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人:張蕾
一、基本情況
1、家庭情況:
從資料上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由一人唱主角的核心家庭,已經(jīng)認識到家庭教育問題給孩子帶來的嚴重影響,一方工作忙,另一方文化低。
家長一方從事會計工作,在孩子上小學時就發(fā)現(xiàn)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差,升初中學制變化,孩子知識銜接不上,沒能采取適當?shù)难a救辦法,另一方?jīng)]工作,文化程度低,對孩子的教育更是束手無策。
2、孩子情況:
男,14歲,學習沒有興趣,沒有動機,始終入不了境,做不了作業(yè),
3、家長要求解決的問題:
A解決孩子學習目的的問題。
B解決孩子不吃苦的問題。
C建立孩子自信心的問題。
D解決同學老師歧視的問題。
二、基本分析
家庭教育分析
第一,從這位家長目前對孩子問題的焦慮心情而引發(fā)地積極主動地解決孩子以上問題可以看出,家長既愿意承擔責任,又不肯放棄,并在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切機:1.孩子被學校勸退后,開始在網(wǎng)上聽課,學習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講座。2、和愛人帶兒子一塊到北京去找
第二,家長也是非?,F(xiàn)實的,承認孩子目前的現(xiàn)狀,不把考大學看成孩子前途的唯一出路,只是為了孩子將來能獨立面對生活。《“但我也不愿就此放棄,總想找個合適的方法,能使孩子幡然悔悟,能夠不荒廢學業(yè),多學些文化知識,即使將來考不上大學,只要自己盡力,多學一些知識畢竟對自己還是有利的。》
第三,家長看孩子問題只是看到了問題現(xiàn)象的表面,造成孩子問題的根源并不清楚,孩子內(nèi)心具體的感受,更不清楚地。
第四,家長沒有對孩子情感的關(guān)注,沒有形成親子依戀的情感。
第五,孩子目前的現(xiàn)狀只有雙親一方在積極尋找解決辦法,而另一方只是一同去過北京,平時都是嬌慣孩子。
孩子心理分析:
心靈圖式內(nèi)外交困
人天生都有一種被認可的心理期待,孩子從小學就對學習不感興趣,是他一開始就可能沒有找到學習的感覺,沒有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還有隨
如他留言條所說“學習學不進去,作業(yè)做不了,做不了就得叫家長,就得挨罵,還不如不上學,不要管我了……”一出去就是幾天,找也找不著。
長期的問題積累,壓得孩子確實無法解決個體與老師、個體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性,又加上課業(yè)上有很多空白之處。便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個時候的孩子就象下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每天窮于應(yīng)付。實在走不動的時候就只有逃學。
如果說九年義務(wù)教育是一個滾滾向前的大車輪的話,那么這個孩子是沒有跟得上節(jié)奏,并且,距離越來越遠,孩子落魄的內(nèi)心只有得過且過。在家時,心中惶恐,性急火燎,有壓力,只想去學校;到了學校卻是空心草,沒意思,在班上坐后排,心里蹲暗角,只想放學;逃來逃去,就是沒有一個能讓他呆下來的地方!這樣,把孩子逼到最難熬的境地。
孩子目前面臨著三大矛盾的交互考驗:A、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B、心理的閉鎖與強烈要求交往、要求理解的矛盾;C、沉重的課業(yè)壓力與個性愛好之間的矛盾。
三、綜合分析:
本個案實則有三大問題、雙重困境。
一個14歲的孩子,已經(jīng)處在半成年狀態(tài),很多的成長元素已成定局,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停止了成長的機緣。只能說,孩子身上落成了三大偏差,即:學科偏差、行為習慣偏差、個性心理偏差,要解決如此復雜的問題,并非某種簡單的方式就可以扭轉(zhuǎn)的,從經(jīng)濟上或是人力物力上,是得有代價的。
1、三大問題
問題1、學科偏差。由于孩子從小沒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從小不愛學習),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出現(xiàn)了明顯的學科知識的漏洞,知識系統(tǒng)沒有構(gòu)建,學習興趣受到抑制。到了初中,從形象思維上升到邏輯抽象,更加壓抑了其學習動機,再加上學校和家庭都對孩子的打擊、批評、漠視以及負面暗示,課業(yè)負債越來越沉重,使孩子徹底失去了學習心態(tài)。實際上,學科偏差已經(jīng)成為了孩子心中一塊搬不動的石頭。
問題2行為習慣偏差,這其中首先家庭教育的問題很大,其次是學習落后所產(chǎn)生的逆差,其三娛樂沒有節(jié)制,三個原因造成孩子一步步走向懶散、放任乃至于叛逆。家長在早期教育中未加正確引導,聽之任之或是打罵苛責,這如家長所言“早已訓皮了”。
