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一些城市,青少年婚前人流已經占到總流產比例的1/3到1/2左右”。在11月18日召開的全國生育關懷——青春健康拓展工作會暨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青少年與生殖健康教育專家組專家劉永良透露說。(11月19日《中國青年報》)
專家透露的數據雖大,但并不讓人感到意外。近些年來,城市中一些未婚女青年甚至十五六歲尚處在學生期的女孩做人流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些女孩對此甚至持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據2007年7月11日《新聞晨報》報道,一名剛年滿18歲的女孩,兩年內竟人流13次,自嘲“可申報吉尼斯紀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無疑是不懂自重的女孩和沒有責任感的男孩的悲哀,同時也是全社會的悲哀。
首先,對處在青春發(fā)育期的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是導致悲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因為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國的大多數人總是談性而色變。在性教育問題上,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也總是對孩子三緘其口。這勢必會讓好奇心強的孩子在無知中越入雷池,從而釀成悲劇。
其次,不良社會現象和風氣,也在嚴重地侵蝕著青少年的心理。比如,網絡本來就尚待規(guī)范和完善,而一些非法經營的網吧卻總是不計后果地接納未成年人上網,有的竟然公開提供一些不健康的網站供未成年人瀏覽;屬于成年的酒吧等娛樂場所本來就魚龍混雜,而其中又有不少對未成年人的出入毫不設防;鋪天蓋地的青春偶像劇本來就對未成年人有所影響,加再上一些比較“露骨”的鏡頭,其后果可想而知;設計和制做欠佳的人流廣告本就不適合于未成年人觀看,但其卻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甚至車視TV中狂烘濫炸,宣揚什么“方便、快速、無痛”,把做人流說得像享受一般,這樣能有什么好的后果?
未婚青年特別是未成年人流增多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減少和杜絕這種現象,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要共同努力,加大對孩子的日常管理,加強青少年的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正常、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而干凈的社會氛圍。
專家透露的數據雖大,但并不讓人感到意外。近些年來,城市中一些未婚女青年甚至十五六歲尚處在學生期的女孩做人流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些女孩對此甚至持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據2007年7月11日《新聞晨報》報道,一名剛年滿18歲的女孩,兩年內竟人流13次,自嘲“可申報吉尼斯紀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無疑是不懂自重的女孩和沒有責任感的男孩的悲哀,同時也是全社會的悲哀。
首先,對處在青春發(fā)育期的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是導致悲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因為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國的大多數人總是談性而色變。在性教育問題上,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也總是對孩子三緘其口。這勢必會讓好奇心強的孩子在無知中越入雷池,從而釀成悲劇。
其次,不良社會現象和風氣,也在嚴重地侵蝕著青少年的心理。比如,網絡本來就尚待規(guī)范和完善,而一些非法經營的網吧卻總是不計后果地接納未成年人上網,有的竟然公開提供一些不健康的網站供未成年人瀏覽;屬于成年的酒吧等娛樂場所本來就魚龍混雜,而其中又有不少對未成年人的出入毫不設防;鋪天蓋地的青春偶像劇本來就對未成年人有所影響,加再上一些比較“露骨”的鏡頭,其后果可想而知;設計和制做欠佳的人流廣告本就不適合于未成年人觀看,但其卻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甚至車視TV中狂烘濫炸,宣揚什么“方便、快速、無痛”,把做人流說得像享受一般,這樣能有什么好的后果?
未婚青年特別是未成年人流增多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減少和杜絕這種現象,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要共同努力,加大對孩子的日常管理,加強青少年的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正常、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而干凈的社會氛圍。
2008年11月20日來源:中國網 劉鵬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轉載:學校教育,應對孩子的終生負責!(轉) [2008-11-30 13:41:00]
- 轉載:網上流傳的“三伏天做農活的農村孩子”照片。 [2008-11-30 13:44:00]
- 轉載:遠離八種行為不做失敗家長 [2008-11-30 13:47:00]
- 顧曉鳴UC講座:《綠海戰(zhàn)略試論家庭教育綠海戰(zhàn)略觀》(1) [2008-12-17 21:0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