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如何讓孩子成功走出憂郁?
兒童專家表示,憂郁的兒童長大之后,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憂郁癥,且性格違常、品行不良,也會造成日后身心的痛苦,而從小開始的EQ教育,或許可以預防往后的心理障礙。憂郁的兒童如何走出陰霾呢?
●快樂玩具抒發(fā)情緒。
兒童有時會藉由玩玩具,或扮家家酒來抒發(fā)情緒,但有時則需要靠家長的協(xié)助。家 長們可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教孩子去認識并標示它,例如生氣、害怕、難過、挫折。家長用語言來表示關注,幫助兒童將其憂郁的心情說出來。說出來的好處是在 于讓孩子認識并標示情緒,而不是用生悶氣或不良行為來發(fā)泄。兒童若覺得被了解,無形中不安的情緒將被釋放出來,也能逐漸轉移心中積壓的不舒服。
●有趣活動走出憂郁?!?/span>
接下來,家長可以提供兩個孩子可以接受的活動選擇,讓孩子走出憂郁困境。例 如:寶貝,媽媽知道你現(xiàn)在很難過(標示情緒),因為車子被弟弟拿去玩(指出原因),弟弟玩5分鐘之后再換你玩(接納感);這樣做,即使兒童在受挫后,仍可 進行其他的活動,而不是僵在那里。另外,家長一定要預留時間、空間給孩子做選擇,就算孩子都得不滿意,家長也不必硬逼孩子;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教孩子 學會了體察情緒變化,學會了等待、輪流、忍耐、分享。好比人生一樣,不是時時完美,只要孩子盡力便是。事后家長可強調(diào)孩子做到自我控制,夸獎孩子EQ進步 了,逐漸地,兒童對憂郁的反應方式會逐漸成熟。
●教孩子接受情緒。
至于對無法改變的事實,如失去親友、生病這類較嚴重的失落與痛苦,家長不要故意去避免談它,愈不談在小孩心中的疑慮就會愈多,還可能會誤以為是自己不好,因為做錯事才會發(fā)生不幸;日后可能形成自卑的心理和過度消極悲觀退縮的性格。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能預料之事,父母要教孩子學習認識及接受情緒,去做情緒的主人,學會用有效的行為來控制抒發(fā)情緒,化解心中不滿的壓力,不要讓憂郁成為親子關系的殺手,或變成長大后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的陰影。
77. 如何教孩子學會與老師交往?
時下,在中小學生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孩子與哪個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就喜歡上哪門課,哪門成績就好;如果與哪個老師關系不和諧也會殃及那門課,這大概也是愛 屋及烏的反應吧。有的孩子甚至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對老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以至于影響到了學業(yè)進步。其家長為此大傷腦筋。那么,孩子究竟該怎樣與老師交往 呢?筆者認為,只要家長教會孩子做到以下幾點,可能對孩子有所幫助。
1.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老師把所有知識無私地、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么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才。學生要尊敬老師,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上課認真聽講,不破壞紀律,把老師留的作業(yè)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2.勤學好問,虛心求教。
做學生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那個老師并不怎么樣”,“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長大以后才知道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從來都認為老師發(fā)現(xiàn)不了,其實, 只要往講臺上一站,誰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師的學問、閱歷水平肯定是高于學生的,所以,要向老師虛心求教,好問不僅直接使學習受益,還會增多、加深 和老師的交流。
3.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老師不是完美的,發(fā)現(xiàn)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tài)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
4.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錯了就是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改正就是好學生。
老師不會因為誰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yè),有一次違反了紀律就認為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老師是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
78.家長如何教孩子化解“委屈”?
