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是一名13歲少年,他來自單親家庭。母親采取抓緊宏觀放手微觀的教育方式,一心想把他培養(yǎng)成“性格剛毅、智力發(fā)達的精英”。果然,他成了眾人眼中的“神童”。但是,“神童”在母親改嫁后性情大變,他威逼父母與他簽定《獨立生活協(xié)議》,他逃課、上網(wǎng)、不修邊幅,他不允許母親和繼父回到他所在的家,甚至以點燃液化器罐來威逼父母離開……當事情遠離母親教育初衷的時候,他被強行送到了工讀學校。而工讀學校里收錄的全是一些父母管束不了但又沒構成刑事拘留罪的孩子。是什么讓一個“神童”落入了工讀學校?
對話
“我開始反省自己”
收到湖南省長沙市桐蔭里社區(qū)來信后,記者隨即與社區(qū)工作人員陳靜、歐陽軍取得了聯(lián)系。工作人員表示,小真已于5月11日被送往星沙工讀學校,現(xiàn)仍處于強化訓練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包括父母在內(nèi)的親友均不能前往探視。6月15日,在小真和他母親的允許下,記者隨同桐蔭里社區(qū)工作人員來到星沙工讀學校,與小真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談。
記者:小真,被“押”來工校能適應嗎?你認為自己為什么會被送來工校?
小真:剛來覺得很陌生,訓練很辛苦,特別是前7天覺得很不舒服,每天都很想哭,甚至想到過自殺,現(xiàn)在慢慢地習慣了。我被送到這里,說明學校和媽媽認為我還有救,這只是對我的一種懲罰。我很懷念外面的世界,想和其他同學一起玩。我現(xiàn)在知道沒有絕對的自由,超過自由的限度就會被綁起來。
記者:你和媽媽的關系向來很好,但是后來為什么不準她和繼父回家?。?/font>
小真:到了我這個年齡,有逆反心理是很正常的。小時候媽媽教育我,我都是說一不二地服從,長大后就不很想聽她的了。上學期媽媽很忙,經(jīng)常不回家,我一個人在家習慣了,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放了出去就很難往回拉?,F(xiàn)在她要管束我,我當然不聽了。我對繼父是滿意的,也贊成他們結婚,只要他對我媽媽好就行了,我對他說不上感情很深,關系一般吧。
記者:媽媽來工??催^你嗎?你在這里想媽媽嗎?
小真:來這里后,我每時每刻都很想念媽媽,想她會不會來看我呢,我有一種4、5年沒見她的感覺。媽媽前幾天來看過我,沒待多久就走了。當時我的同伴們都說我傻,好不容易等媽媽來看我,居然那么快就讓她走了。那天媽媽給我買了雙新球鞋,我試穿了下覺得小了點,以為媽媽過兩天還會送鞋子過來,那樣我就可以再見她,誰知她竟然讓陳靜阿姨拿鞋子來了。
記者:獨立生活的那段時間你過得如何?獨立生活是不是成了你逃課、放縱自己的借口?
小真:一個人在家很輕松、自由,耳邊不會響起媽媽喋喋不休的嘮叨聲,看電視到凌晨也沒人管我。我很會做菜,高難度的菜也會做,比如燉墨魚時要先去外層的黑皮,再把里面的硬塊摳掉等等。我也知道逃課不好,大多數(shù)時間不想上課的想法大于想去上課的想法,就寧愿在家看電視、上網(wǎng)什么的,反正生活中也沒有任何可以約束我的東西。
記者:你對媽媽的再婚有什么不滿,是不是認為繼父的出現(xiàn)奪走了媽媽對你的愛?
小真:我對媽媽的確特別地依戀,如果生活中少了她,就像吃菜沒放鹽,少了個味。我沒有網(wǎng)癮,去外面上網(wǎng)也是為了不去想媽媽。媽媽結婚后,我覺得輕松好多,有了繼父我就不用辛苦地為媽媽撐起半邊天,我的負擔就減輕了。作為一個小孩,每天想很多事情其實好累的。
記者:你媽媽說跟你商量時,你毫不猶豫地表示愿意接受記者的采訪,你怎么想的?
小真:這里的訓練很辛苦,你們過來采訪,我就能多休息一會,而且還可以找人傾訴一下。我跟媽媽說了,我甚至不排斥報道用真名,希望其他和我一樣的小孩看到報紙都知道,逃課是不對的,和爸爸媽媽作對是不對的,也希望媽媽看到報紙后能了解我,因為互相不了解才導致這樣的后果。來工校是我人生中的轉(zhuǎn)折點,這段經(jīng)歷我將永生難忘,在這里我開始認真地反省自己。
調(diào)查
透視母子拉鋸戰(zhàn)
一個是一心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的母親,一個是嫌媽媽的管教如同嘮叨的孩子。這對曾讓街坊羨慕不已的母子,為何會演變到要簽定《獨立生活協(xié)議》的地步,而且在協(xié)議失效的情況,兒子被強行送往工讀學校?是母親的再婚疏忽了兒子?還是兒子的青春期叛逆使他與母親越走越遠?
