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正文

    周弘賞識教育--五次覺醒

    (2009-03-04 10:17:00)   [編輯]

    當今中國,壓在家長心頭上最沉重的話題是教育孩子,因為一個孩子失敗不起,失敗了就意味著全軍覆沒,中國家長太愛孩子了,但他們太不會愛孩子了。愛孩子是一種本能,是動物,甚至老母雞都能做到的事,關鍵是會愛,農(nóng)民種莊稼光愛不行,不懂莊稼就沒有好收成。家長教育孩子僅有愛是不夠的,只有懂孩子,孩子才有美好的未來。
      周弘只是一個最普通的父親,當初他的夢想是女兒婷婷喊他一聲爸爸,可現(xiàn)在女兒不僅開口說話,而且榮膺《中國婦女》時代人物,并且排名第六,與她同時當選的有吳儀、鄧亞萍、楊瀾等海內(nèi)外著名的中華女性;當初百分之百應上聾啞學校的婷婷,不僅沒上聾啞學校,而且進了普通小學,連跳兩級,成為全國十佳少年。而周弘一個老三屆的初中畢業(yè)生,工廠技術員,一個與學校教育不太相干的父親,卻調進南京聾啞學校當了副校長,父女命運產(chǎn)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為什么父女命運會產(chǎn)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呢?

      因為周弘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覺醒了,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教育寶藏,這是一種最神奇、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一種最新鮮、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我們作父母的本來就有、卻沒有發(fā)現(xiàn),都本能地使用過、卻無意中又遺忘了的方法。它就是我們現(xiàn)在向全國推廣的賞識教育!所以,周弘經(jīng)常對家長講“父母曾是教育家,撿回您遺忘的寶藏”。從你自己身上挖掘你曾擁有的寶藏,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歡樂、美好的明天。

      (一)第一次覺醒——找到一種做合格父親的感覺
      周弘想女兒雖失去了聽力,可他珍惜女兒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貴的,最美好的,世上還有比生命和愛更寶貴的嗎?女兒婷婷生下來就聾,一歲多時因病雪上加霜,導致雙耳全聾。
      周弘曾經(jīng)對他最要好的朋友說:“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燒得精光,只要女兒能喊我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了?!?
      本來對命運周弘是屈服的,在婷婷三歲的時候,一部日本電視連續(xù)劇《血凝》喚醒了周弘沸騰的父愛,幫他找到了一個做合格父親的感覺,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幸子雖患不治之癥但卻含笑離開了人世!她的父親大島茂堅強而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對女兒付出了無盡的父愛。周弘想女兒雖失去了聽力,可他珍惜女兒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貴的,最美好的,世上還有比生命和愛更寶貴的嗎?周弘發(fā)誓要用自己沸騰的父愛和百分之百的努力,為婷婷打開有聲世界的路!為婷婷探索一條快樂成長之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兒長大后也不會抱怨他——這個為她歷經(jīng)磨難的老爸。

