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多樣的表情"中有這樣一個目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自己的情緒體驗,產生移情的能力。何謂移情呢?移情就是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賞別人的感情。它是作為一種心理品質,對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道德品質,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樂別人之樂,憂別人之憂?,F在由于計劃生育的實行,獨生子女居多,家長過分疼愛孩子,久 而久之,使孩子逐漸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行為殘忍,抗挫能力差,不善于人際交往,對長輩不夠尊重……這些都是由于孩子缺乏移情的能力。由此可 見,對幼兒進行移情的培養(yǎng)是多么得重要。
研究表明:3-4歲的孩子便開始了移情能力,他們能從表情來辨別和理解他人 的情緒,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來取悅成人的歡心。我的女兒今年才2歲,有一次在家里,她把一本《嬰兒畫報》撕破了,我責備了她,臉上帶著生氣和憤怒的表情,女 兒看了我?guī)籽酆?,顯得很害怕。過會兒,她就沖著我喊媽媽,我非常生氣沒有理會她,緊接著她又換了一種方式:對著我直笑,做鬼臉。最后把我弄得哭笑不得。我 想,這應該就是孩子移情能力的表現吧!
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者,為了能讓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長,他們都肩負著重任,特別在孩子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上起著決定性作用。通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入手:
一、 把孩子當成朋友,平等相待,放低姿態(tài)向孩子傾訴自己的情感
由于中國是富有傳統注意的國家。作為成人都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在孩子的面前擺出一副架子。當自己在情緒波動時,都不會向孩子溝通,往往是不露聲色,把 自己的情感掩藏起來,時間一長,成人和孩子間就會形成一條代溝,最終也會導致孩子不愿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家長,從而導致某些事情的發(fā)生。
正確的做法是:把孩子當成朋友,民主、平等相待。當自己遇到問題時,可以和孩子交流,告訴自己的想法和心情。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機會。在幼 兒園里,時常會有一些小搗蛋讓你頭疼不已。這時候,我會這樣一來做:把孩子安靜下來,告訴他們:我現在很生氣,因為有些小朋友的做法很讓老師失望、傷心! 你們說該怎么辦?大家都積極思考、回答,最后讓他們知道了自己做法的錯與對,從而糾正。到了下次,大家就會先想到:我的做法是對是錯,是否能讓大家接受。 間接地使孩子的判斷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二、 引導孩子欣賞、判斷別人的情感表現
1、學會觀察別人的表情、聲音、行為等,從而來判斷別人此刻的心情如何。我們通常為孩子準備若干幅表情圖,有生氣、驚訝、高興、傷心等,如圖 引導孩子從眼睛、嘴巴等器官的變化,來掌握人的情緒表現。有時我們也會通過游戲的形式如"變臉",加深對表情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孩子知道了眼睛瞇成縫,嘴角上翹是高興的表現;眼睛緊閉,嘴角往下,是傷心的表現等。
2、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權利。在遇到同一件事情時,每個人的噶是不同的,有可能你與別人的觀點恰好相反,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你不能要求別 人來改變自己的觀點,不可能你高興了,你痛苦了別人也應該同樣痛苦。當遇到這類事情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引導,以免會讓孩子的主觀性太強硬。