孩子受委屈少講道理 先釋放情緒
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該如何做?首要的是讓孩子把委屈說出來。許多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由于年齡小,不會表達或者不敢表達,傾向于不說,或者是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這就可能造成孩子長期的心理壓力。
這時候,家長如果不細心,忽略孩子的情緒,那么這種委屈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對孩子以后健康人格造成影響。所以,家長需要傾聽孩子的委屈,引導孩子表達出來。
另外,家長不要用講道理壓抑孩子的情緒。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很容易犯 “講道理”的錯誤,其實那些道理對孩子的表達有壓制作用,孩子會覺得自己本來應該那樣做,而不應該這樣做,于是更加覺得自己錯了。其實如果換位思考,成人 遇到這樣的事也難免處理不好,也可能犯不應該犯的錯誤。孩子還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家長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于孩子,更要少講 “你本來應該那樣做”或者“你以后應該那樣做”。
在情緒處理上,家長尤其要引導孩子表達對這件事的憤怒。憤怒是一種最容易被壓 制的情緒,而壓制憤怒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對學校老師有意見,將來影響老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往往會對孩子對老師的憤怒情緒加以化解或者壓 制,不鼓勵孩子表達憤怒,這其實是一個誤區(qū)。如果走入這個誤區(qū),孩子即使表面上聽話了,也會傾向于把憤怒情緒轉向內(nèi)心深處積累起來,把“老師錯了”變成 “我錯了”,使孩子自我評價降低,導致孩子退縮和消極怠工,不專心學習。
如果客觀上真是老師傷害了孩子,媽媽就需要站到孩子一邊,做孩子強大的支撐, 而不是顧忌太多,回避接觸校方。因為,家長找學校說明情況是對孩子尊嚴的一種保護。但家長不一定要采取“討理”的方式,而是要有冷靜的態(tài)度,尤其要讓孩子 清楚解決的情況,消除老師、同學的誤會對孩子心靈的影響。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單的,并使孩子在化解“委屈”的過程中慢慢學會自己判斷思考,培養(yǎng)遇事冷靜 的健康心態(tài)。
79.如何同子女建立互信?
1.學會認真地傾聽
向孩子表明你準備隨時傾聽他的表白。向他保證每天都可以進行輕松的談話和不會發(fā)生對抗。
集中精力傾聽孩子的講話??粗难劬?,表明你對孩子所講的真正感興趣。
努力從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孩子真正的憂慮和感覺是什么,以便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
2.注意交談的技巧
在傳遞信息和講話時多用“我”,少用“你”。對孩子不要進行直接批評,因為那樣會使孩子采取防御態(tài)度。
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講話。例如:“你認為如何?”“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如果你非常生氣,等平靜下來再同孩子談話?!拔椰F(xiàn)在很生氣。我們20分鐘后再談?!边@樣說時應很客氣,避免粗暴。
確定符合情況的始終如一的準則,這些準則對于孩子是很重要的,并與你傳授給孩子的價值觀念相一致。
給予孩子最大范圍的自由,當他表現(xiàn)出責任感時可給予他更大的自由。
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限制,但是這些限制應能發(fā)揮作用。
當限制受到考驗時不要感到驚訝。平靜地實施懲罰,并明確地表明你的期望。
3.讓孩子發(fā)展個性
生活中應相互尊重。因此要更加彼此信任,不要試圖否認對方的權利。
強調(diào)積極的行為。對孩子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和任何合作態(tài)度表示祝賀?! ?
讓孩子犯的錯誤減少到最少程度。
讓孩子學會生活的邏輯。避免使你們的關系僅僅建立在獎罰的基礎上。
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局限性。同樣,你的孩子也應承認他的不足。
認真對待孩子。關心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友誼、藝術、音樂、學?;顒?、書籍、電影等。
理解和接受你的孩子成長的方式。
4.鍛煉孩子的能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隨著做出決定的難度加大,孩子做決定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父母最好提供建議和幫助。
幫助孩子評估他做出的決定可能帶來的后果,父母應承擔起有關責任。
你在生活中做出決定的方式是孩子的榜樣。應向孩子解釋如何和為什么做出某項決定。
80.如何教會孩子自我批評?