     ?。ǘ┑诙斡X醒——發(fā)現(xiàn)一個寶藏
      奇跡產(chǎn)生了,婷婷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程,而且品學兼優(yōu),成了全國十佳少年,接著他把這種方法在其它聾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實驗,結果證明這種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方法太靈了。一批周婷婷式早慧聾童應運而生,媒體稱這為“周婷婷現(xiàn)象”。
      女兒七歲時,周弘在上海買了一本極其普通的書《幼兒才能開發(fā)》。
      這本書是介紹日本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的教育思想。鈴木發(fā)現(xiàn)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嘗試用這種教育方法,一年培養(yǎng)出七百名達到莫扎特同齡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
      周弘就是看到這本書覺醒的。他想鈴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養(yǎng)成小提琴神童,他為什么不能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婷婷培養(yǎng)成神童呢?
      周弘把女兒作為第一塊試驗田,從此,女兒做任何事他都以教她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tài)對待她。讓她找感覺、嘗甜頭——找到“神童”的感覺,嘗到成功的喜悅。
      有一天周弘看《海倫·凱勒傳》,無意中發(fā)現(xiàn)海倫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他女兒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于是周弘興奮地對女兒說:“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發(fā)現(xiàn)了,我一直在納悶,你為什么這么聰明,這么有靈性,原來你百分之百是海倫·凱勒轉世!不信你看,為什么你的生日跟他是同一天呢!”周弘把書送給婷婷,婷婷一看,有點失望。
      “她是6月27日,我是6 月29日,相差兩天”。
      周弘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據(jù)我了解,一天不差,海倫媽媽生她時是順產(chǎn),你媽媽生你時難產(chǎn),剛好耽誤了兩天?!?
      許多年后,婷婷自己講,海倫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小時候做事遇到了困難,她就會想到自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一直激勵著她勇往直前。
      周弘堅持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tài)和方法,教育婷婷,結果奇跡產(chǎn)生了,婷婷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程,而且品學兼優(yōu),成了全國十佳少年,接著他把這種方法在其它聾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實驗,結果證明這種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方法太靈了。一批周婷婷式早慧聾童應運而生,媒體稱這為“周婷婷現(xiàn)象”。
     ?。ㄈ┑谌斡X醒——悟出一個原理:行
      健全孩子在爸爸媽媽教育下,最后幾乎百分之百學會說話、走路,這中間的奧妙是什么?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歷程中,有一種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健全孩子在爸爸媽媽教育下,最后幾乎百分之百學會說話、走路,這中間的奧妙是什么?
      家長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奧秘在于所有家長心靈深處都是絕對地相信自己孩子“行”這一個字上。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長本能地擁有兩個寶藏,承認差異,允許失敗。
      由于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說話時,家長就承認差異。說話早的孩子行,說話遲的孩子也行,不僅承認差異,而且欣賞差異。
      由于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走路時,家長就能允許失敗。孩子不小心跌跤后,會遇到家長的斥責嗎?世上有沒有這種事?絕對沒有。孩子學走路時,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長都會鼓勵孩子站起來。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周弘教育女兒的心得,也是讓孩子心靈舒展,生命和諧的秘訣。
      周弘總結出一個“行”字后,有一天剛好聽見一位母親對她的同事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教育孩子的奧秘我終于總結出來了,就一個字?!?
      周弘心想她也總結出來了,趕緊跟上去,想聽聽是哪個字。
      “打”那位母親嘴里發(fā)出一個擲地有聲的字。
      “如今的獨生子女,家長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搞了半天還是老祖宗說得對,不打不成材”。
      到底是一個“打”字,還是一個“行”字,周弘總結出一組三字經(jīng):打就好,拔就高。就算孩子被打,成績就好,農(nóng)民種莊稼也是一拔就高,農(nóng)民為什么不拔莊稼?因為他們知道拔高的莊稼是假的高,根斷了,是偽成功,那么打好的孩子是不是真好呢?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容易走向極端。
       一個頗有成就的女性,父母雙亡,是由一個字不識的奶奶把她拉扯大的,可見她們倆要經(jīng)歷人生多少的風風雨雨,可奶奶對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孩子別怕”。
      曾經(jīng)有一次,奶奶為了增強孫女的膽量讓他獨自走過冰河,寒風夾著雪花吹打著兩人的臉龐,孫女松開了奶奶的手,邁開小腳一步一步地移向了對岸,空曠的冰河上杳無人跡,當孫女走到冰河中心的時候,只聽見咯吱咯吱的冰裂聲,孫女心頭一驚,屏住了呼吸,停住了腳步,情不自禁地回頭朝奶奶望去,只見奶奶的白發(fā)在寒風中飄舞,她用力地朝孫子揮揮手,用盡全身的力量喊了一聲,“孩子別怕!”
      一般暖流涌上了孫女的心頭,他堅定了邁開雙腳,順利地到達了彼岸。她擁有了整個世界。
      孩子別怕,不就是一個“行”字嗎,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激勵。
      請記住這個字——行!這曾是你擁有的寶藏。

