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打罵父母原是患了抑郁癥
一些家長以為,抑郁癥只是現(xiàn)代社會中大人們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還是個學生,怎么也得了這種病呢?其實,抑郁癥不分年長年幼,這些年更趨向低齡化,在大、中、小學生中都較為多見,而且又各有特征,與非病理情緒行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難以分辨。余金龍指出,兒童抑郁癥的表現(xiàn)和成人有很大不同。由于患兒認知水平有限,不像成人抑郁癥那樣能體驗出諸如罪惡、自責等情感體驗,在臨床常表現(xiàn)出較多的隱匿癥狀和行為異常。
隱匿性抑郁在兒童中最為常見,多表現(xiàn)為行為或身體方面的問題,如不聽話、多動、執(zhí)拗、反抗、攻擊、不守紀律、學習困難、沖動搗亂或其他不良行為。有個14歲的男孩,爸爸生病到醫(yī)院住院,男孩居然當著爸爸和病友的面追打自己的媽媽,后來還幾次割腕自殺。醫(yī)生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男孩患的就是抑郁癥,經常心情不好,覺得不如死了算了。
患抑郁癥經常頭痛腹瀉
此外,有的兒童抑郁癥患者表現(xiàn)為和同伴相處困難,老覺得老師在針對自己,或者覺得同學們總在背后說自己壞話。有的非常自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的女孩老覺得自己太胖,覺得自己皮膚不好,并為此郁郁寡歡。還有不少患者表現(xiàn)為睡眠很差,總睡不踏實,經常發(fā)噩夢。有的孩子伴隨明顯的個性改變,比如以前非常開朗活潑,突然卻變得悶悶不樂,不喜歡和小伙伴玩耍,放了學一個人關在房間中,非常孤僻,以前感興趣的游戲和活動也不愿參加了。進入青春期,這些孩子容易變成問題少年,喜歡抽煙喝酒,其叛逆行為會令家長非常頭痛。也有的伴隨明顯的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厭食、過食、大小便失禁等問題,反反復復發(fā)作,常被當成身體方面的問題送到醫(yī)院就診,到各個科室查個遍。
父母管教不當是抑郁癥誘因
兒童患抑郁癥,大部分和遺傳因素有關,此外和童年期經歷、精神誘因、家庭教育不當以及個性因素有很大關系。有的孩子本來過得很好,但突遭家庭變故,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災害,或因病住院而離開父母等,會患上抑郁癥。余金龍指出,這類兒童病前精神正常,發(fā)病時憂郁癥狀明顯,如整天流淚、動作遲緩、聲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噩夢、日漸消瘦,常常獨進獨出,有時可流露出絕望感。
有個8歲的男孩亮亮,患上抑郁癥好幾次準備跳樓自殺,幸好關鍵時刻都被發(fā)現(xiàn)了。醫(yī)生后來發(fā)現(xiàn),亮亮患病和他的父母有很大關系。亮亮的爸爸在外地工作,長期不在家,媽媽整天打麻將,不怎么關心他。時間久了,這個孩子就患上抑郁癥,出現(xiàn)明顯的厭世觀念,并多次企圖自殺。治療了一個多月,亮亮的癥狀就消失了。但是,亮亮的父母沒有檢討自己的原因,依然故我,導致亮亮舊病復發(fā),有一次和小朋友玩撲克牌,亮亮覺得對方舞弊,雙方發(fā)生了爭執(zhí),亮亮居然沖過去就掐住對方的脖子,差點釀出大禍。
懂事好強的孩子易患抑郁癥
余金龍?zhí)嵝?,懂事、好強、自尊心強的孩子更易患抑郁癥。有時候,老師一句無心的批評,同學一句無意的嘲笑,都可能成為孩子發(fā)病的誘因。有個女孩平時成績非常好,老師鼓勵她爭當中考全縣第一,這之后女孩覺得壓力驟增,開始出現(xiàn)失眠、心情不好等癥狀,后來發(fā)展到不敢進教室,在外面游蕩等,父母從外地帶她到廣州檢查,被確診為抑郁癥。還有一個北京的高一學生,因為在回家路上被同學打了一頓,覺得很沒面子,從此沒精打采,無心向學,也被確診為抑郁癥。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患抑郁癥,也可能是由其他方面的疾病引起。比如鉤蟲感染易致貧血,而貧血會伴隨心情不好、全身無力、睡眠差等等,而甲狀腺減退會干擾內分泌,也會引發(fā)抑郁癥狀。對于這種情況,治好了身病,心病也就自然痊愈了。
