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我們討論的主題是“新父母學?!?。這里談論的“新父母”包括三種人:(1)年輕的沒有家庭教育經(jīng)驗的父母;(2)年長的、已有家庭教育經(jīng)驗但需要更新觀念的父母;(3)準備做父母的所有人。[i]
家庭教育之所以成為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因為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的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家長總是滿懷期望又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學校一直在努力“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可是,事實上,學校每天都在讓很多孩子掉隊,學校每年都在制造大量的“差生”。從來沒有哪個校長和教師故意為難孩子,校長和教師接受了家長和社會的委托,他對孩子的成長負有責任??墒牵傆幸恍W生無法適應學校生活。
我們關心的問題是:孩子為什么不適應學校生活?究竟有哪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因素影響孩子的學業(yè)成就?
第一講
一、“科爾曼報告”: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將近一百年以前(1914年),美國的斯特娜夫人對中國的發(fā)展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她說:“中國是最早開設學校的國家,盡管如此,他們的文明落后了。這是由于他們沒有認識到婦女教育的必要。過去,中國人認為婦女不應受教育,因此,中國大多數(shù)婦女是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盵ii]
現(xiàn)在看來,這個美國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為中國婦女受教育的狀況已經(jīng)有所改善。不過,這個猜想有一點是有符合事實的:中國家長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長的責任推卸給學校。如果孩子的成長出現(xiàn)了問題,家長愿意批評學校的教師,一般不愿意承認那是家長自己的失誤。
事實上,也并非只有中國家長才犯這樣的錯誤。1966年,美國人科爾曼博士發(fā)表一份教育調查報告,這個研究的主題原本是學校教育問題,但它促使美國政府和美國家長開始關注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1966年,美國人科爾曼向國會遞交了“機會均等調查研究”報告。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爾曼報告”。這個調查研究的結果令美國人大吃一驚:
在此以前,人們只知道,黑人學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茽柭痛蠖鄶?shù)人一樣,都以為這種差距主要是學校的辦學條件而造成的。調查結果卻發(fā)現(xiàn),黑人學校和白人學校,在校舍設施、教師工資等有形條件上的差距,并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學生學習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學校的條件,而是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成績有很強的相關性。[iii]
“科爾曼報告”發(fā)表后,人們開始從兩個方面調整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一是重視學校教育質量評估;二是重視孩子在學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
與“科爾曼報告”的結果類似,2007年,日本人三浦展發(fā)表了一份調查報告:《階層是會遺傳的:不要讓你的孩子跌入“下流社會”》。
三浦展的調查報告顯示了“家長與孩子成績”的一些微妙關系:
孩子的成績與父親的閱讀量成正比。[iv]
成績好的孩子,母親比較有條理又有趣。……有條理卻也有趣的母親,比較能養(yǎng)育出成績好的孩子來。[v]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vi]
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飲食狀況也比較混亂。……成績越差的孩子,越依賴便利店的食物。[vii]
三浦展的建議是:“父母能做的就是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改竿蝗恢g大量增加收入或許不太可能,更不用說突然提高自己的學歷。既然如此,身為父母唯一能努力的,就是設法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盵viii]孩子的生活習慣將影響孩子的成績:“成績越好的孩子,個性越主動,同時比較會運動,朋友也比較多,但成績越差的孩子,不僅個性較被動,也很不擅長運動,同時朋友也比較少,基本上很愛打電玩。” [ix]
孩子的學習習慣其實是孩子的生活習慣的一個部分。孩子如果形成了好的生活習慣,他就比較容易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如果形成了壞的生活習慣,這個壞的生活習慣將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影響孩子的學業(yè)成績。
誰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校長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嗎?如果校長很難培養(yǎng)所有孩子的生活習慣,教室里的老師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習慣嗎?
