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孩子都報了名,我家又不比別家窮,孩子也不比別家笨,是不是也該隨便學點什么呢?
都說將來競爭激烈,孩子閑著也是閑著,多少學點什么、提高點競爭力總不會吃虧吧?
教育不是講投資嗎?大家都投我也投就是了。孩子學不學得成就看他的造化了。別看孩子現(xiàn)在哭著鬧著不愿意,真要是不投這個資,將來說不定他還要怪我?!? 于是,多少大人帶著孩子風雨無阻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為的是學琴、學畫、學舞、學唱歌;多少孩子帶著滿臉的疲憊背起了大大的畫夾、坐上了高高的琴凳…… 大人們覺得,只要孩子能學得一技之長,將來能有出息,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他們堅信:只有這樣才是對孩子好,只有這樣將來才不后悔。
真的不后悔?我們來看看這位母親的道白——記得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繪畫的天分:還不會說話,就對色彩有了精確的感知;剛剛能抓筆,就到處涂鴉,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什么都畫;畫筆還 特大膽、大氣:大象、小熊在歡迎飛翔的春姑娘,刺猬坐在大灰狼背上奔跑,公主的頭發(fā)又飄又長,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會說話……看著女兒的“佳作”,我不時給予 夸獎、鼓勵,還不時給她舉辦 “家庭個展”,她自然也越畫越來勁兒。女兒6歲那年,我終于動了讓她去學畫的念頭,給她到區(qū)少年宮繪畫班報了名。
在少年宮可就不能像在家里那樣隨意揮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了。點、線、面,色彩、構圖、造型,還常常臨摹名畫。我作為陪畫的家長,雖是大學畢業(yè),卻不懂 藝術,一切都聽老師的,還常常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指導孩子:“這里應該上黃色嘛?!薄澳阍趺串嫷靡稽c不像???”“怎么搞得到處都是顏料!”“你看看這位小朋 友,畫完了,身上還是干干凈凈的。”類似的話,幾乎在每次學畫的課堂上重現(xiàn)。久而久之,女兒畫得像模像樣了,畫作也幾次獲獎。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暗喜,朋友 們夸獎女兒時更是偷著樂,深深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這種自鳴得意沒有維持幾年,我就開始反省女兒所受的藝術教育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雖然她在繪畫中學到了一些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其他各方面的表現(xiàn)也還令人滿 意,但她小時候的靈性消失了,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大不如前。現(xiàn)在她還是十分喜歡畫畫,那恰當?shù)臉媹D、細膩的描繪、精細的線條總是讓人贊嘆,但那中間似乎缺少了 靈動和生機。我想到,傳統(tǒng)幼兒藝術教育的弊端,我這個不懂藝術的母親的指手畫腳,使女兒想像的翅膀被一條無形的線牽住了,天性中的創(chuàng)造力失去了發(fā)揮的空 間。每每看到她現(xiàn)在的畫作,我總要感嘆她小時畫畫的恣意和大氣,總要自責為什么那時不懂幼兒藝術教育的真諦。 這還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親,竟然也避免不了遺憾的釀成。更多的父母因為自身的局限,對藝術的理解更加薄而淺,但指導孩子的熱情反倒更加熾而誠。 還記得那個“南轅北轍”的故事嗎?這樣的父母越是投入、越是狂熱,孩子在藝術之旅上便會走得越遠、越偏。屆時恐怕不只是“小時候的靈性消失了,想像力和創(chuàng) 造力大不如前”那么簡單了,因為藝術已變成沒有半點快樂的苦旅,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大受打擊,成人后提起藝術,分分鐘要么大搖其頭,要么敬而遠之。 我們想讓孩子快樂,給他提供了種種我們所能提供的條件,可孩子卻快樂不起來,甚至還感到了痛苦,這可能是我們做家長的所始料未及的。問題出在哪里?我 們到底應該怎樣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看來,首先必須搞懂幼兒藝術教育的真諦——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美國《國家藝術教育標準》認為:音樂教育能夠培養(yǎng)完整的人,在發(fā)展個體直覺、推理、想像以及表達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音樂教育是這樣,其他藝術教育也概莫能外。