     ?。ㄋ模┑谒拇斡X醒——滿足一種需求:賞識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賞識是每個孩子生命成長不可或缺的氧氣。
      所有孩子無形生命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
      周弘發(fā)現(xiàn)所有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
      一提到賞識,很多家長本能地把它理解為表揚加鼓勵,實際上這完全誤解了賞識教育。
      賞識的本質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被看得起。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士可殺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殺掉,但不能看不起我,許多家長把賞識誤解為表揚加鼓勵,不能批評。你都看得起我,我愿意為你赴湯滔火,還在乎一二句批評嗎?
      還有一句古話是:“士為知己者死?!睘槭裁丛敢鉃橹赫攉I出最寶貴的生命呢?很簡單,三個字:看得起。
      成年人都需要賞識,從最高領導到一般平民都如此。
      比如說,年輕的女士或小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個發(fā)型,走在大街上,對周圍的眼光都很敏感。別說當面夸獎,就是一個賞識的目光,她的心里也覺得熱乎乎的、甜絲絲的。
      成人如此,何況孩子。
      吃飯、穿衣、身體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nèi)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是一個高級需求。就孩子的無形生命而言,他們仿佛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
      可是,我們有的家長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他們認為,只要在物質生活上對孩子盡量滿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也正是他們苦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卻并不領情的原因。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上學后,家長開始懷疑孩子,認為孩子不行,目光總盯在孩子的缺點上。
      家長的目光像陽光,照到哪里哪里壯。
      孩子的無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樹,果樹有果枝(優(yōu)點),有風枝(缺點),家長的目光如果一直盯著缺點的風枝上,風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后顆粒無收。家長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優(yōu)點的果枝上,果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后必將是桃李滿樹。
      現(xiàn)在的家長希望孩子進步快,老說孩子慢;
      希望孩子細心,老說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膽大,老說孩子膽?。?
      希望孩子聰明,老說孩子笨。
      家長總是習慣地認為:優(yōu)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而賞識教育恰恰相反:優(yōu)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
      現(xiàn)在的孩子得到的賞識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據(jù)報道即使在美國,也是每六個批評才能換來一個表揚。家長要倒過來,跳出去想問題,改變現(xiàn)有的思維方式。
      周弘用十幾年的生命體驗得出一個結論: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賞識是每個孩子生命成長不可或缺的氧氣,可是我們望子成龍的家長是怎么做的呢?
      當今的獨生子女,物質生活豐裕,吃穿應有盡有。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更渴望精神的需求,他們與成人一樣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柱。
      周弘是怎么賞識女兒的,這里再簡單歸納一下:
      ——當三歲半的女兒剛開口說話,把“水”說成“堆”時,全家人欣喜若狂。
      ——當女兒用顫抖的小手畫出第一幅杰作——幾根蚯蚓般的線條時,全家人歡呼不已。
      ——當女兒剛學會做應用題,十道題僅做對一題時,周弘?yún)s對著這道題驚呼:“太了不起了,這么難的題目你竟然會做,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啊,連碰都不敢碰呢!”
      ——當女兒剛開始寫作文,晚上吃飯的時間,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賞她作品的時候,每當出現(xiàn)了一個好句子,他們就熱烈鼓掌,拍手稱快,于是激發(fā)了女兒寫作的興趣。于是女兒找到的作家的感覺,后來與周弘合作了一本書《從啞女到神童》,現(xiàn)正在寫一本書《做一個自己快樂并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就物質生活而言,女兒并不比一般兒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兒也許算得上是百萬富翁。

      周弘說過一組三字經(jīng):白見黑,黑見白。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戰(zhàn)爭千鈞一發(fā)之際,去伊拉克翰旋,實現(xiàn)了和平,他說中學老師的一課改變了他的思維模式。
      老師先拿出一張白紙,中間一個黑點,問同學們看見什么?全班同學盯住白紙,齊聲喊道:一個黑點。
      老師沮喪地說,這么大的白紙沒看見,只盯住一個黑點,將來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黑點越來越大,最后整個世界變黑了。
      在沉默中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一個白點。又問看見了什么?全班同學開竅了,一個白點。老師欣慰地笑了,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
      “所以,全世界都認為伊拉克戰(zhàn)爭烏云密布,一觸即發(fā),而我卻看見了一線和平的曙光?!?

