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背景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語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重心在“重道”,語文課往往上成了政治課;到八九十年代,重心在“重文”,語文課又上成了“語文知識課”;而如今,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更帶來了新困惑。在浮躁的激進中,我們丟失了語文的本位。“泛語文”、“反文本”、“教師不作為”、“無效討論”、“無中心拓展”、“多媒體化”等語文課堂教學中諸多不良現(xiàn)象如沉渣泛起,語文課堂成了語文教師自我放逐的牧場,語文教學低效高耗的現(xiàn)象仍未改變。
關于語文課程,王尚文先生是這樣說的,“語文教育學就是漢語教育學與文學教育學的復合。”他把語文教學分為兩類:一類是漢語教學,有漢語作品教學、漢語知識教學和漢語寫作教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素養(yǎng),漢語素養(yǎng)即“出于真誠對話的愿望,準確理解對方的話語形式與話語意圖;精確妥帖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以進行最有效的交流?!绷硪活愂俏膶W教學,有文學作品教學、文學知識教學和文學寫作教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即“學習者在長期的閱讀和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生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在文學方面的一種綜合修養(yǎng),它以‘文學情趣’和‘文學感覺’為核心,同時也包括一定的作家作品、文學史、文學理論等方面的知識積淀,最終表現(xiàn)為對人之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和感悟?!?span lang="EN-US">
福州一中語文特級教師陳日亮先生在《我即語文》中是這樣說的,“沒有語言(言語)訓練的語文教育,和沒有生命情感體驗的語文訓練,同樣都是一種偽教育或偽圣教育?!卞X理群先生在《何為“語文”》一文中給予了充分肯定。
因此,我們不必為在我們的課堂中講究句句落實而擔心未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我覺得,只要我們的教學能以學生為主體,關照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那就具備新課程的理念,并不是看你的課堂到底有多少花招。有了前輩們的指點,或許我們的文學閱讀指導應該可以這樣做。
二、《孤獨之旅》案例描述
導入新課時請同學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然后我談了自己初到浙江工作時對孤獨的感受。談完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強調要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并且要一邊讀,一邊猜測下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然后找重點段落朗讀,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后,讓學生在文中找表現(xiàn)杜小康孤獨的語句并加以歸納: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欣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通過自然環(huán)境描寫品味來理解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杜小康的成長起什么作用。然后是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最后,讓學生從兩方面談閱讀體驗:一是你在閱讀過程中,文章情節(jié)哪些地方和你閱讀時猜測的不一樣?如果情節(jié)按照你猜測的這樣發(fā)展,你覺得好不好?二是學了這篇文章后,你的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三、教后反思
這篇文章上完后,心中有種說不出的舒暢,自己感覺上得很成功。反觀課堂,覺得文學作品閱讀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深入閱讀,要讓學生和文本展開對話
1、不要忽視對學生的閱讀期待形成的引導
閱讀期待的形成是思考伴隨著文本的閱讀的,沒有思考就形成不了閱讀期待。如《孤獨之旅》,當我們閱讀到“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了,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時,我們此時就有了一個預期:杜小康家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他家以后會重振旗鼓嗎?作品這樣交代有什么目的?杜小康以后肯定能復學吧?杜小康還是一個孩子呀,文章說他“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他能受得了嗎?當學生閱讀完作品后,肯定在文章當中會找到答案。這個答案和學生當初閱讀時的心理預期會有所差異,正是在對這種差異的把握比較中,學生走進了文本。這種閱讀時的心理預期我們把它叫做心理期待,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時,你在預測,也在期待。你預測句子的末尾,預測下一個句子,預測下一頁書。你等待他們來證明你的預測是否正確。閱讀是由許許多多假設、許許多多終于要醒的夢、許許多多希望和‘受騙’所組成的。讀者總是走在他們閱讀的哪個句子的前頭,進入一個他們讀下去時一部分逝去、一部分相應地聚攏來的未來之中?!蔽膶W作品的藝術魅力就在于“欺騙” 、“玩弄”讀者的這種期待的心理。讀者在“希望”、“驗證”和“受騙”中帶來深刻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讓學生帶著思考去閱讀,帶著猜測去閱讀,我們可以抓住這樣幾點:你在閱讀過程中有哪些出乎你的意料?你的預期是什么?怎樣出乎你的意料?出乎你的一意料的地方你覺得出彩嗎?由此你覺得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2、要從字詞細節(jié)入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藝術式與微。”我們引導學生閱讀時,不能泛泛地引導,籠統(tǒng)地讓學生體驗?,F(xiàn)在有些課堂上,總有教師這樣問學生: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這篇課文讓你感受到什么?你有什么體驗?這些問題很空泛。學生的體驗離不開細節(jié),我們要切到緊要處、細微處,指點學生進入文本。文本是由字詞組成,我們不僅要弄清它的音形義,還要研究它和文章其他部分乃至全篇之間的關系。