幼兒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就在于美育。藝術教育“育人”的目的就是通過美育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幼兒通過學習繪 畫、音樂、舞蹈、書法等藝術形式,學習美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強化視覺、觸覺和聽覺能力,體驗蘊涵于藝術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學會欣賞美和表現(xiàn)美,激發(fā) 美的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的實踐能力,從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幼兒藝術教育的審美價值是通過學習者的內(nèi)心體驗來實現(xiàn)的。繪畫、音樂、舞蹈、書法等各種藝術形式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在于它們都強調(diào)一個“情”字,把 情感凝聚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把情感揮灑在藝術表現(xiàn)上,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學習者內(nèi)心空洞,沒有情感需要表現(xiàn);或者內(nèi)心體會不到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他們的習作或 彈奏就是了無生機、毫無感情的,即使技巧再嫻熟,表現(xiàn)手法再多樣,美育的學習目的也自然達不到。
或許正因為此,我國前不久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中才會不厭其煩地出現(xiàn)如下字句:
“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xiàn)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薄八囆g活動是一 種情感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xiàn)。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 練。”
“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xiàn)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的傾向?!薄?/p>
不少家長口口聲聲說,讓孩子學這學那,就是為了訓練他的美感,陶冶他的情操,但卻不懂得幼兒藝術教育的這一特點,而往往強調(diào)孩子技巧的掌握,喜見孩子技 法上的進步;一些施教者對此也知之不多,他們總是滿足于技法的傳授,而不善于情感的啟發(fā)和誘導,不注意鼓勵幼兒個體情感表達的特性,不會發(fā)揮幼兒學習主體 的作用。這樣的結果是,幾年學習下來,孩子學到了一些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卻不會感受其中的美;孩子拿到了幾級證書,卻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甚至千方百計想逃 避這一“煉獄”般的學習。
這樣的結果是我們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們需要正本清源的,除了上述關于幼兒藝術教育的本義之外,還有對我們的孩子自身的認識——
《孩子》觀點:每一個孩子都是大師
畢加索是公認的藝術大師吧?以他的藝術功力和終其一生的苦苦修煉,到了老年竟然參透了一個狀似奇怪的禪機:“為了像一個6歲的小孩子那樣作畫,我學了整整一輩子?!?/p>
畢加索何以如此?他顯然不會是在標新立異、危言聳聽,因為他的名聲已經(jīng)夠大的了。他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就藝術本初的意義來講,每一個孩子都是藝術大師。原因就在于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兩大特征:
1、創(chuàng)造無拘無束
一個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孩子,當然是沒有技巧可言的。但沒有技巧可能正是大技巧,因為任何一種技巧在帶來精確和嫻熟的同時也都意味著規(guī)矩和束縛。而藝術 不同于科學,繪畫不同于計算,精確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需要的是無拘無束的創(chuàng)造和可供揮灑的自由。只要不是受到太多外界的壓力和訓導,誰家的孩子會缺少這 些?
