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病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表現為平時雖吃飯正常但仍很消瘦。
當環(huán)境改變或小兒發(fā)燒、腹瀉、饑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為重。
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能自行緩解,腹痛消失,小兒顯得疲憊。完全恢復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fā)作數分鐘,這種疼痛可能不是每天發(fā)作,也可每天發(fā)作數次。
除了腹痛以外,還傳出現多食、厭食和偏食,或有異嗜癖。嬰幼兒表現為消化不良癥狀,少數患者可因發(fā)熱或其他原因而致嘔吐蛔蟲,或從肛門排出蛔蟲。
小兒感染較重時,可引起智力遲鈍、磨牙等表現,極個別可引起神經性嘔吐、肌肉麻痹和癲癇樣發(fā)作。因此不能對蛔蟲病掉以輕心。
【應對措施】:
給適當的驅蟲藥物如驅蟲凈,按2.5-3毫克/千克體重給藥,最大最不超過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頓服;或腸早清,按說明服藥。當出現便秘或不排便、腹脹、腹部摸到條索狀包塊時,可能發(fā)生了蛔蟲性腸梗阻,則應到醫(yī)院進行輸液及灌腸等驅蟲治療。
【發(fā)生原因】:
腸道蛔蟲感染者及病人是本病的傳染源,人吃了被蛔蟲卵污染的蔬菜等,或通過蟲卵污染的手指、飲水等媒介也可感染。
【預防】:
預防腸道蛔蟲病應把住病從口入關,注意飲食衛(wèi)生,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未洗凈的蔬菜瓜果。
【易發(fā)年齡】:
易發(fā)于各年齡段,在溫暖、潮濕地區(qū)感染率較市,兒童感染率高于成人。來源:天下父母網
相鄰博客
- 超前教育也有“弊” [2008-08-27 10:42:00]
- 青春期如何攝取營養(yǎng)素 [2008-08-27 10:43:00]
- 如何對待孩子的提問 [2008-08-27 11:03:00]
- 對孩子早期的性教育 [2008-08-27 11: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