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要到了,媽媽一邊急匆匆地收拾東西,整理著裝,一邊督促兩歲多的兒子收拾玩具,不要再玩了。誰知道,兒子蹲在積木前就是不肯停手。于是媽媽只能在督促:“不要玩了!”“不,我不?!眱鹤臃€(wěn)坐不動,媽媽知道兒子的倔脾氣上來了。媽媽著急了,“去不去?”“不,我不?!眿寢屔鷼饬耍焓志腿ダ瓋鹤?,“哇!”兒子大哭不止。最后。媽媽心軟了,“不要哭了,我們不去了。”強壓住火氣的媽媽告訴兒子,但是兒子的哭聲止不住了。焦急、氣氛、無奈一時都集聚在媽媽的心中,她真的想知道怎樣才能對付兒子的反抗呢?
也許每位父母都經(jīng)歷過孩子的這種“你讓我向東,我偏向西”的反抗現(xiàn)象。這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在兒童兩、三歲時就會出現(xiàn)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這種反抗行為是孩子自我意識、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xiàn)。它反應(yīng)出孩子力圖通過反抗來體驗自我的力量,并力圖利用自我的力量去控制外部世界,從而形成了一種關(guān)于自己身體、自己行為、自己能力的全面認識和體驗。但是,從親子交往的角度來看,孩子的這種反抗行為會造成親子之間的沖突和不和諧。而這種沖突和不和諧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因此,對待孩子的“反抗”行為,父母的措施應(yīng)靈活多變,力求在不影響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前提下,“搞定”孩子。
對于孩子的“反抗”行為,父母可以這么做:
(1) 以柔克剛。孩子說“我不要”未必真是“我不要”,只是他想看一看自己的能力,看一看自己是否能左右局面,所以聰明的媽媽會給孩子“戴戴高帽子”,使他得到想要的關(guān)注,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從而主動說“我要”。不要硬碰硬,因為孩子有時不會完全理解你生氣的原因,他有時哭只是因為你的表情恐怖而害怕。如果你強迫他就范,使他服從你,他反而失去了驗證、體會自己能力的機會,這也不利于他們的心理發(fā)展。
(2) 循循善誘。孩子在執(zhí)行媽媽命令的時候,由于語言發(fā)展水平的原因,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媽媽可用孩子能夠理解的、具體形象的語言,把要求孩子將要做的事與孩子的興趣聯(lián)系起來,使孩子理解這項活動與自己的關(guān)系,從而說“我要”。因為孩子所關(guān)心的事情和能夠理解的詞語都是非常具體形象的,比如,有時你告訴他要去動物園玩,還不如直接告訴他看小猴子更能產(chǎn)生好的效果。
(3) 欲擒故縱。孩子的反抗行為很多時候是沒有理由的,只是一種“找找感覺”,是受成人某些行為和情緒暗示的結(jié)果。如果媽媽在這個時候故意順著孩子,然后表現(xiàn)出非常希望他繼續(xù)從事這項活動的意愿,而媽媽自己則從事另一項充滿了神秘的活動,孩子會察言觀色,力求與大人的行動保持一致,努力爭取說:“我要”。如果讓孩子從事原有活動,而媽媽在旁邊著急地看表,會使孩子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控制媽媽,從而繼續(xù)說“我不”。
(4) 反省體驗。當(dāng)你在再三要求孩子做某事請,他總是說不的時候,你可以采取冷處理,不去理他。等過一會他來找你的時候,你也以同樣的方式對他說不。這時他肯定很著急,會哭哭啼啼。然后你態(tài)度堅決地問他剛才什么地方做的不對,讓他主動認錯,然后讓他主動作出保證以后要怎么做。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父母這時的表情一定要流露出堅決、沒有回旋的樣子。
(5) 給孩子表現(xiàn)自我力量的機會。正如前面所說,“反抗”行為往往是孩子為了驗證、體驗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只不過他這種驗證的方式是歪曲的。因此,父母可以主動給孩子創(chuàng)造驗證自己能力的合理機會。比如,一周之中抽出固定的一天,這一天的晚飯由孩子來安排父母的座位,由孩子為父母分發(fā)餐具等。這種類似的活動既給孩子驗證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合適的機會,又鍛煉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決斷能力,一舉兩得。http://baby.china-b.com/zxzx/20090915/21468_2.html
相鄰博客
- 菜單指導(dǎo):高考臨近:6個方法教你調(diào)整考前心態(tài) [2009-10-28 11:16:00]
- 菜單指導(dǎo):親子教育中的6個小技巧 [2009-11-12 10:49:00]
- 菜單指導(dǎo):溝通讓隔代教育更有利 [2009-11-12 10:52:00]
- 菜單指導(dǎo):父母怎么掌握親子性教育的分寸? [2009-11-12 10:5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