2、世界充滿色彩
對不少成年人來講,心情好時,世界是紅色的;心情差時,世界變成灰色;壓力再大些、挫折再多些,灰色可能變成黑色或者不再有顏色。但孩子不同,在他們的 眼中,世界是五顏六色的。面對這個他們初初駕到才幾個月、幾年的花花新世界,通過他們尚未沾染人情世故的清澈的雙眸,他們隨時擁有旺盛的激情,時刻準備著 去發(fā)現(xiàn)、去歡呼、去雀躍。而這些,正好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不竭的源泉。 因此,當聽到媽媽輕輕地哼起搖籃曲,你的寶貝就發(fā)出會心的微笑;當收到爸爸送的生日禮物—一套新畫筆,你的孩子就把公仔畫得滿屋滿墻都是;當聽到節(jié)奏 歡快的曲調(diào),你的小家伙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這些不都是不折不扣的藝術嗎?作為家長,應該做的是還給這些大師們應有的待遇:
1.大師需要自發(fā)的激情,所以請不要再強逼孩子
幼兒園的美術老師一次告訴陳子豪的爸爸:您的孩子對色彩挺敏感的。爸爸一聽大喜:孺子可教也!迅速請好了美術家教,買好了畫紙、畫夾。沒多久就開始學色 彩、構圖了—光是調(diào)色子豪就弄得個一塌糊涂。子豪終于“反抗”了。但雄心萬丈的爸爸當然不答應。子豪斗不過爸爸,只有繼續(xù)學下去。但作品卻越來越?jīng)]有靈 氣:不是自己想畫的,是爸爸和老師要求的,自然沒有激情,畫什么都只是毫無生機的作業(yè)。 建議:要讓孩子畫他自己想畫、愿意畫的東西,讓藝術成為孩子表達情感的管道。
2.大師需要想像的天空,所以請不要指手畫腳
雅茹彈琴時總喜歡“跑調(diào)”,媽媽為此很頭痛?!安皇怯星僮V嗎?為什么不按照譜子來呢?你看看你,彈到哪里去了?”自得其樂的雅茹只好馬上把心收回來。其 實,如果真正懂得幼兒藝術教育的真諦,雅茹媽媽就應該意識到:女兒是在發(fā)揮她的想像力,是在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對學習藝術是最難能可貴的。應該在肯定這種想像 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下再去幫助孩子彈得準確??上欢Y果雅茹在音樂上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欲望剛萌生便遭到了扼殺。創(chuàng)作變成模仿,就算彈得再準確、再流暢,也 沒有了大師的風范。建議:要讓孩子隨意地表達他的所思所想,天馬行空,無所拘束,讓藝術成為孩子想像力發(fā)展的推進器。 3.大師需要展示的舞臺,所以請注意提供機會
小城平時就喜歡看電視,尤其喜歡看電視里的小姐姐們跳舞。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節(jié)目上,看到那些丫頭小子們跳得歡天喜地,他也想現(xiàn)場給爸爸媽媽表演一下。 爸爸忙著打電話拜年、應酬,沒有空;媽媽忙著收拾年夜飯的鍋碗瓢盆,自然也顧不上他。小城轉了一圈找不到觀眾,只好自己站到客廳中央,自己給自己表演 了一番;表演完了,還自己給自己鼓了鼓掌。
如果下次爸爸媽媽還是這樣,小城還是找不到一個有觀眾的舞臺,你估計他還會跳嗎?
建議:要給孩子充分表現(xiàn)自己、接納自我的機會,讓藝術成為孩子自我發(fā)展的多彩平臺。
4.大師需要擁戴和尊重,所以請堅持賞識、悅納 明明閑下來總喜歡亂涂亂抹些色塊,來代表他心目中的爸爸、媽媽和家里的小花狗。可媽媽每次都笑話:爸爸沒有了一只手,狗狗的耳朵找不到了。這是什么呀,一點都不像!
