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 不該虐殺的蝴蝶
4歲的丁丁和媽媽一起從幼兒園走出來。幼兒園周圍花木叢生,很多顏色美麗的蝴蝶在飛舞。丁丁奔上去撲蝴蝶,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為什么要捉蝴蝶?丁丁說捉回家去玩,他的媽媽則說,把蝴蝶夾在書里當標本很好看。
顯然,丁丁和他的媽媽缺少生命關(guān)懷的意識,因為世界上任何生物都只有一次生命,捏著玩弄或是夾在書里,最終都會死亡。所以,為什么要虐殺它?讓蝴蝶在花叢間飛舞,還是大自然的一道美景呢!也許孩子捉蝴蝶是出于好奇心和興趣,但他的媽媽說把蝴蝶當標本,這會是一種反面引導(dǎo)。
場邊:4歲左右的孩子,開始走出家庭的小圈子,眼前展現(xiàn)了一個十分新鮮的世界,周圍的一切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在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孩子的意識初步形成,個性和智力迅速發(fā)展,并顯露出一定的傾向性,在他的一生中將會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父母要捉住時機,多進行正面引導(dǎo)。比如說,在德國,孩子剛學(xué)會走路的時候,父母就在家里養(yǎng)小貓、小兔、小龜?shù)刃游?,目的就是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xué)會愛護弱小的生命。教育學(xué)家認為,這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的好辦法。也正因如此,德國的孩子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蔚然成風(fēng),當然,更不會在公交車上“搶位子”。
場景 一起修好布娃娃
樂樂3歲了,一天,在媽媽收拾屋中舊物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媽媽兒時玩的布娃娃,由于時間久遠,布娃娃已經(jīng)破舊不堪。可能是沒有見過那個時代的布娃娃吧,樂樂像發(fā)現(xiàn)了寶貝,拿住不放。
突然,她對媽媽說:“媽媽,娃娃怎么沒有眼睛,衣服怎么也破了?”媽媽這才注意到,這個布娃娃已經(jīng)嚴重殘缺,看著女兒那略帶悲傷的臉,媽媽告訴她:“這個娃娃很久以前被鄰居的狗給咬壞了。”樂樂小聲嘀咕著說:“娃娃會有多疼呀。”媽媽馬上意識到這是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的好機會,于是對樂樂說:“樂樂,我們一塊把它修好,好嗎?”樂樂痛快地答應(yīng)了。
場邊:其實,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在學(xué)習(xí)各種情感,而同情心往往與生俱來。由于幼兒富于想象,他們對周圍的一切,包括沒有生命的東西都會表示同情,甚至玩具狗掉在地上,孩子也會一邊幫它揉一邊說:“摔疼了嗎?我?guī)湍闳嘁蝗?。?/font>
不過,孩子的同情心有個體差異,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yīng)。一個小朋友摔倒了,有的會跑過來,有的則會很冷漠。但是孩子的同情心會相互感染,如果一個小朋友上前去把他扶起來,其他的小朋友往往也會上前去扶。
但同時,由于孩子還小,他們在表現(xiàn)同情的時候難免表現(xiàn)出很多過激的攻擊性行為,比如:雖然同情小貓,但有時為了不讓貓到處亂跑,會揪住貓的尾巴。諸如此類的行為,按照科學(xué)理論的解釋,攻擊是人本能的反應(yīng),這種本能必須靠道德的約束才能加以壓抑。少數(shù)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殘忍行為,顯然與他們認知能力和道德觀念薄弱有關(guān)。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要增加培養(yǎng)善良情感的內(nèi)容,壓抑攻擊性本能。 來源: 網(wǎng)絡(luò)
相鄰博客
- 國外進口奶粉是否一定安全 [2008-10-15 10:52:00]
- 孕期胎寶寶與工作如何兼顧 [2008-10-15 10:55:00]
- 為了寶寶聰明孕前需注意 [2008-10-15 10:58:00]
- 超前學(xué)英語成學(xué)習(xí)“絆腳石”? [2008-10-15 10: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