      再講一組三字經(jīng),一泡屎,一尊佛。
      年輕氣盛的蘇東坡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見他穿著黃袈裟,便想戲弄他一番,毫不客氣地說道,我怎么看,你都像一泡屎。
      老和尚雙手合十,毫無惱色,笑曰,我怎么看,你都像一尊佛。
      蘇東坡滿心歡喜,自以為討了大便宜,回家后就向蘇小妹吹噓了一番,“哪知蘇小妹說道:“哥哥你上當了”,人家是心中有佛,所以滿眼是佛;而你是心中有屎,所以滿眼是屎?!?
      說得蘇東坡臉騰得紅了起來,半天說不出話來。

      現(xiàn)在搞經(jīng)濟建設,提出了一種注意力經(jīng)濟,所以廣告鋪天蓋地,而教育孩子的本質也存在著一種注意力心態(tài)。
      如果家長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優(yōu)點上,孩子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家長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點上,孩子前途一片暗淡。
      植物都朝著向陽的地方生長。
      賞識猶如生命的營養(yǎng),賞識是孩子無形生命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
      (五)第五次覺醒——達到一個目標:通
      賞識教育與幸福有約,一個與幸福有約的人,一定與成功有緣。
      一天,有個孩子對周弘說,周伯伯,我不想再接受賞識教育了。周弘感到困惑,問他為什么?他說如果沒有賞識教育,考試成績不好時,家長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誰也不欠誰,現(xiàn)在賞識越多,感覺欠債越多。
      原因何在?
      這些家長的賞識是功利性賞識,目標就是一個字——分,分分分,孩子的命根。如果孩子的成績上不去,家長就感到賞識不管用了。
      有的家長,孩子得了第一名,就不許孩子第二名;孩子當過三道杠的大隊長,就不許孩子二道扛,總覺得丟了自己的面子。這就是所謂成功家長的心態(tài)。許多失敗的家長也不寬容孩子,強烈的補償心理反使他們把孩子當成生命的最后賭注。
      中國家長最愛孩子,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但他們愛孩子,更愛面子。
      周弘也經(jīng)歷了由功利性賞識到對生命的賞識的階段。
      初一時,女兒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伴隨著這巨大的榮譽,女兒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難沒有把她壓垮,但是巨大的榮譽差點淹沒了她。
      掌聲、鮮花、閃光燈包圍著一個剛剛十歲出頭的小姑娘,女兒的心理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飄飄然了。
      同學們按“神”的標準要求她,加上老師動不動就批評其他同學,人家周婷婷做得如何,你們又做得如何,無形中又拉開了女兒與同學的距離。于是本來婷婷與班上同學融洽的關系慢慢開始疏遠了,結果婷婷重新走向孤獨,上學、放學的路上,沒有同學和她一起走,女兒感到傷心,她發(fā)現(xiàn)自己笑都笑得不自然了,臉上的肌肉在顫抖。
      女兒含著淚水把心中的痛苦告訴了周弘,他意識到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長期以來,他都注意培養(yǎng)女兒的成功感。跳級、打破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績名列前茅等等,而現(xiàn)在他才發(fā)現(xiàn),成功了未必幸福、快樂,成功感與幸福感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他以前是撿芝麻,丟西瓜。周弘認為如果女兒不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即使得到更多的榮譽,將來也不會有美滿快樂的人生。
      周弘認為賞識教育與幸福有約,一個與幸福有約的人,一定與成功有緣。
      因此,賞識教育目標就是一個字——通,讓家長與孩子的生命處在和諧的狀態(tài)。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
      聯(lián)想到周弘教育婷婷的過程,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婷婷小時候因為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很自卑,在幼兒園想小便也不會表達,憋不住時就尿在褲子上,處于人下人的階段;當了全國十佳少年后,有了極強的自信心,而且性格上樂觀開朗,完全擺脫了小時候的自卑狀態(tài),但由于周弘把教育的目標放在成功上,于是她心態(tài)有些膨脹,盲目自信,處于人上人狀態(tài),后來周弘關注女兒的幸福感,快樂感,關注人格塑造,使得她心靈舒展,關系和諧,人格健全,又回到人中人狀態(tài)。
      有了這些人生經(jīng)歷后,周婷婷人生的座右銘:平平淡淡才是真,她在榮膺《中國婦女》時代人物后,平靜地對記者說:成功是附帶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一個自己快樂并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孩子的不和諧源于家長的不和諧,因此,賞識教育實質上是一種心態(tài)教育,首先家長自身的生命要和諧,不僅喜歡自己的優(yōu)點,而且正視自己的弱點,善待自己的弱點,把弱點看成未來的優(yōu)點,生命才能成熟。

