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在一些進城農民工家庭中,父親是家庭經濟支柱,起早貪黑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事推給了母親。針對這種現象,教育專家忠告,盡管這樣的家庭還是健全的,但家庭教育是殘缺的,這種狀況亟須改變。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關穎介紹說,調查顯示,在農民工家庭,父親和母親參與子女教育狀況存在不平衡狀況。父親們常說“我不是不想管孩子,可是我哪有時間呀!”也有父親認為,“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我就管掙錢養(yǎng)家?!蹦赣H則自愿包攬了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全部或大部分。有的孩子來到城市幾年了,父親沒有跟孩子一起去過公園、游樂場;父親從來沒有給孩子開過家長會;有的父親說不出自己孩子的優(yōu)缺點,不知道孩子有什么需求……這種父教缺失的情況將對孩子人格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關穎指出,父親們在外奔波、辛勞工作,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孩子”??墒牵浴澳兄魍?、女主內”為借口,以工作忙作托詞而遠離孩子,往往得不償失。專家說,缺少父愛的孩子常出現許多心理障礙:
一是情緒不穩(wěn)定,常伴有憂郁、恐懼、緊張、焦慮;
二是自卑心理嚴重,女孩不自信,男孩少陽剛,而導致膽小、怯懦;
三是極易與母親鬧僵,極易偏執(zhí)任性;
四是意志薄弱承受不了一點挫折;
五是拙笨無能,生活上的事一竅不通。
關穎表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但這種力量不僅體現在為家庭提供物質保障上,更應體現在父親對孩子的精神支持和行為引領上。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父母配合、優(yōu)勢互補。關穎忠告說,父親無論工作多忙,也要多親近孩子,盡量堅持每天與孩子共享一段時光。與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讓孩子加深對父親的了解和理解;聊聊孩子的學習、生活,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以“大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游戲、帶孩子外出辦事等等。通過這種持續(xù)有效的親子互動,孩子能從父親身上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身心發(fā)育補充必要的養(yǎng)分。http://baby.china-b.com/qsq/xljy/20090629/79999_1.html#
相鄰博客
- 菜單指導:培養(yǎng)兒童心理健康要“十注意” [2009-11-13 14:16:00]
- 菜單指導:關注孩子的四種“心靈”需求 [2009-11-13 14:19:00]
- 菜單指導:10種鼓勵寶寶的方法 [2009-11-14 11:11:00]
- 菜單指導:孩子耐挫力培養(yǎng)五部曲 [2009-11-14 11: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