自我批評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養(yǎng)成謙虛的好習慣。但是這種方式一定要有家長或是老師的正面引導,因為孩子的思考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很薄弱的, 有的事情適合自我批評,但是這個度一定要適度把握,如把握不好會讓孩子成長中缺少信心和勇氣。讓孩子學會自我批評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識,知道“我” 與“他人”的含義; 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 能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忍讓,為別人著想。
如寶寶做錯了事情,父母單純以打罵手段來解決,只有采取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向寶寶分析事情,產(chǎn)生慚愧和悔恨的心理,進而做出自我批評。例如,小華出言不 遜頂撞了年邁的奶奶。小華的爸爸回來后,沒有打罵一頓了事。而是幫助小華一起回顧反思,奶奶是怎樣在小華父母整天工作無暇顧及小華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地將 小華拉扯大的。小華小時候愛哭,奶奶就抱著小華走來走去;夏天炎熱,奶奶大汗淋漓地用扇子為小華驅暑。小華在爸爸的教育幫助下,流著熱淚向奶奶賠禮道歉, 從此后再沒有頂撞過奶奶。
自我批評是一種良好的思想素養(yǎng),必須從小培養(yǎng)。
81.孩子膽小怎么辦?
在眾多的獨生子女中,多數(shù)孩子活潑好動,能言敢為。但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孩子膽小怕事,平時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沒有同齡孩子那種愛動、貪玩、好奇的 特點。他(她)們靦腆,說話聲音低微,主動要求少,不敢一個人外出等。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膽小。孩子為什么會膽小呢?
造成孩子膽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比如,父母 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煉 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那么對膽小的孩子應該如何幫助教育呢?
1、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讓孩子有充分發(fā)揮的余地。
2、端正父母教育態(tài)度,從思想上認識對孩子的溺愛、嬌寵,只會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樹立起糾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認識到只有教育得當,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發(fā)展。
3、平時,處處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 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她)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他(她)自己想法解決。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 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
4、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開胸懷,開拓眼界,還要教給孩子適當?shù)募寄?,如唱歌、繪畫、手工等,使孩子堅信自己并不笨,從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參加小伙伴的活動。
5、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梢远鄮Ш⒆拥礁鞣N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注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齡伙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膽小不是病,但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有不利影響。只要端正教育態(tài)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糾正孩子的膽小,并培養(yǎng)出性格健全的孩子來。
82.孩子受挫折后,家長應該怎么辦?
當孩子受到挫折或者憤憤不平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安慰,也不是等待著孩子自己去領會,然后去發(fā)憤,而最好是:
1.與孩子共同分析“不平”的真正原因通常是“條件”準備不足,而不是天賦或者人情世故,所以,要努力去創(chuàng)造條件、改變條件,爭強好勝要有理由,要有方法。
2.試著轉移孩子發(fā)憤情緒,最好的做法是找到立即可以圓滿完成的學習任務,讓孩子保持忙碌。
83.孩子動手能力差怎么辦?
手是人重要的感覺器官,讓孩子多動手是促進智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手的活動,可以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這些信息能促使大腦積極活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fā)育,使孩子心靈手巧。
孩子動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三種:
1.成人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損壞東西,許多事不讓孩子自己動作去做,而由成人包辦,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動手的機會。
2.家庭裝飾擺設成人化,沒有孩子動手的小天地。孩子進了家門,這不許動,那不許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動的空間太小。
3.孩子動手材料少。爸爸媽媽花錢買的玩具,外表雖美觀,但大多數(shù)是機械或電動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動手材料。
面對孩子動手能力差的狀況,父母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培養(yǎng):
1.教孩子生活自理,鼓勵孩子自己洗手、洗臉、刷牙;家中的一些家務活,如包餃子、擇菜等,可讓孩子動手和父母一起做。
2.為孩子購買一些操作性強的玩具,如橡皮泥、拼圖、積木等,讓孩子動手拼裝。
3.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教孩子繪畫、泥工、剪貼等,在動手的同時的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
84.孩子沉迷電子游戲怎么辦?
