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不良中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分析及對策研究
2007年 第7期 作者:● 徐 婭
一、提出問題 中
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正在走向成熟,有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獨立處理自己事情的欲望。然而,他們還很不成熟,在社會意識和行為等方面還顯得幼
稚,缺乏經(jīng)驗。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有可能會誤入歧途。正因為如此,一些中學生由于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個人自身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他們?nèi)鞘律?,?不清是非善惡,不愿接受集體的約束,缺少集體榮譽感,不愛護公共財產(chǎn),不愛惜公共衛(wèi)生,不尊重師長,情緒容易失控,常因一點兒小事就打架斗毆。逃學、曠
課、迷戀網(wǎng)吧,虛度時光。他們讓老師頭痛,讓同學討厭。這部分中學生在道德行為的許多方面都出現(xiàn)了問題。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不僅影響其自身的健康成長,還
可能危害社會。這部分中學生在中學雖是少數(shù),但他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教育工作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研究和探討造成中學生品德不良的原因
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導致中學生不良思想品德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僅就家庭環(huán)境方面的因素作具體分析。 二、品德不良的中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分析 父
母的溺愛和遷就很容易讓子女性格中出現(xiàn)任性、自私、依賴等缺陷,以致慢慢發(fā)展為不良的品行。而家長對子女管教過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又會使孩子覺得家
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nèi)菀资艿缴鐣喜涣加绊懙恼T惑。家庭結(jié)構(gòu)的變異或家長自身的惡習,也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導致其品行不良。 1、對子女嬌寵溺愛的家庭 目
前,在某些獨生子女家庭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就是對子女嬌寵溺愛。這些父母視孩子為“小皇帝”“小太陽”,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zhuǎn),一味地滿足孩子所提出的所有
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包攬全部本應該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比如,都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還給穿衣、洗臉、洗腳。這類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家庭無
關。家庭只要為孩子提供較好的物質(zhì)生活,父母就算盡到責任了。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驕橫任性,貪圖享樂,缺乏社會責任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2、暴力家庭 暴力家庭
主要表現(xiàn)為妻子漫罵丈夫,丈夫毆打妻子,父母打罵孩子,家庭中經(jīng)常充斥著吵架、指責、揭短等現(xiàn)象。在這種家庭里生活的孩子,缺少母愛和父愛,少有歡樂和家
的溫暖,家庭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常常在恐懼、憂慮和失望中度過。經(jīng)常打罵孩子的家長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古訓,
他們對孩子過于苛刻,稍不如意,非打既罵,認為打罵就是嚴管。這樣的家庭極易使子女性格內(nèi)向、孤僻自卑或形成暴力傾向。這也使得孩子不愿與父母溝通,孩子
有事埋在心里,表面順從,其實內(nèi)心對父母滿腹牢騷。家庭沒有給孩子以溫暖的感覺,于是,孩子就另辟蹊徑,尋朋覓友,極易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他
們做了錯事,遇到挫折后不敢告訴父母,得不到父母的寬容、理解和幫助,事越做越錯,惡性循環(huán),以至產(chǎn)生不良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3、家長思想品德素質(zhì)偏低的家庭 家
長思想品德素質(zhì)偏底,主要表現(xiàn)是道德水準低下,行為不檢點、不文明或有不良嗜好,甚至有違法犯罪紀錄。青少年是可塑性大,善于模仿,而且他們分辨是非能力
不強,自控能力也較弱,往往把父母的思想和行為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因此,父母的德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的道德養(yǎng)成。 4、不完整的家庭——單親家庭和隔代家庭 單親家庭是夫妻離異或一方去逝,由父親或母親一方與孩子組成的家庭。在父母離異造成的單親家庭中,子女在心理上會有一些消極影響和壓力,家庭的不完整常常使其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溫暖,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隔
代家庭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一方與孫子女組成。由于沒有中間代,祖孫兩輩之間代溝明顯,在認知、行為習慣方面有較大差異,溝通起來較為困難。并且祖輩人
年齡偏大、精力有限、體力不佳,除了照顧孫子的日常生活外,在知識的學習、品德的教育等方面就力不從心了。加之有些老人對隔輩人過分溺愛,對孫子女的不良
思想品德和行為持放任的態(tài)度,導致其道德滑坡。 三、改善不良家庭環(huán)境的對策 1、注重家風的優(yōu)化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在長期的生活
中,逐漸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處事原則、行為習慣和生活作風。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家風。家風育人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的過程。原蘇聯(lián)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育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在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家的時候也在教育著兒
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議論別人,怎樣歡樂或發(fā)愁,怎樣對待敵人和朋友,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都對兒童有著重要意義?!彼裕改?要注意自己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注重家風的優(yōu)化,營造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和睦、溫
馨和愛的家庭氛圍;養(yǎng)成勤儉持家的家庭風范;遵守家庭生活的規(guī)則;樹立民主的家風。 2、融洽家庭關系 家庭關系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婚姻關
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以感情關系為核心的各種關系。家庭關系包括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的核心問題是愛情,親子關系的核心問題是親情,家庭成員之間
感情的深淺好壞直接影響著相互之間的關系和行為方式,特別是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長,幾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個生活在親密、友愛、和諧家庭關系中的孩子
同一個生活在分裂、仇視、經(jīng)常爭吵打罵家庭關系中的孩子,其性格、心理和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決不會是一樣的。那么,怎樣才能建立融洽的家庭關系呢?這就要求家
庭成員之間要經(jīng)常溝通,通過溝通才能達到相互理解;同時,家庭成員要真情付出,充滿愛心,夫妻之愛,親子之愛是融洽家庭關系的關鍵;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
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啟迪。建立融洽的家庭關系,能促進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和幸福人生,尤其是和諧、平等、友好的親子關系是
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環(huán)境。 3、提高家長素質(zhì) 父母是子女天然的老師,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在日常生活的親情交往中潛移默化地發(fā)
生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家長的道德品質(zhì)、文化修養(yǎng)、智能、人格等素質(zhì)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家長的素質(zhì)呢?首先,我
們的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yǎng),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為孩子的榜樣;第二,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利用業(yè)余時間多看書學習,特別要看一些教育學、心理
學方面的書,以便更科學地教育孩子;第三,積極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目前,有許多地方舉辦了家長學校、家長培訓班,我們的家長應該積極參加。這是一次補充知
識的好機會。通過學習,可以改進家長教育子女的態(tài)度和方法。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的父親參加了家長學校后,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改進很多,這位學生在日記里這樣寫
到:“自從父親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家長學校后,平日嚴厲的爸爸不再打我,而是耐心地教育我,讓我改正自己的缺點,多為集體做好事,做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我更愛我的爸爸了?!?br />總之,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基石,改善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品德養(yǎng)成,尤其是對于品德不良的中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兵.中小學生品德不良的成因與矯治.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10月版 [2]馮清亮.職校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教育對策.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月版 [3]葉清華.如何矯正青少年“品德不良”.今日海南.2005年8月版 [4]陳洪光.品德不良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矯正.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6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