是的,校長和老師的教育方式都會影響孩子的習慣??墒?,生活習慣只能在日常生活的生活中才能建立起來。能夠對孩子的生活習慣發(fā)生深刻的影響的,不是校長,而是家長。如果家長還沒有讓孩子形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就把孩子的成長完全交給學校,就會把孩子推向跌跌撞撞的“成長的危險”之中。
學校教育多少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體,但是,對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體狀況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學校,而是孩子從父母那里所接受的遺傳因子和家庭教育。孩子所接受的遺傳因子和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縱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永遠的底色。
表面看來,自從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以后,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x] 其實,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根部,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學校教育的基本前提。[xi]
如果家長愿意承認家庭教育的重要,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在家庭教育中,誰來負責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太忙,能否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托付給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
二、成長之痛:把孩子托付給祖父母或保姆的后果
2006年,湖南衛(wèi)視制作了一系列有關孩子成長問題的節(jié)目:《變形計》。家長從中可以體察孩子的“成長之痛”以及父母把孩子的教育責任轉交給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的后果:
他就是“變形”的另一位主角,胡耿。這是我們第一次到胡耿家時看到的一幕??此拼肢E的爸爸,在這一刻選擇了沉默。他明白,自己這幾年來為教育兒子花費的心血都白費了。但他始終想不通,自己把所有的愛給了兒子,可兒子卻跟他越走越遠。
胡耿已經(jīng)兩個月沒去學校了。
在王老師的眼里,胡耿似乎有著難以說清楚的復雜性格。他經(jīng)常在上課時大吵大鬧,讓人忍無可忍。老師只能把他安排在離講臺最近的地方就座。他故意搗亂紀律,引起同學和老師的關注。他也可以帶領全班同學贏得全校的廣播操和藝術節(jié)的一等獎。他可以在上英語課時突然起身就走,也可以在他喜歡的美術課上追著老師問個不停。他的學習成績并不是最差的,盡管每年他都要在學校失蹤一段時間。
去年年初,尊重胡耿的意愿,老胡給他辦了休學手續(xù),送他去了衡山一家武術學校。結果,一個月后,兒子受不了學校的苦,逃回來了。他在學校學到的幾手三腳貓功夫成了對抗父親的砝碼。
胡耿說:“反正,你打我,我會還手。你不要講別的,怕你這么多年了我還怕???”
老胡一再退讓,一再寬容,一再尊重,胡耿卻倍加反感,毫不領情。他開始了和老胡的“冷戰(zhàn)”。不正眼看老胡,不和老胡說話,不和老胡一個桌子吃飯。老胡在客廳,他就進臥室。最后發(fā)展到不愿意回家。
胡耿說:“我對我爸特別恨。我就是恨他。我就是恨我爸爸。”
胡耿媽媽說:“我現(xiàn)在非常困惑的一個問題是,他不愿意和我們在一起是什么原因。我現(xiàn)在這里也正在尋找?!盵xii]
這個錄像的片斷提出了兩個問題:孩子為什么拒絕學校?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
讓我們接著察看這份錄像后面的信息:
遠離長沙45公里的鄉(xiāng)下外婆家是胡耿逃離父母快樂嬉戲的天堂。在山后的老屋,胡耿和外公外婆度過了人生最初的五年。老屋墻角的螞蟻和后院的桔子是他最好的玩伴。他的另一個樂趣,就是折騰那臺可憐的電視機。
對外孫的不務正業(yè),耿直的外公經(jīng)常火冒三丈:“他說要到社會上去當混混。當混混就要受法律制裁。別人一腳能把你踢一丈遠?!?/p>
外公的苦心勸告根本無濟于事。利用從小外婆對自己的有求必應,胡耿常會從外婆那里蹭來兩塊錢,在小鎮(zhèn)上唯一的網(wǎng)吧里,瘋狂地執(zhí)迷于卡丁車游戲和QQ聊天。[xiii]
這樣看來,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并逃離學校的主要原因,可能與孩子的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的父母太忙,他們把孩子移交給孩子的祖父母。他們的設想是:孩子太小,只要長身體就行,還沒有到學習的年齡。等孩子長大一些,長到了要上學的年齡,再把孩子接回來。他們不知道,孩子從0歲開始,就已經(jīng)進入“非正式學習”的年齡。孩子在入學之前,家長必須為他們提供相關的訓練,讓他們?yōu)槿雽W做足夠的準備。如果孩子在入學之前沒有建立相關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那么,從孩子進入學校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隨時處于成長的危險之中。
遺憾的是,孩子的父母太忙。父母們似乎并不認為需要為孩子提供入學之前的訓練和準備。他們不承認在孩子入學之前需要為孩子的成長付出艱難的家庭教育,他們以為把孩子移交給孩子的祖父母就可以“萬事大吉”。
中國的父母太忙,這是一個事實。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中國的絕大部分父母都處于各種形式的奔波之中。父母們要么在為謀生而奔波,要么在為更多的金錢或更高的權力、更宏大的事業(yè)而奔波。還有少數(shù)父母在為婚外戀或離婚而奔波。這些父母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些父母愿意為了孩子的成長回到家庭,但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只是一些特例,沒有普遍意義。
相鄰博客
- 豐碑魏書生的幸福秘訣(1)崇高的使命感 (2008-08-04 14:06:30) [2008-09-30 16:53:00]
- 菜單指導;幼兒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2008-10-11 23:08:00]
- 【轉】外國父母是如何懲罰孩子 [2008-10-11 23:09:00]
- zhuanzai:新父母學?!獎⒘既A家庭教育講演錄(2)(轉) [2008-11-07 00: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