問題3最麻煩的是個性心理上的缺失。孩子從小到大在一種受打擊受冷眼的環(huán)境中長大,其自我從未得充分的發(fā)展、其內(nèi)心未得片刻的自由、其自信處于暗昧狀態(tài)、人格力量產(chǎn)生了頃斜和黑洞,而孩子的身體在成長,其生命能量在一天天膨脹,卻找不到釋放的機會,因此孩子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突。
2、兩大矛盾
其一、家庭教養(yǎng)關(guān)系的失衡。親子沖突,成為橫在母子之間的隔膜,親子溝通明顯很成問題,孩子把他的內(nèi)心世界封存,用膜包裹,家長失卻了溝通空間和引導能力;夫妻教子觀念并不一致,母親則只關(guān)注孩子的學業(yè),父親則嬌慣或不聞不問(逃避),對孩子失去信心,更不會學會尊重孩子,關(guān)注孩子內(nèi)心的生命成長。
其二、學校教育顯然把孩子視為包袱,棄之如蔽履,避之唯恐不及。孩子在學校如同冰窯,到家中如同焦爐,何處是他存身之所?老師知道他知識的巨大漏洞,覺得無可救藥,卻不知道孩子個性的發(fā)展與需求,家長知道孩子的身體長大,卻不知道孩子心靈的需求,實際上,孩子站到了一無人知曉的邊緣,孩子處在家庭和學校雙重的困境之中,如同風箱中的耗子,兩頭不是人。
四、指導菜單
1、家長應(yīng)當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全面改變自身的價值觀念和教養(yǎng)方式,爭取溫馨和諧的親子溝通,有能力做孩子的堅強后盾,幫助孩子尋找釋放生命能量的切入點,只有親情的萌動,才是最終指引孩子生命成長和學習入境的最終辦法(終極關(guān)懷)。所以,拯救孩子的只有家長自己。
2、其次,家長要平靜改變焦慮煩躁的心。讓自己心態(tài)的改變成為撫慰孩子挫敗心里受傷的一劑良藥,而不是引起破傷風的誘因。就像一潭湖水平靜時才能清晰地倒映出周圍的房子樹木,投下一粒石子,便會掀起漣漪,周圍事物的倒影就會模糊走樣;人的心湖也是一樣,平靜時才能正確地感知外在的世界,如果心湖區(qū)焦慮、煩躁、痛苦、失望,就會使你的判斷力、想像力、抉擇力發(fā)生偏差,無法找到最好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亂陣腳)。
3、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一定要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好了,再共同面對孩子,不能一人一個理,讓孩子無所適從,干脆誰也不理。要真誠地接納孩子,真誠地面對孩子,讓孩子能敞開心扉,說出他心中的困惑,即使是他不合理的信念,也要先接納,再想辦法解決。我們不能僅僅只給予我們想要給予的幫助,而要給與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這一點家長要反思自己。(謀定而動)
4、改變?nèi)瞬庞^,不片面地追求學習成績,孩子參加勞動,發(fā)展特長,與人友好相處,都予以關(guān)注和肯定,把孩子的學習看成學習生活的過程就可以讓他感受到生命成長的意義。
5、調(diào)整親子關(guān)系,多關(guān)心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鼓勵孩子的受挫能力,賞識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向孩子灑滿愛的陽光,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
6、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喚醒孩子的自信,對孩子做的點點滴滴都予以肯定,承認他勞動的價值,生存的價值,孩子自然會以陽光心態(tài)對待生活。
7、提高與學校溝通的能力,學校反映的情況要學會辯證地分析,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適當?shù)亟o孩子有效地指導。
8、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接納孩子學習成績目前的落后,允許孩子把初中上完,然后選擇孩子喜歡的技校,學得一技職能。
五、個案反思
家庭教育指導,并不是萬能鑰匙,也不是金手指,孩子成長的早期才是最佳的教子機會,到了中學時期,我們更多的是要關(guān)注孩子的生命狀態(tài)。
中學孩子不是不能學習了,而是他將如何開發(fā)他的自我的時期,就是上蒼所賦予的天分,如何拿來使用的問題。
家長與其緊抓不放,還不如早早放手,把選擇、成長的權(quán)力還給孩子為佳。
塔城 崔偉華(124554587) 23:54:53
我剛在網(wǎng)上搜到的,學習的四個階段“只有完成了下述四個階段的學習,你才能做到這一點:
無意識無能:不知道他的無知。
有意識無能:知道他不知道。
有意識能力:知道他知道哪些,又不知道哪些。
無意識能力:知道他知道。 ”
相鄰博客
- 轉(zhuǎn):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yīng)有的語言魅力和做法2 [2009-04-10 00:30:00]
- 轉(zhuǎn):一位無奈的家長的求助(個案指導) [2009-04-10 00:31:00]
- 《最珍貴的角落》 值得記住的幾句話 [2009-04-10 00:35:00]
- 轉(zhuǎn)誠信故事:15則 [2009-05-07 21: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