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對孩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學齡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科學知識和經(jīng)驗的獲得;二是智力、技能的培養(yǎng)和學習;三是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以往我們的教育偏重于第一方面即科學知識和概念的傳授,教師和家長也滿足于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忽視了其它方面?,F(xiàn)代教育觀念認為,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講,尤其重要的是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因為它對于孩子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將產(chǎn)生重大影響。
情感和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培養(yǎng)對周圍世界的積極情感和態(tài)度,二是培養(yǎng)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興趣。我國一直強調(diào)“五愛”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但“五愛”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它需要落實到我們一點一滴的生活中去。例如,餐點時,應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珍惜糧食,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成果。逛公園時,受好奇心的驅(qū)使孩子會專心地趴在地上看螞蟻搬運糧食,如果家長不因為孩子弄臟衣服就訓斥、阻止他,而是和他一起興致勃勃地觀察和討論,那么這便是鼓勵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行為,這便是愛科學的萌芽。
二、過程比結(jié)果更重要。做家長的好像都是急性子,遇到什么事情或孩子提出什么疑問,會趕忙給孩子一個正確答案。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孩子得到了科學知識卻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探索的過程帶給孩子的樂趣也要遠遠超過知道結(jié)果本身。以科學小實驗為例,3、4歲的孩子可以只滿足于“做”的過程,如玩水,孩子會熱衷于把各種玩具扔進水中,或反復把水從一個瓶中倒入另一個瓶中。5、6歲的孩子求知欲強,凡事喜歡問為什么,家長應盡量啟發(fā)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如影子游戲,可分這樣幾步進行:1.觀察陽光下、燈光下各種物體的影子,玩手影游戲;2.尋找光源,比較晴天與陰天時,有光與沒光時影子的變化;3.觀察各種材料的物體擋住光時影子的變化;4.比較光源的位置、角度與影子大小的關系。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游戲、實驗活動,讓孩子自己找到影子變化的前因后果。
三、教育手段游戲化。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想做一個理想的“藝術家”,就需要注意教育手段和方法。家庭科學教育應以不增加孩子的智力負擔為前提,也就是說家長不要在家里給孩子上課,生硬地照搬學校教育的模式,應大量采用孩子最喜歡的游戲形式,寓教于樂。觀察活動可變成游戲,實驗活動可變成游戲,家務勞動也同樣可變成游戲?!凹议L要做個有心人”,不僅是指家長要熱愛生活,關心周圍事物的變化,也指家長“有心”于孩子的教育和發(fā)展,“有心”于為孩子營造適當?shù)慕逃h(huán)境,“有心”于選擇恰當?shù)慕逃侄魏头椒?,“有心”于選擇合適的教育時機和內(nèi)容等。
四、科學教育與自我保護教育同步。過分的愛與保護,只會越來越降低孩子的獨立性,限制孩子能力的發(fā)展,而盲目的放手又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危險,所以自我保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應和科學教育同步進行。例如,在認識光、電、熱的同時,應讓幼兒了解其危害,知道安全用電、光、熱的知識;在電話日益普及的今天,應盡早讓幼兒學會打電話,并知道自家電話及父母親單位的名稱、電話號碼, 知道119 、110、120等呼救電話的含義。
總之,我國的兒童科學教育正從幼兒園、學校擴展到家庭、社會,逐步形成一個嚴密的整體網(wǎng)絡系統(tǒng),家庭科學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迅速地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幫孩子從容地步入科技飛速發(fā)展的21世紀,并使之成為21世紀的棟梁之材。來源: 網(wǎng)絡
相鄰博客
- 菜單指導;孩子溝通的八條建議 [2008-09-14 11:05:00]
- 菜單指導;給孩子極端的愛就等于傷害 [2008-09-14 11:08:00]
- 菜單指導;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2008-09-14 11:09:00]
- 菜單指導:名師指導:怎樣“做好”初三畢業(yè)生家長 [2008-09-27 12: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