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孩子的良好習慣應從家長做起
幼兒園里有小朋友在媽媽的引導下用零食籠絡(luò)同伴,在班里暫時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呼風喚雨的生活,這對孩子有害無益。長此下去,孩子會成為幼兒園中的“小皇帝”,時時以我為中心,事事以我獨尊,從而在思想上、行為上產(chǎn)生不良影響。3~6歲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個性品德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lián)合一致的教育陣線。班級教師應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要和孩子的媽媽進行溝通。告訴她讓孩子把零食帶入園的做法,會導致很多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吃飯、亂扔果皮、紙屑,從而影響孩子做游戲、影響幼兒身體健康、影響幼兒園衛(wèi)生。事實上,家長給入園幼兒帶零食,害處多多,遠不止如上所述。
2、通過家長會、家教??S富家長‘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知識。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加強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yǎng)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tài)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span> 家長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孩子學會與小朋友正確交往。
3、通過家園聯(lián)系手冊,以書面形式定期聯(lián)系。教師有什么事隨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隨時了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
4、創(chuàng)設(shè)多種情景,讓孩子充分地參與。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大人習慣定規(guī)范、孩子被動去執(zhí)行,其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師應抓住生活中的每個契機,利用每次主題教育,采用講小故事、唱兒歌、看動畫、角色表演等趣味性的方式和孩子們進行真誠的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家長、教師隨時在一起,身臨其境,耳濡目染,各方面無時不受成人的熏陶感染。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家庭、幼兒園都要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的教育氛圍,讓孩子從健康的多元文化中潛移默化地獲得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岳義娟 2007年12月
相鄰博客
- 原創(chuàng):幼兒區(qū)域活動感悟(心得體會) [2008-08-11 01:33:00]
- 原創(chuàng):托班教學活動帶來的思考(教學反思) [2008-08-11 01: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