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jtjyw.com/imgs/a4/36/a436a63fed990ecebb19b0a8370295f1.jpg)
耐心等待:
人的成長過程是非常漫長而復雜的,形式上與一棵樹的成長極為相似。樹的種子正在發(fā)芽的時候千萬不能期望它開花,開花時也不能急于采摘到果實。此所謂“切勿拔苗助長”。
合理關愛:
這就象給樹施肥,過多不好,過少也不好。關愛還必須注意平衡,物質的與精神的必須同時兼顧,不可失衡。該打時必須打,該罵還得罵,但不能過度, 不能家長自己失態(tài);打罵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希望讓孩子明白家長已經非常生氣了。之所以要打罵,是因為講道理對1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有時完全無效,但必須慢慢讓孩子學會講道理,明是非。更多的應該還是鼓勵夸獎,是平等相處。
適當引導:
不應該過多地對孩子進行引導的,不要用家長您的腦袋替小孩思這考那,應順其自然地成長是最重要的,這種重要性要到孩子25歲以后才能顯現出來。自然地成長是一個人最終形成健康完整的人格的必要條件。但要做到恰到好處非常難,家長們總是或多或少地會將自己的觀念、成見、偏見、情緒、希望作用在孩子身上,最后培養(yǎng)出的就是所謂的“病梅”。所以與孩子平等相處是最重要的,只是在很少的時候才需要顯示家長的權威。
快樂成長:
適當地引導必須以快樂為前提,如果喪失了這一前提,一切教育都是失敗的!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快樂,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學會創(chuàng)造快樂。所以,知識的灌輸是非常有害的,必須寓教于樂;強制性的行為規(guī)范有時會恰得其反。應該讓孩子感受到思考的樂趣、勞動的樂趣、合作的樂趣、克服困難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
細心觀察:
現代教育實際上是大工業(yè)在教育領域的體現,講究的是大批量生產。但人都是有個性的,所以那種產生于自然經濟條件下的家庭教育或者類似中國古代的私塾教育仍必須得到提倡。其講究心與心的溝通,講究潛滋默化,講究靈性的互動。人,尤其是未成年孩子,每天都在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心理學意義上的),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新事物,有新奇、有困惑、也有恐懼,但其身心又不足以完全獨自適應這些新事物,所以家長和老師,尤其是家長就有責任細心觀察孩子的任何微小的變化,做出合理的處理。這確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工作。但只要家長本著平等的心態(tài),快樂的心情, 自然而為, 不斷反省, 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時時反?。?/strong>
反省對每個人,任何時候都是非常必要的,對待孩子也同樣如此。有了反省和平等快樂自然的心態(tài),孩子的教育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和失誤。 http://www.znjy.cn/Article/jzxd/4172.html
相鄰博客
- 菜單指導:代替懲罰 孩子的七個技巧 [2009-09-16 11:32:00]
- 菜單指導:孩子需要4大教養(yǎng)方式 [2009-09-16 11:33:00]
- 菜單指導:防止家教中的五種過猶不及 [2009-09-17 10:53:00]
- 菜單指導:家長的20個隱形壞習慣 [2009-09-17 10: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