3、培養(yǎng)與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能力。由于孩子的年齡小,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較差,所以在此時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應告訴孩子要想到別人的感受或 適應相應的環(huán)境中。記得在清明節(jié)那天,我們組織孩子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對這類集體活動小朋友都特感興趣,想到要出去,他們高興的就象一群快樂的小鳥,一點 都沒有掃墓那份沉重、悲哀的心情。我想:總不能笑瞇瞇地到烈士陵園吧!怎么辦呢?來到了入口處,我對大家講述了烈士們的英勇事跡以及他們犧牲的經過。讓他 們了解了掃墓的概念,在哀樂的伴奏下,小朋友都邁上了沉重的步伐,走進了墓園,在掃墓過程中甚至還有幾個小朋友在哭泣呢!絲毫夠沒有了剛才高興的心情。從 而讓孩子們學會了克制自己的情緒的經驗,并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會讓大家知道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 與孩子互換角色,讓他們來體驗,即互換思考。
換位,是指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去體驗別人的情感。對于獨生子女來說,換位思考可以讓他們較快擺脫以自我為中心。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在幼兒園里,我通常使用談話、游戲等方法來開展。
1、談話:組織孩子在晨間談話環(huán)節(jié)中,談談以"假如我是老師"、"假如我是╳╳"的話題,讓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說說心里的感受。有一次我們在談論"假如我是老師"中,孩子們各抒己見,有些體驗到了做老師的快樂,有些了解了做老師的辛苦……使孩子更加尊重老師了。
2、游戲:我們經常開展角色游戲。"商店"、"警察"……讓孩子們扮演各種不同身份、職業(yè)的角色,使他們了解了這些人對社會的作用,體驗了生活的經驗。讓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增強了,還讓他們懂得了如何尊重別人以及別人的勞動。特別是一次扮演"農民"的角色中,大家受益匪淺,孩子們學習農民的勞作,體驗了農民的辛苦,在午餐的時候,有很多經常浪費糧食的孩子都把飯吃凈了,知道了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
四、 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表達情感可以增強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有關情感的詞匯,如"高興"、"傷心"、"討厭"、"喜歡"等,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運用它們。其次,我們要做孩子的聆聽者與引導者,認真、耐心地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如果孩子覺得自己被大家認可了,受到重視了,他們的自信心會增強,反之,則會產生自卑心理。即使你是在困難時或煩惱時,大家也都會幫助你,使你走出困境。
移情能力作為一種心理品質,決定了人的交往能力、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邁向成功之路。
時間:2006年07月25日 出處:震澤鎮(zhèn)幼兒園 作者:戴文群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樂別人之樂,憂別人之憂?,F在由于計劃生育的實行,獨生子女居多,家長過分疼愛孩子,久 而久之,使孩子逐漸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行為殘忍,抗挫能力差,不善于人際交往,對長輩不夠尊重……這些都是由于孩子缺乏移情的能力。由此可 見,對幼兒進行移情的培養(yǎng)是多么得重要。
研究表明:3-4歲的孩子便開始了移情能力,他們能從表情來辨別和理解他人 的情緒,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來取悅成人的歡心。我的女兒今年才2歲,有一次在家里,她把一本《嬰兒畫報》撕破了,我責備了她,臉上帶著生氣和憤怒的表情,女 兒看了我?guī)籽酆?,顯得很害怕。過會兒,她就沖著我喊媽媽,我非常生氣沒有理會她,緊接著她又換了一種方式:對著我直笑,做鬼臉。最后把我弄得哭笑不得。我 想,這應該就是孩子移情能力的表現吧!