小真上小學時,小真媽媽就不厭其煩地引領小真讀世界名著。由于奧數(shù)成績拔尖,小真在小學階段還跳過級。小真的出色讓旁人對小真母親的教育方法極為認同,小真也經(jīng)常摟著媽媽又抱又親,似乎在感謝媽媽把他培養(yǎng)成為眾人眼中的“神童”。小真的繼父也認為小真的智力有點超群,小真12歲時就能指出他的一份科研報告中的3處錯誤,這讓繼父有點吃驚。
戴上“神童”的帽子后,小真產(chǎn)生了優(yōu)越感,加上母親溺愛有加,他逐漸養(yǎng)成了一些陋習:吃飯總是獨自享用最好吃的菜肴;看電視不允許別人跟他搶臺;對一些生活細節(jié),如刷牙、洗腳等很不在意……剛開始時,小真媽媽覺得兒子身上的這些小毛病并不重要,她認為,可以先開發(fā)兒子的智力然后再去慢慢培養(yǎng)他的良好生活習慣。
小真媽媽的教育方式讓小真擁有比同齡人更多的自主權。小真媽媽說過,她對兒子的教育主要是在宏觀方面把好關,更多的時候,她在充當一個父親的角色。正因如此,小真比同齡小孩更有思想,這也直接導致他在成長中出現(xiàn)的叛逆比同齡小孩更為嚴重,他能有勇有謀地和父母“對抗”,他發(fā)達的智力、活躍的思維間接助長了他的劣性。
小真讀初中時,小真媽媽開始了新的戀愛。當媽媽的男友走進小真視線時,他用自己的價值體系去評判著這個可能成為父親的男人。
在小真看來,他是體面而有修養(yǎng)的,小真對此相當滿意,還十分贊成媽媽再婚。小真媽媽再婚后,忙于經(jīng)營感情和事業(yè),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回家,她有一次連續(xù)15天沒有回家,這也是小真最長的一段獨立生活。很快,小真媽媽發(fā)現(xiàn)兒子頻繁逃課、沉迷上網(wǎng),還經(jīng)常為了錢和她發(fā)生爭吵。小真媽媽耐心教導兒子,卻發(fā)現(xiàn)他根本聽不進去了,甚至提出了要一個人獨立生活的要求。在小真媽媽看來,兒子分明是在用獨立生活做幌子,其實是想過一個沒人管的日子,想逃課就逃課,想上網(wǎng)就上網(wǎng),所以堅決沒有同意。
遭到拒絕后,小真開始抵制父母回家,他穿著鞋在父母的床上亂踩,半夜?jié)娪偷降匕迳献尭改杆樱踔猎诩抑杏脧U紙點火,想盡辦法找茬把父母趕走。終于,父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無奈之下夫婦倆向社區(qū)求助。2006年2月14日,由社區(qū)工作人員做中間人,小真和父母簽署了《獨立生活協(xié)議》。
小真的獨立生活開始后,他逃課、上網(wǎng)更加厲害;小真媽媽也沒能做到協(xié)議上的要求———每周只回家一次。小真媽媽心一橫,既然兒子不讓她回家,她也干脆不回家了。隨著小真逃課加劇,小真被強行送往工讀學校。小真媽媽認為,兒子做錯了事情就要去承擔后果。
專家建議
母子可同做心理治療
在長達一個多月的跟蹤采訪中,記者反復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小真事件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小真媽媽將其強制送往工讀學校的做法是否可???在采訪完小真母子后,記者撥通了湖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醫(yī)學博士唐海波的電話。
唐海波認為,從小真的早期教育開始,他就對母親產(chǎn)生了過多的依賴,可能他一步也離不開媽媽。而在小真成長最關鍵的時期,她的媽媽卻忙于事業(yè)、愛情而疏忽了他。媽媽從無微不至的關懷到離多聚少的落差使小真產(chǎn)生了焦慮、絕望的情緒,這使得他在心理方面出現(xiàn)了變化,埋下了怨恨的種子。對于生活中突然出現(xiàn)的繼父,一開始小真認為是多了個人像媽媽一樣來愛他,但隨著媽媽不回家次數(shù)的增多,他開始出現(xiàn)被繼父奪走了媽媽的想法,所以,他要通過一系列報復措施來懲罰他們。當然這些是潛意識里的想法,他本人不一定能意識到。
13歲的孩子本該快樂、活潑地生活,但小真身上找不到這些,記者看到的只有消極和無聊。唐海波說,孩子的心理不健康需要接受心理治療,他建議小真和媽媽一起接受相應的心理治療,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唐海波強調(diào),為了甩包袱而把孩子送往工讀學校的做法并不可取,工校的高壓政策也許會讓小真暫時軟化,但真正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還需要盡早把他帶出工校接受心理治療,心與心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據(jù)《三湘都市報》報道
相鄰博客
- 八成中學生認為大人對早戀不該加以指責 [2008-10-21 14:12:00]
- 心理減壓二十法 釋放心情保健康 [2008-10-21 14:13:00]
- 賞識你的孩子:教育的開始 [2008-10-21 14:16:00]
- 人的潛力究竟有多大 [2008-10-21 14:1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