來要求和約束孩子,孩子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父母等待。
三、欣賞孩子的一切。“人無完人”這句話對來孩子也是一樣,我們成年人自身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點,那么我們父母就不應該用完美的眼光來審視孩子的成長。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欣賞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同時也要正確對待孩子身上的缺點,要包容、理解孩子的缺點,父母的職責就是要逐步引導孩子把缺點改善,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批評孩子的缺點,讓孩子把自身的缺點在內心中逐漸沉淀下來。
案例一:
小雨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活潑好動,近來很愿意幫助媽媽做家務。但有時總是做不好,這不又幫助媽媽往冰箱里送菜和碗,一不小心一個碗掉在了地上摔碎了,媽媽隨口說到“你真笨,又弄打了”。
案例分析:
小雨是一個熱愛生活,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孩子只有積極參與勞動,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才能促進智力、身體的發(fā)展。父母應該正確看待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能力,孩子把碗打碎了不要對孩子說“你真笨”,要保護孩子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一個碗對一個家庭來說無足輕重,但孩子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是非常珍貴的,積極性和熱情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父母不要因為一個碗的破碎,而再讓孩子失去積極性和熱情。
指導建議:
一、平靜一下心態(tài)。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要克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時,不防回憶您成長的歷程,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有做錯事的時候,都有打碎碗類似的情境發(fā)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錯事是正常的,我們不能克制我們的情緒是不對,不正常的。
二、打消孩子的顧慮。孩子打碎了碗,自身就已經(jīng)很膽怯,父母應該及時打消孩子的顧慮,告訴孩子“沒有關系,媽媽或爸爸小時候也打過碗,下回注意一下,細心點就行了”。
三、確定孩子的良好動機和行為。孩子幫助媽媽干家務是一個很好的行為,打碎碗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只是身體協(xié)調能力還沒有發(fā)展成熟到一定程度。父母應該把打碎碗的行為與孩子良好的愿望和熱情分開來看,對孩子說“你幫媽媽干活,媽媽很高興,能力是一天天鍛煉出來,這次沒做好下次努力”。
四、指明孩子做好的方向。父母應該了解分析孩子打碎碗的原因,告訴孩子下一次應該注意什么,怎么樣去做才能做得更好,讓孩子有個遵循努力的目標。
案例二:
一航是一年級的學生,在寫作業(yè)組詞“洗”時,孩子問媽媽“洗”怎么組詞,媽媽說“不知道,自己想”。一航在那想了半天,媽媽看到一航?jīng)]有想出來,就做了一個洗手的動作,然后問一航,你看這是什么?一航回答說“像猴子”。媽媽又做了一個洗臉的動作,又問一航這是什么?一航說“還是像猴子”。媽媽氣急了,對孩子大聲說“你真笨”!一航滿臉迷惘、無辜、無奈。
案例分析:
媽媽對孩子大聲說“你真笨”,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航不會就問是很好的學習態(tài)度,但媽媽卻打擊了孩子不會就問的熱情,一航媽媽做的不當之外有:
一、回答孩子的態(tài)度不當。當孩子遇到問題不明白向父母請教時,“不知道,自己想”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熱情,無疑是當頭一盆冷水。
二、指導方式方法不當。一航問媽媽“洗”字怎么組詞時,媽媽回答“不知道,自己想”。說不管了,卻做了一個洗手、洗臉的動作,讓孩子去組詞。因為前后態(tài)度不一致,讓孩子理解錯了媽媽做的動作是讓自己去組詞的意思,所以孩子回答媽媽的動作象猴子,我倒是覺得孩子的想像力蠻豐富的。
三、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不知道,自己想”、“你真笨”這些話語立刻會讓孩子的心情變得很糟,孩子的自尊心在無情、指責中會慢慢變得麻木。
指導建議:
一、保護孩子的熱情。孩子不會而問媽媽是一個很好的動機和行為,做為父母應該保護孩子的這種熱情。當一航問“洗”怎么組詞時,媽媽可以拋磚引玉先組兩個詞,然后再讓孩子試著去組,和孩子一起組的越多越好,這是知識積累的一個過程,時間長了孩子的詞匯量一定會大增的。
二、讓孩子自己解決。媽媽可以告訴一航,自己的問題可以自己試著去解決,告訴孩子字典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向字典請教,鍛煉孩子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
三、嘗試不同的指導方法。一航問媽媽時,媽媽應該及時回應孩子,不讓孩子得到現(xiàn)成的答案是對的,但方式方法要得當。如果父母想做個動作引導孩子,那么可以告訴孩子“看媽媽的動作,用“洗”組個詞,明確你的行為和孩子問題的關系。父母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思維,你認為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對孩子的思維能力來說可能是一個很難逾越高山。
四、開發(fā)孩子的潛力。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智力游戲,比如:棋類、拼圖組裝游戲;鍛煉孩子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登山遠望來鍛煉孩子的立體思維能力等等。孩子在學習上能夠部分地體現(xiàn)出孩子的智力水平,但智力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卻在日常生活中。
好父母就是能夠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你真笨”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著極大的傷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去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那么請您不要對孩子說“你真笨”!這樣您至少可以做到不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鄰博客
- 培養(yǎng)開朗樂觀孩子的8條建議【轉 [2008-12-23 11:32:00]
-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轉) [2008-12-23 11:35:00]
- 轉:丁洪海原創(chuàng)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 [2008-12-23 11:41:00]
- 轉:丁洪海原創(chuàng)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 [2008-12-23 11:4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