明明還不懂事,不明白色塊一樣有感染力,甚至比線條更強;當然更不知道馬蒂斯的野獸派、康定斯基的抽象主義、利希滕斯坦的涂鴉風格、巴斯奎安的超現(xiàn)實主義和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作品和他一樣:不像。他心目中最厲害的人就是媽媽了。媽媽說不像,以后還是不畫好了。
建議:要給孩子施展個性化創(chuàng)作的天空,對孩子的創(chuàng)造給予賞識和悅納,讓藝術成為孩子人格培養(yǎng)的加速器。 傳統(tǒng)幼兒藝術教育在傳授藝術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培養(yǎng)了一大批藝術人才的同時,是不是同時也使我們的孩子們失去了些什么?孩子們在失去的同時,是否又得到 點什么呢?看看下面這位從幼兒藝術教育學習之途中走過的高中生的說法吧——
我一直在為自己自豪,因為我的畫作無一例外都受到同學的贊嘆和羨慕。”是啊,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在少年宮學?!蔽液茯湴恋貙λ麄冋f,”除了油畫和版畫什么 畫種都學過了?!备咧袑W習緊張,難得抽出時間來畫。但偶爾有時間面對白紙的時候我卻也會恐懼和失望,因為我需要很努力地想,才能構造一個比較滿意的畫面。 構思是擠出來的,而不是涌出來的。這時我常會想起很小的時候抓著彩筆一畫就是四五張的豪情,奇怪那時腦袋的靈氣現(xiàn)在到哪里去了。
記得學畫畫的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們臨摹,于是我學會了如何用點彩法表現(xiàn)事物的質(zhì)感,同時也覺得點那么多點實在是枯燥無味,但老師說的話一定是對的,所以我 還是小心謹慎耐心地畫吧。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我養(yǎng)成了習慣,對待畫紙和顏色小小心心。我的技巧逐漸成熟,開始享受沉醉于技巧的樂趣,但小時候如泉涌的” 畫思”則被框了起來,甚至一去不復返。這又是我自卑的地方。
但我還是感謝學畫畫的經(jīng)歷。從開始有”苦惱”以來我就一直在問媽媽一個問題:”我會畫畫到底有什么用?”畫不成名畫不成家,就實在沒什么用嘛。但現(xiàn)在我 不再問了。因為經(jīng)過培養(yǎng),我即使不再長于創(chuàng)作,我還會欣賞。我欣慰于我能比其他同學更多地發(fā)現(xiàn)或留意自然和人的美麗,從而使我緊張的生活多些快樂,使我受 挫時不致悲觀絕望。如果還有什么功利的好處,那就是我背書和學習語言更快更容易,因為經(jīng)過培養(yǎng)的形象思維很容易便把語言轉變成畫面和形象。
我失去了,我也得到了。從這個孩子學畫的經(jīng)歷、從千千萬萬個孩子學藝術的經(jīng)歷來看,家長在打算讓孩子學習藝術的時候,有兩點是務必要注意的——
訓練要點:選好老師,擺正心態(tài)
文:可欣
各種藝術形式不同,訓練要點也各異,具體的指導技巧我們這里不談,只講兩點共通的東西:
1選擇教師要慎重 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學生。要想使孩子真正地懂得藝術,父母不一定也必須精通藝術,但是他們必須精通擇師之道: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引路人。
下面這個文件或許能夠給您提供一些啟發(fā)。它是1991年美國音樂教師全國會議(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簡稱MENC))中制定的一個對全美音樂教師提出的總體要求。
《音樂教育者的信條》
身為一位音樂老師,應致力于達成下面的目標:
1.幫助所有的人,讓音樂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提升音樂藝術。
3.相信所有的人都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從中: ●經(jīng)由歌唱和演奏樂器而獲得終生的樂趣;
●有機會藉由音樂來表達文字所無法傳達的感情意念;
●由智性及感性兩方面來欣賞音樂;
●學習樂譜的語言,開啟即席彈奏、作曲、編曲之門;
●有能力對音樂作品及表演作廣泛的賞析及評論;
●認識所有與音樂相關的文化及歷史;
