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庭生活條件好了,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比較嬌氣,一干活就喊累,一遇困難就后退,碰到挫折就掉淚,吃不得半點苦。每天放學后,我都看見許多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像苦行僧為自己的孫子、孫女背著書包,而孩子們則有說有笑、悠閑自得地跟在老人后面。據(jù)學校的老師介紹,父母到學校幫孩子搞衛(wèi)生做值日的亦不鮮見。
據(jù)筆者了解,中小學生放學在家?guī)图议L做家務活的可謂鳳毛麟角,非常少見。由于缺乏必要的勞動教育和鍛煉,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般的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孩子在校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高中生甚至大學生連衣服都不會自己洗。前年九月,筆者從報紙上看到廣州市某大學,一名18歲的獨生子女大學新生,因宿舍內(nèi)只有電扇,沒有安裝空調(diào),入學沒幾天就跳樓自殺身亡。有的家長對子女百般嬌慣,本來應由孩子做的許多事情,卻不讓孩子去做,由自己越俎代庖,包辦代替。久而久之,使孩子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不勞而獲,害怕吃苦,貪圖享受的不好習慣。這種現(xiàn)象不要說在城鎮(zhèn),就是在農(nóng)村也較為普遍地存在。這也正反映了我國目前教育存在的一個弱點或者“盲區(qū)”——缺少對孩子的苦育,即吃苦的教育。
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苦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缺少苦育的教育是不完整,也是不健全的教育。俗話說:溫室里育不出萬年松,庭院里養(yǎng)不出千里馬。孩子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如果吃不得苦,經(jīng)不起艱難挫折,沒有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zhì),將來必然難以擔當建設(shè)和保衛(wèi)祖國的重任。
再富不能富孩子。實施苦育,國外已走在我們的前頭。美國的洛克菲勒是舉世聞名的世界超級富翁,但他對孩子教育很嚴格,孩子放學回家要自己打掃房間,自己洗衣服。對孩子的零花錢也卡得很緊,按孩子的年齡實行按周限額發(fā)放,每周只有兩、三個美金,每筆開支都要有詳細記錄。若有超額開支,則在下周發(fā)放零用錢時予以扣除。為什么對孩子這么“苛刻”呢?用洛克菲勒的話來說:“就是為了避免出敗家子?!睋?jù)說,西方許多國家還把孩子做家務活寫入法律。由于教育得方,孩子們都養(yǎng)成了勤勞節(jié)儉的習慣。我們的近鄰日本非常重視孩子的苦育,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日本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它一切都是通過勞動獲得的?!痹S多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去參加勞動掙錢,連許多富家子弟都不例外。為了鍛煉孩子的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在日本的幼兒園里,孩子每天早晨身著汗衫、短褲,有的還赤著腳,在運動場上進行各種體育活動。日本兒童普遍衣著單薄,但體質(zhì)較好,即使在冬天,幼兒園的孩子也穿著短褲,可很少見到有人感冒得病。日本川崎縣陽光幼兒園,一年四季讓幼兒赤身裸體進行室外鍛煉,難道日本的冬季不冷,夏季不炎熱?日本有的中學還組織學生,到荒無人煙的荒島上對學生進行野外生存鍛煉,他們的苦育方法可謂用心良苦,匠心獨具。難道美國人、日本人不愛孩子?發(fā)達國家如此,發(fā)展中國家也不乏其例,印度不是就特意規(guī)定了小孩子的“饑餓日”嗎?相比之下,我國實在應該補上“苦育”這一課了。
古往今來,孩子因?qū)櫠鴭桑驅(qū)櫠?,因溺愛而毀滅的例子俯拾即是。實踐表明,溺愛孩子是害孩子,而不是真正愛護孩子。國務委員周永康同志在一次報告中諄諄告誡大學生:吃苦就是吃補。意思是說,不經(jīng)受艱苦生活的磨練,人生就不能成才。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現(xiàn)代家長,作為一個合格的、與時俱進的為人父母者,應該轉(zhuǎn)變教育子女的觀念,不要把子女當成個人的私有財產(chǎn),要從對國家和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出發(fā),跳出“慈愛”的誤區(qū),教育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艱苦、節(jié)儉、勤勞的好習慣,也應該讓孩子多吃點“苦頭”,多經(jīng)歷些生活的摸爬滾打,多經(jīng)歷些生活“挫折”,把苦當作孩子領(lǐng)悟人生真諦的寶貴精神財富,用苦鋪就人生道路的堅實基礎(chǔ)。毋庸置疑,苦育是現(xiàn)代人才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課,可以說也是一門“必修課”,不管學校還是家長我們決不可輕視它。幼教網(wǎng)
相鄰博客
- 家長要做智慧型的父母 [2008-08-12 15:52:00]
- 家庭教育的5多5少 [2008-08-12 15:53:00]
-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 [2008-08-12 15:57:00]
-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 [2008-08-12 16:0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