留意患者自殺前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我不活了”、“我要死給你們看”,聽到小孩子說這樣的話,很多家長都會不以為然,覺得是賭氣之言,根本不理不睬,或者一笑置之,等到悲劇真的發(fā)生時,他們才會追悔莫及。余金龍指出,目前全世界的抑郁癥患者共達3.4億人,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五大疾病,在抑郁障礙患者中,一半以上有自殺的想法,15%~20%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有個12歲的少年動不動在作業(yè)本的空隙寫著“我要跳樓”、“我不想活了”等字樣,幸好老師發(fā)現(xiàn)后很警惕,馬上聯(lián)系了孩子的家長,把他送到醫(yī)院檢查,這才發(fā)現(xiàn)少年早已患上抑郁癥,有自殺的念頭已經不止一天兩天。
抑郁癥患者自殺前都有哪些征兆呢?余金龍?zhí)嵝?,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多是有計劃的,事先會有很多信號,只要身邊的親人多加留意和關心,一般都能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
不少患者自殺前會打電話和父母及親近的人討論自殺的問題,甚至談及自殺的細節(jié)。有的還會提前安排后事,比如挨個給朋友和親人打電話,謝謝他們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把借人家的東西還回等等。還有的平時無精打采,做好自殺打算后卻突然像換了一個人,變得胸有成竹。抑郁癥患者若出現(xiàn)這些反常舉動,很可能是出事的前兆,家人一定要小心留意。
白領亞健康或為抑郁癥
專家提醒,許多白領的亞健康,其實是抑郁癥的表現(xiàn)。有個20多歲的女患者,近幾年來老覺得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病,沒有一塊舒服的地方,沒有一天是快樂的”,幾乎天天都感到頭痛頭昏,周身乏力,腹脹不適。一走路就心跳氣短,活動多點立刻就胸悶憋氣,吃什么都沒胃口,長期便秘。最痛苦的是睡眠,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又一個接一個地做噩夢。每天天不亮就醒了,躺在被窩里發(fā)愁,不知道怎么打發(fā)新來的這一天。為了弄清自己的病情,這位患者跑遍了各大醫(yī)院,都沒查出器質性病變,只好籠統(tǒng)稱之為亞健康。后來,她接受一些醫(yī)生的建議看心理科,服用一段抗抑郁藥之后,情況有了很大改觀,睡眠好了,吃飯香了,體重也增加了。
抑郁癥的早期信號
1.生活缺乏愉悅感,常為了小事甚至無端感到苦悶、愁眉不展。
2.對以往的愛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生活都失去興趣,整天無精打采。
3.長期失眠,尤其以早醒為特征持續(xù)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
4.生活變得懶散,不修邊幅。
5.思維反應變遲鈍,遇事難以決斷。
6.總是感到自卑,經常自責,對過去總是悔恨,對未來失去信心。
7.記憶力下降,常丟三落四。
8.脾氣變壞,急躁易怒,注意力難集中。
9.經常厭食、惡心、腹脹或腹瀉,或出現(xiàn)胃痛等癥狀,但檢查時又無明顯的器質性改變。
哪些人更易患抑郁
1.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兩倍,但是重度患者的比率男女相似。
2.女性在35~45歲時發(fā)病率最高。
3.男性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長。
4.抑郁癥在社會最高階層和最低階層中最常見。
5.單身者(青少年除外)比已婚者發(fā)病比率高。
6.認真的人,喜歡照顧別人的人,事業(yè)上有貢獻的優(yōu)秀者,易患抑郁癥。
7.工作緊張、繁忙的人,人際關系不良的人,易患抑郁癥。
8.對自己、對過去和未來持消極看法者易患抑郁癥。來源: 廣州日報
相鄰博客
- 親子大過招——招招更親密(1) [2008-08-12 15:46:00]
- 專家提醒孩子“慢性子”有時候是“心病” [2008-09-29 14:03:00]
- 熱點透視:別等孩子有了"心病"再掛"急診" [2008-09-29 14:04:00]
- 孩子模仿能力強想學壞容易 家教中警惕6誤區(qū) [2008-09-29 14:0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