文學閱讀有三點原則:一是“以心契心”:通過文句的誦讀和揣摩去喚起學生的映現(xiàn)、聯(lián)想、想象等心理體驗,包括必要的認知和推理,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二是“以文解文”,引導學生從上下文和字里行間進行觀此識彼、瞻前顧后,聯(lián)系參照著把內容讀懂,一般不做外加的注解分析和引證發(fā)揮,即就在文章中把文章讀懂;三是“以言傳言”,即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轉述、概述和評述,包括作必要的解釋和解說,使語感由模糊向清晰,由零星向完整,由滯頓向靈敏轉化。
在教學中,兩種基本的方法不可丟。一是“熟讀記誦”。朗讀能促進整體感悟,使學生在朗讀中進行語感的培育和情感的浸潤。二是“問疑揣摩”。閱讀是一個“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開始讀的時候感覺大體能懂,無疑可問,于是就需要教師引導點撥,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然后通過對文字的揣摩、思辯、品味而釋疑消化,最后達到無疑。“問疑”能培育和訓練思維;“揣摩”能培育和訓練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及語言文字背后的“對人生世相的敏感”,這也就是思考而內化的過程。
(二)設置情境,要形成有利于閱讀的氛圍
有時自己上課,或者是聽課,往往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發(fā)笑。笑聲跟文章所蘊涵的情感、課堂應該形成的情感氛圍很不和諧。究其因,學生沒有融入課堂,或者課堂的情感氛圍沒有形成。列夫托爾斯泰說:“真正的詩人都是身比由己地懷著痛苦去燃燒自己并點燃別人的。”作為讀者也必須能夠被真正的詩人的情感點燃并自我燃燒。因此,面對一篇文學作品,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作品的情感有距離,或者其他因素,學生可能會無動于衷,這時需要老師通過音樂、背景介紹等方式讓作品感染學生,從而形成有利于文學閱讀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容易進入到作品的情感體驗之中。在講授《孤獨之旅》時我先讓學生講自己的孤獨體驗,我講自己的體驗,目的是讓學生在進入文本之前有個很好的情感鋪墊,為文本理解張目。
(三)學會反思,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讓對文學作品在體驗之后進行反思,就是讓學生反思文本為什么能感動自己,或者說為什么能夠被感動。我們基本上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作品寫得感人嗎?
2、是什么打動了你?
3、為什么能打動你?
當然,這不是公式,只是提供一個范例。如在講授《孤獨之旅》時設置了一個問題:學了這篇文章后,你的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這個問題很寬泛,包括了以上三個方面,讓學生談一點即可,但一定要圍繞文本來談,不能信馬由韁。
(四)教給方法,要形成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教是為了不教?!边@是我們的教育宗旨。課本只是一個例子,死摳課本學不好語文。我們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的同時,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自學能力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學習興趣的逐步提升;二是學習方法的逐步掌握;三是學習習慣的逐步熟練;四是學習意識的逐步增強。
2、閱讀的十大習慣:
①、能自主選擇文段,進行準確、流利,有一定表情的朗讀。
②、能主動識記內容文字,作默誦或復述、轉述、概述。
③、能自覺對文章讀物的內容進行概括,歸納要點,尋繹思路,體會意圖。
④、能自覺發(fā)現(xiàn)文章讀物的寫作特點和語言特色。
⑤、能自己發(fā)現(xiàn)值得揣摩的文字和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提出獨立的見解。)
⑥、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做閱讀記號,有書寫批注。
⑦、堅持做簡報、做讀書摘記、,經常積累思想材料和語言材料。
⑧、能自覺利用工具書和有關資料索引。
⑨、能堅持每周課外閱讀書刊報紙(一般不少于10000字),每月去書店1-2次,了解圖書信息或選購圖書(有條件的每年要至少選購10本)。
⑩、能經常和同學交流讀書心得,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
當然,作為語文老師,有許多的無奈,很多事情我們不能改變,但我們能改變自己,即使是戴著手銬和腳鐐,我們也要盡可能把“舞”跳得讓自己感到悲壯。以此與老師們共勉。
參考資料:
1、《何為“語文”——讀陳日亮先生新著〈我即語文〉》 錢理群 《語文學習》2007年第7期
2、《走進語文教學之門》 王尚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相鄰博客
- 【原創(chuàng)】教育的痛 [2008-08-12 20:26:00]
- 得與失 [2008-08-12 20:28:00]
- 【原創(chuàng)】給顧曉鳴老師的回復 [2008-08-14 10:42:00]
- 傷心的可樂罐 [2008-08-14 10: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