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戒謬贊。父母為了鼓勵孩子,事無大小都大加贊賞,有時(shí)會弄巧反拙的。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儋姆斯·溫爾德說:“慣于受父母稱贊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為了讓自己滿意,而是為了博得他人的贊賞。”這類孩子把在校學(xué)習(xí)和做日常家務(wù)也期盼稱贊,沒人贊賞似乎就難以把事情做好。如有的家長贊揚(yáng)自己的孩子,“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子”“你是全市最聰明的男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雖然孩子分辨出家長話中含有水份,但他們也容不得反面意見了。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二戒挑剔。在家長中,有的不懂兒童心理學(xué),而是用成人的目光來看待和要求孩子,于是覺得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對;有的家長總恨鐵不成鋼,恨不得拔苗助長,總是挑剔孩子的不是。殊不知,過份挑剔也有害無益。溫德爾說:“光是指責(zé)孩子怎么不對,也許只會導(dǎo)致孩子不斷錯”??赡芤鸷⒆拥囊环N逆反心理,從而導(dǎo)致最后拒絕接受批評??傊议L要給孩子一點(diǎn)自由活動的空間,不要事事指斥,時(shí)時(shí)挑剔。
三戒嚇唬。有些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shí),吵鬧時(shí),為了立見成效,便信口開河地嚇唬孩子一陣。孩子不睡覺時(shí),說:“快把眼睛閉上,狼來了!”孩子不肯吃飯時(shí),家長說:“不吃飯,就叫醫(yī)生來給你打針!”孩子考得不好時(shí),家長說:“下次考得不及格,你就別回來了!”哪知這些話能帶來一些負(fù)面效應(yīng),有的孩子病了,拒絕打針;有的孩子考得不好,不敢回家,流浪街頭,甚至遠(yuǎn)走他鄉(xiāng),其后果不堪設(shè)想。
四戒溺愛。有些父母過份地愛子女,對孩子好壞不分,一切順著孩子。當(dāng)著孩子說“命根子”“心肝寶貝”“眼珠子”“小皇帝”等,使其滋生一種優(yōu)越感。孩子耍潑要什么,父母便給;孩子任性不要什么,父母便換;孩子罵自己,也笑;孩子打自己,說“好”!這樣便會使孩放蕩不羈,老子天下第一。當(dāng)他們一旦走入社會,便會屢屢受阻。
五戒譏諷。作為父母,對孩子冷嘲熱諷,旁敲側(cè)擊,或用尖刻的話指責(zé)、嘲笑孩子的錯誤、缺點(diǎn)或某種表現(xiàn),是一種無知的行為。如“你以為你自己很能干嗎”“你是我家的天才”“你給人家提草鞋,人家也不會要呢”等等,都會極大地刺傷幼小的心靈。尤其是幼兒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嘲諷。
六戒侮辱。有些沒有修養(yǎng)的家長,心一不順就拿孩子出氣;孩子出現(xiàn)“不端”,則認(rèn)為大逆不道,便滿口臟水噴給孩子。什么“你給老子裝啞巴行嗎?”“老子喂頭豬,還可以賣幾百元錢,養(yǎng)了你只會消食水!”你真是一個不要臉的小畜生!”諸如此類的臟言穢語,讓孩子耳濡目染,心身受到創(chuàng)傷,自尊心嚴(yán)重受損,而且只好心里不服地忍耐著。
七戒欺騙。做人有句俗話叫“言必信、行必果”。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話不算數(shù),許愿不還愿。什么“你考出語文、數(shù)學(xué)雙百分,我領(lǐng)你到北京玩一趟”“聽媽媽的話,明天給你買件花衣裳”“今天在爺爺家好好玩,聽話,明天給你買一套《奧特曼》的碟子”。次復(fù)一次,久而久之,孩子知道父母在說謊了,不信他們的話了,從此孩子也開始說謊。
八戒濫獎。溫德爾說:“用獎勵制止孩子頑皮,無異于賄賂。這樣做也等于暗示父母定下的規(guī)矩是多余的。孩子做對了再給予獎勵,才是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幫助孩子體會到:有了好表現(xiàn),也可從中得到滿足感。
九戒體罰。如今也有一些素質(zhì)低下的家長,教子無方,只好對孩子經(jīng)常實(shí)施體罰。尤其在農(nóng)村常見。最為常見的則是罰跪和打屁股。體罰雖能收到一時(shí)之效,但從長遠(yuǎn)的角度來說卻適得其反。孩子遭到體罰不會從中學(xué)到自制,所得僅是恐懼,也因此覺得以大欺小并無不妥。
十戒禁令。有些家長愛在孩子面前耍威風(fēng),沒有一點(diǎn)民主空氣。家長對孩子一味限制,會使孩子生活的圈子狹小,孩子因此會變得遲鈍,孤僻。因此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quán),不要對孩子這也不許,那也不準(zhǔn),以免孩子的性格扭曲變形http://yuer.jtjy.com/ask_zs_html/zs_20081225165505.shtml
相鄰博客
- 菜單指導(dǎo):家長最常犯的致命錯誤 [2009-10-18 09:16:00]
- 菜單指導(dǎo):家教的十七個“不要” [2009-10-18 09:17:00]
- 菜單指導(dǎo):家教“四忌” [2009-10-18 09:19:00]
- 菜單指導(dǎo):家長教育孩子忌“心罰” [2009-10-19 15:5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