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1日,我呼吁:請將“家長”的稱謂改為“父母”!我虔誠地祈禱,20世紀最后一個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成為“家長制”時代的結束之日,成為父母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起點之日。這樣,才能真正迎來新世紀的曙光。
“家長”的含義是什么?是家庭的統(tǒng)治者,是孩子命運的掌管者。這樣一個充滿封建專制意味的稱謂,與愛心無緣,與現(xiàn)代教育相悖,我們怎能容忍它泛濫于我們的生活?我們還要把它帶入新的世紀嗎?
當然,“家長”不完全等同于“家長制”,卻是“家長制”的主體內容。請看《辭?!返?023頁關于“家長制”的解釋:
家長制 家長擁有統(tǒng)治權力的家庭制度。在家長制家庭里,家長握有經濟大權,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運。舊中國的家長制,在宗法制度下,以封建的法律、禮教、習慣,束縛家庭成員,維護封建財政,鞏固封建統(tǒng)治。新中國推翻了封建買辦階級的統(tǒng)治,廢除了家長制。
眾所周知,在許多父母的觀念里,“家長制”依舊是根深蒂固的。媒體頻頻報道的未成年人受傷害事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父母對孩子的摧殘所致。前些年有青海小學生夏斐被母親活活打死一案,僅僅因為其考試成績不是滿分;近期又有北京小學生王闖被母親打成重傷被送至醫(yī)院搶救等。實際上,“家長制”并不局限于父母所有,社會各界甚至一些教師也養(yǎng)成了惡劣的“家長作風”,如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qū)某小學一位老師,因有學生違反課堂紀律不肯承認,怒令全班85名學生集體下跪;西安市長安縣東大鄉(xiāng)西大村小學一位老師,用很燙的火鉗燙6歲女孩,就因為喊她沒有馬上答應。類似的暴力慘案舉不勝舉,精神傷害更是不計其數(shù),可為何屢禁不絕,難道不值得人們深思嗎?
天下最愛孩子的人莫過于父母。哪個父母不愿意孩子健康?哪個父母不渴望子女成才?問題是我們應當弄清楚,孩子怎樣生活才會健康?孩子如何努力才能成才?
在我們的多項全國性少年兒童調查中,有不少的發(fā)現(xiàn)值得人們思考。譬如 ,中國城市獨生子女家庭教養(yǎng)方式分為六種類型,即溺愛型、否定型、民主型、過分保護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是民主型的教養(yǎng)方式。采用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給予孩子一些自由的發(fā)展空間,時常與孩子討論各種事情的看法,不斷肯定孩子的各種努力,鼓勵孩子走向成功。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高,相應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較強,容易形成敢想敢問敢干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相鄰博客
- 如果寫自己的墓志銘,能寫什么? [2008-09-16 19:29:00]
- 致家長的一封信 [2008-09-16 21:04:00]
- 【原創(chuàng)】家校關系緣何如此緊張? [2008-09-22 19:59:00]
- 中國兒童注意力水平測評量表(二)評分規(guī)則 [2008-09-23 09:2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