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幫助幼兒理解情感并清楚地意識到別人的情感。
材料:錄音機、“情感之聲”磁帶。
過程:①錄下幼兒表達不同情感的聲音,如氣憤的吼叫、悲哀的哭泣、快樂的大笑等。也可以錄下用不同情感表達的同樣一句話,如“喂,你瞧?!薄八^來了?!雹谧層變号袛嗝糠N聲音所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2、學會關心和同情他人。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好吃的先給他們吃,好玩的先給他們玩,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不會關心他人,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因此,學會關心和同情他人是當今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家長來說,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關心父母和家人。一個連父母都不關心的人,很難談得上如何關心別人。
我們來看婷婷父母的做法。從婷婷2歲開始,父母就要求她在吃東西的時候,第一口必須是爸爸或媽媽先吃,如吃蘋果時要求女兒:“婷婷,讓媽媽先咬一口?!彼麄冞@樣做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吃東西時要想著父母吃了沒有,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yǎng)成關心父母的習慣。等婷婷3歲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們都發(fā)現(xiàn)她比別的孩子更有同情心,更懂事。
我們來看另一位母親如何成功地對4歲的兒子進行情感教育的。她兒子有一個壞習慣,總是只穿著襪子滿屋亂跑,打過罵過都不解決問題。有一天,小家伙又把襪子踩得臟臟的,坐在地上玩玩具。媽媽壓抑住心中的怒火,裝做沒看見。她來到孩子身邊,微笑著說:“孩子,玩啥呢?讓媽媽看看?!边呎f邊蹲下身子,突然她痛苦地呻吟起來,做出很難受的樣子邊捶背邊嘆氣。兒子嚇了一跳:“媽媽怎么了?”“唉,媽媽今天累壞了,腰酸腿疼。”“我給你捶捶。”兒子站起身來。就在他伸腿的一剎那媽媽瞪大眼睛輕聲說:“兒子,你的襪子怎么這么臟?這下媽媽又要累壞了?!眱鹤映粤艘惑@,迅速收回雙腳,怯怯地看著媽媽,媽媽繼續(xù)裝著很難過地說道:“再累也不能讓我的好兒子穿臟襪子呀。唉,要是兒子愛媽媽一點,我也可以少累點呀!”孩子一下子撲到媽媽懷里:“我要愛媽媽,我不累媽媽了,再也不穿著襪子到處亂跑了!”從此以后,這個孩子真的沒有再穿著襪子在地上亂跑了。情感教育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除了關心父母之外,家長還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機會讓孩子學會關心和同情他人,如在路上看到一個更小的孩子在哭,可以啟發(fā)孩子:“小弟弟很傷心,你怎么安慰他呀?”碰到他人乞討,讓孩子給一些零錢。家長還可以利用游戲啟發(fā)孩子的同情心。
你生病了嗎
目的:體驗并表達不幸,學會關心和安慰別人。
過程:
?。?、請孩子在小被子上躺下,讓他假裝生病,回想自己生病的情形并表現(xiàn)出來。
?。?、父母和其他家人輪流用溫柔的態(tài)度和輕輕的動作做一些照顧病人的事情,詢問孩子的感受,并安慰他。
?。?、換父母或其他家人假裝生病,讓幼兒進行安慰和照顧。
如果家里有幾個孩子,則讓他們輪流扮演生病者和安慰者效果更好。
3、初步萌發(fā)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集體、愛勞動等,例如在集體生活中的快樂、勞動之后的高興等。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例如發(fā)現(xiàn)問題時的驚訝、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和欣慰等。美感是對美的體驗,既包括對自然景色、藝術作品的喜愛,也包括對臟亂現(xiàn)象的厭惡和不滿。
例如,有個大班的老師為了讓孩子辨別樂音和噪音,培養(yǎng)美感,在一次上課時,準備了兩盤錄音帶,一盤事先錄上美妙的音樂,另一盤則即時錄制噪音。“請小朋友把椅子搬到老師這兒來?!崩蠋熣驹谝呀?jīng)開始錄音的錄音機旁邊對孩子們說。于是,講話的聲音、椅子碰地的聲音、椅子碰桌子的聲音都錄在了磁帶上。待孩子們坐好后,老師便把一段美妙的音樂放出來。當孩子們正陶醉時,改放剛錄制的嘈雜的聲音。聽著,聽著,孩子們捂上了耳朵。于是,老師又放了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孩子們捂著耳朵的手又放下來了,臉上露出了笑容。然后,老師讓孩子們談談剛才的感受……從此,班上的喊叫聲、吵鬧聲少了很多。這是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通過直接對比,使孩子對美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驗。這種對比的方法家長也可以借鑒。 來源: 網(wǎng)絡
相鄰博客
- 菜單指導:不要在寶寶的脖子上戴飾物 [2008-07-31 13:49:00]
- 菜單指導:撫摸寶寶 注意四要四不要 [2008-08-02 11:28:00]
- 菜單指導: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1) [2008-08-02 11:29:00]
- 菜單指導: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德育教育 [2008-08-02 11:3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