●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自己特殊的才能,當決定選擇音樂為未來的專業(yè)時,則提供培育及養(yǎng)成之機會;
●可以與音樂相伴一生。
●教導音樂,因為—音樂讓人們的生活煥然一新。
雖然文件來自于國外,雖然內(nèi)容只是在規(guī)范音樂教師,但其中關于藝術對人生意義的闡釋,卻適用于任何一種藝術范疇。如果你孩子的藝術教師連這一點都認識不到的話,就算你的孩子本來是一個大師,最終也只會被教成一個匠人。 2期望心態(tài)要健康
對幼兒藝術教育的心態(tài),取決于對其的認識。許多家長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因為對藝術理解不深,太過重視技巧,同樣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成就。強調(diào)技巧之余,更要強調(diào)激情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彼囆g,最本性的東西就是表達情感,最需要的就是愉悅和激情。技巧只不過是表達情感的手段。在孩子學習藝術的時候,家長所要做的,不是指手畫腳瞎指揮,而是調(diào)動各種手段,激發(fā)孩子的感情,營造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
結果固然重要,過程同樣有益
藝術教育是一個學習和體驗的過程。成名是成功,但在這過程中的所得又何嘗不是成功呢?我們做家長的,要配合老師,啟發(fā)孩子的審美意識,調(diào)動孩子的美的情 感,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不愿學了,說服孩子堅持;他實在沒有興趣了,放手也不一定就是害了孩子??傊覀兊哪康?,就是讓孩子在藝術的學習 中,體會到快樂。
做到了上面這些,你自己的和孩子的心態(tài)都調(diào)整好了,那么,就會像下面這位家長一樣—哪怕無所成,必然有所得
成功個案:女兒重新回到藝術的懷抱
在放棄學琴學畫的計劃6年后,黃潁終于又自己撿起了畫筆,掀開了琴蓋。這讓黃潁的媽媽感到吃驚。
黃潁是個聰明的孩子,4歲學琴,5歲學畫,都是在行家認為最佳的年齡介入藝術教育課程的。開始時她學得興致盎然,樂此不疲。然而,在最初的游戲心態(tài)過去 后,無論是學琴還是學畫,難度都上了一個臺階,貪玩的黃潁嘟起了嘴,不愿意學了。媽媽嚴肅地和她談了一次話:“媽媽并沒有強迫你將來一定要成為畫家或鋼琴 家,但你不能連皮毛都沒有學完就撂挑子。藝術教育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對你的眼光、品位和未來產(chǎn)生影響,否則你就是白學了,一點收獲也沒有。在這個過程 中必須吃一點苦,包括持久的興趣,都必須在學習一定的階段后你才能體會到。你有過承諾,要學就要盡力,你不想遵守你買琴買畫夾時的承諾嗎?” 黃潁被說得眼淚汪汪,關在小房間里想了半天,出來說:想通了,學下去。這一學就堅持到了五年級,鋼琴考過了六級,繪畫上完了所有的兒童畫教程,還學了 一點點素描基本功。
這時,黃潁再次提出不學了,因為馬上就要升畢業(yè)班,要為考最好的實驗中學做準備,再學就要犧牲睡眠時間。這一次,媽媽爽快地依了她。 這一放,就放到了17歲。如今她突然又對繪畫和鋼琴有了興趣,著實讓媽媽感慨不已,也令她體會到,雖經(jīng)歷了6年的空白期,或者說恰恰是因為這6年的空 白期,女兒最終還是從當年的苦練中嘗到了甜頭:“也許是距離產(chǎn)生美,當女兒遠離鋼琴和畫板后,種種學習中的對立情緒和煩惱紛紛退卻,得到的樂趣自然浮現(xiàn)眼 前?!?/p>黃潁媽媽總結藝術教育成功的原則是:
◎孩子興趣初起時,不妨稍作冷處理;
◎孩子提出放棄時,要求他再堅持半年;
◎真正進入休眠期,通過各種藝術欣賞為其補上審美課。
陳可可 教育教學論文選相鄰博客
- 美國學生品德規(guī)范準則21條 [2008-08-28 11:29:00]
-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2008-08-28 11:47:00]
- 對付挑食十大原則 [2008-08-29 10:23:00]
- 重視幼兒的情感教育 [2008-08-29 10:4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