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者,為了能讓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長,他們都肩負著重任,特別在孩子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上起著決定性作用。通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入手:
一、 把孩子當成朋友,平等相待,放低姿態(tài)向孩子傾訴自己的情感
由于中國是富有傳統注意的國家。作為成人都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在孩子的面前擺出一副架子。當自己在情緒波動時,都不會向孩子溝通,往往是不露聲色,把 自己的情感掩藏起來,時間一長,成人和孩子間就會形成一條代溝,最終也會導致孩子不愿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家長,從而導致某些事情的發(fā)生。
正確的做法是:把孩子當成朋友,民主、平等相待。當自己遇到問題時,可以和孩子交流,告訴自己的想法和心情。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機會。在幼 兒園里,時常會有一些小搗蛋讓你頭疼不已。這時候,我會這樣一來做:把孩子安靜下來,告訴他們:我現在很生氣,因為有些小朋友的做法很讓老師失望、傷心! 你們說該怎么辦?大家都積極思考、回答,最后讓他們知道了自己做法的錯與對,從而糾正。到了下次,大家就會先想到:我的做法是對是錯,是否能讓大家接受。 間接地使孩子的判斷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二、 引導孩子欣賞、判斷別人的情感表現
1、學會觀察別人的表情、聲音、行為等,從而來判斷別人此刻的心情如何。我們通常為孩子準備若干幅表情圖,有生氣、驚訝、高興、傷心等,如圖 引導孩子從眼睛、嘴巴等器官的變化,來掌握人的情緒表現。有時我們也會通過游戲的形式如"變臉",加深對表情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孩子知道了眼睛瞇成縫,嘴角上翹是高興的表現;眼睛緊閉,嘴角往下,是傷心的表現等。
2、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權利。在遇到同一件事情時,每個人的噶是不同的,有可能你與別人的觀點恰好相反,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你不能要求別 人來改變自己的觀點,不可能你高興了,你痛苦了別人也應該同樣痛苦。當遇到這類事情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引導,以免會讓孩子的主觀性太強硬。
3、培養(yǎng)與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能力。由于孩子的年齡小,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較差,所以在此時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應告訴孩子要想到別人的感受或 適應相應的環(huán)境中。記得在清明節(jié)那天,我們組織孩子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對這類集體活動小朋友都特感興趣,想到要出去,他們高興的就象一群快樂的小鳥,一點 都沒有掃墓那份沉重、悲哀的心情。我想:總不能笑瞇瞇地到烈士陵園吧!怎么辦呢?來到了入口處,我對大家講述了烈士們的英勇事跡以及他們犧牲的經過。讓他 們了解了掃墓的概念,在哀樂的伴奏下,小朋友都邁上了沉重的步伐,走進了墓園,在掃墓過程中甚至還有幾個小朋友在哭泣呢!絲毫夠沒有了剛才高興的心情。從 而讓孩子們學會了克制自己的情緒的經驗,并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會讓大家知道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 與孩子互換角色,讓他們來體驗,即互換思考。
換位,是指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去體驗別人的情感。對于獨生子女來說,換位思考可以讓他們較快擺脫以自我為中心。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在幼兒園里,我通常使用談話、游戲等方法來開展。
1、談話:組織孩子在晨間談話環(huán)節(jié)中,談談以"假如我是老師"、"假如我是╳╳"的話題,讓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說說心里的感受。有一次我們在談論"假如我是老師"中,孩子們各抒己見,有些體驗到了做老師的快樂,有些了解了做老師的辛苦……使孩子更加尊重老師了。
2、游戲:我們經常開展角色游戲。"商店"、"警察"……讓孩子們扮演各種不同身份、職業(yè)的角色,使他們了解了這些人對社會的作用,體驗了生活的經驗。讓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增強了,還讓他們懂得了如何尊重別人以及別人的勞動。特別是一次扮演"農民"的角色中,大家受益匪淺,孩子們學習農民的勞作,體驗了農民的辛苦,在午餐的時候,有很多經常浪費糧食的孩子都把飯吃凈了,知道了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
四、 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表達情感可以增強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有關情感的詞匯,如"高興"、"傷心"、"討厭"、"喜歡"等,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運用它們。其次,我們要做孩子的聆聽者與引導者,認真、耐心地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如果孩子覺得自己被大家認可了,受到重視了,他們的自信心會增強,反之,則會產生自卑心理。即使你是在困難時或煩惱時,大家也都會幫助你,使你走出困境。
移情能力作為一種心理品質,決定了人的交往能力、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邁向成功之路。
時間:2006年07月25日 出處:震澤鎮(zhèn)幼兒園 作者:戴文群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yǎng)方案(試行)(二) [2008-10-02 09:04:00]
- 解讀《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yǎng)方案(試行)》 [2008-10-02 09:06:00]
- 移情法培養(yǎng)幼兒關心他人行為的研究 [2008-10-03 08:07:00]
- 淺談游戲對幼兒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 [2008-10-03 08: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