      和諧的最高境界是自嘲。
      周弘年輕的時候謝頂,不夠自信,只要別人向他的頭發(fā)多看幾眼,他的眼睛馬上失去光亮。后來,戴上假發(fā)效果奇好,看上去年輕十幾歲??陕闊┮步吁喽?,熟人相見,周弘還要作自我介紹,因為他們不認識他。還有一次上臺發(fā)言不小心摔了一跤,假發(fā)摔在地上,尷尬地露出缺陷。
      越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痛苦越多?,F(xiàn)在扔掉假發(fā),回歸自然,自我感覺很好,聰明的腦袋不長毛,謝頂是智慧的象征。每次去婷婷聾童幼兒園,孩子們都爭著摸周弘的頭頂,旁人笑說孩子想沾沾靈氣。
      我很丑,但我很溫柔;我很黑,但我很健康。生命只有這樣,才能煥發(fā)勃勃生機。

      周弘有一組三字經(jīng),由得升,到感恩。
      祖先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好的詞:“失落”,在失去中墜落。
      周弘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詞,“得升”,在得到中升華。
      正如哲人所說,我們很少去想我們所有的,但我們常常想我們所沒有的,這必然導致心靈的失落——眼朝上看,心境暗淡,腳往下行,不能自拔。
      人生要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腳往上行,人生光明,周弘覺得處在這個時代,應該感謝生命,感謝這個時代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讓一個普通的家長得出一種教育思路,感謝女兒使他的精神生命得到升華。
      因此,周弘牢記得升,心存感恩,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
      許多接觸過賞識教育的家長告訴周弘,他們由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到學會賞識別人的孩子,由學會賞識孩子到學會自我賞識,由學會自我賞識到學會夫妻賞識,他們擁有親子關系和諧,擁有了內(nèi)在心靈的和諧,心境一片明朗。

    結 束 語

      一個孩子向周弘哭訴了他三次被拋棄的心理感受:當他接到一個三類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后,父母臉上從此再沒有笑容,他感到被父母拋棄了;到學校后,在老師一句又一句:“你們也不想想你們是什么東西!”的訓斥聲中,他感到自己又被老師拋棄了;當他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績,卻被老師、家長懷疑為作弊時,他終于感到生活中的最后一點希望也沒有了。他躲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嚎陶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蒼天都為之動容,世間卻無人理會。他終于自己也把自己拋棄了,墮落從此開始……
      當孩子小時候不知道什么是賞識時我們卻給了無盡的賞識,而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最渴望賞識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賞識離他們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搞賞識教育的全體同事,用生命發(fā)出一種呼喚,歸來吧,賞識!做家長的是不是應該反省,我們是否應該讓賞識重新回到每個孩子的身邊。
    本文來自: 中國予新家教網(wǎng)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wǎng)·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wǎng)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wǎng)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