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兒童發(fā)展學專家認為,“獨角戲”不但能幫助孩子學習專注身邊的事物,更能幫助他們發(fā)掘自我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意。藉著自我娛樂,孩子還能直接地學習分析、繪畫和閱讀等技能,為日后學習打好基礎。事實上,當孩子漸漸享受“單人游戲”時,他已經從嬰兒階段步入幼兒階段。
適當給予指導
訓練孩子的獨立能力,媽媽可以遠距離監(jiān)察,時而給予指引。訓練“獨處”的過程說來容易,正式實行時卻困難重重,孩子往往在未適應的階段會哭個不停。此時媽媽不要氣餒,應搜集一些適合孩子獨自玩耍的玩具,或可把這些玩具編入自己設計的小活動中。
訓練過程中,媽媽應知道何時退出寶寶的游戲,何時參與其中。過分的參與和過分的冷落均會妨礙計劃順利進行。當孩子逐漸沉醉在游戲之中,你便應以漸退式的姿態(tài)離開這個游戲,不要讓他察覺你的退出。即使孩子習慣了自娛,你也應該不斷鼓勵、指導和間或參與他的游戲,這會更有效果。
要注意不要強求孩子依照媽媽的意思玩玩具,應該由著孩子自己玩,看見他不懂如何操作以致失去興趣時,再給予指導也不遲。
選擇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孩子吃飽、換過尿片和充分休息后,是“獨自玩?!钡淖罴褧r機。
不要在忙碌時硬把孩子安頓在玩具堆中,否則孩子發(fā)現獨自游戲時往往是媽媽忙碌時,他可能更刻意要求你關注他。
早晨是個訓練良機。你可在孩子睡醒后,讓他自己先玩上15~30分鐘,然后才進他的房間讓他起床。多放一些布偶在孩子的床邊,讓他一醒來就可以和布偶玩耍,他會慢慢改變一醒來就大叫媽媽的習慣。
如果你打算把孩子放在地上,任他爬動和玩耍,得先清洗一下地板,檢查地上和角落是否有小型硬物,如鈕扣或硬幣等,另外要把墻上的電源插座遮蓋好。
提供適宜玩具
其實,一個小小的軟棉球已是十分好的玩具,孩子不但可把球拍打和在地上推,也可扭捏棉球。膠圈、小汽車、膠積木、盒子,全都是傳統(tǒng)但能充分訓練孩子的好玩具。
很多媽媽發(fā)覺,孩子洗澡時很喜歡玩塑膠小鴨子或小膠船,這能使他們乖乖地坐在浴缸中玩上半小時。不過媽媽要當心別讓孩子著涼。另外,媽媽也可以讓孩子偶爾看卡通片或幼兒節(jié)目,這既是一種學習語言的機會,也能讓孩子認識媽媽和玩具以外的知識世界。 來源: 互聯網
相鄰博客
- 如何對孩子進行約束? [2008-10-15 15:19:00]
- 孩子只聽老師的話怎么辦 [2008-10-15 15:21:00]
- 幼兒獨處的積極意義 [2008-10-15 15:24:00]
- 怎樣讓“小夜貓”早睡覺 [2008-10-15 15: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