●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和良好品質(zhì):
家長通過幫助孩子培養(yǎng)堅強意志和良好品質(zhì),使孩子能自覺地用社會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能積極有效地進行學習和生活,遇到各種困難,能以頑強的毅力,努力克服困難。
●經(jīng)常跟孩子交流。
孩子逐漸成長、思想也逐漸復雜,家長應該經(jīng)常騰出時間來跟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目前的需要與興趣,與孩子談談一些有意義的話題,引導孩子產(chǎn)生正當?shù)呐d趣,提高孩子判斷是非能力。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沒有了自信心就容易自卑,產(chǎn)生了自卑就容易自暴自棄,家長應該細心觀察, 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經(jīng)常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到自己是有用的人,從而,努力克服缺點,重新樹立學習觀;盡量讓孩子與同學接觸,使孩子在同學交往中,認識別 人,比較自己,用以調(diào)整孩子的自我評價,提高自信心。
●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
家長應積極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如:孩子如果愛打 籃球,家長應讓他發(fā)展這個興趣。讓孩子產(chǎn)生正當?shù)呐d趣和愛好,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豐富知識,也可以增強孩子的求知欲,陶冶情操,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讓孩 子通過電腦學習有意義的知識,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應從小合理安排好孩子學習,娛樂作息時間,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據(jù)理說服孩子遠離電子游戲。
幫助孩子認清多玩電子游戲機的危害,使孩子認識到沉迷于電子游戲對身心的不利影響,讓孩子下定決心遠離電子游戲,掙脫電子游戲。
85.孩子愛吃零食怎么辦?
常見到一些孩子整頓飯不想吃,總愛吃零食,長期下去就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兒童吃零食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兩點:
有的家長過分嬌慣孩子,一切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要吃什么,就買什么,走著也吃,站著也吃,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吃零食的習慣。
有一些家庭飲食沒有規(guī)律,吃飯時間或早或晚,不能養(yǎng)成定時定量的習慣。有時做飯晚了,又怕孩子餓著,就給孩子吃餅干、糕點之類零食,使孩子的胃腸負擔加重,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而降低食欲,到吃飯的時候都吃不香了。
孩子吃零食是一種不衛(wèi)生的壞習慣,老師和家長都要引起注意,要花大力氣教育孩子改變吃零食的習慣。
矯正的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曉之以理
家 長要結合具體事例,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小學生不要吃零食,江青吃零食對人體健康發(fā)育的危害,讓小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吃零食的壞處。在全班學生教育的基礎 上,教師要注意做好個別學生的工作,分別找愛吃零食的小學生談話。首先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一天里的飲食情況,然后提出具體要求,如告訴他們在飯前一個半 小時,不能吃零食。過幾天后,教師要詢問學生的飲食改變情況,發(fā)現(xiàn)有進步,應及時表揚;反之,要給以適當?shù)呐u,幫助他們克服吃零食的習慣。三是進行家訪 或開家長會。教師和家長積極配合,共同幫助學生改掉吃零食的壞習慣。
二、定時飲食
一 日三餐定時定量吃飯,飯前不可給孩子吃零食,以免影響食欲。孩子吃好了正餐,也就不再像吃零食了。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讓孩子按時進 餐,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心理學告訴我們:同一刺激經(jīng)常反復作用就會在大腦皮層形成固定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即動力定型),就是人們常說的“習慣成自 然”。一旦良好習慣養(yǎng)成后,孩子無需一直努力就能按時吃飯。每當接近吃飯時,他們就會出現(xiàn)饑餓感,產(chǎn)生條件反射,消化器官隨之分泌消化液,胃也按時蠕動, 這樣就使孩子吃飯香甜,易于食物消化和吸收。因此可以說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它不僅有助于小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組織 性、紀律性以及其他品質(zhì)。
三、調(diào)劑飯菜
為了增進食欲,使孩子好好吃飯,家長要盡量把飯菜做得好一些,變換花樣,烹調(diào)時使色、香、味俱全,再取個好聽的菜名。
四、防止偏食
要使孩子得到足夠營養(yǎng),最好給與平衡的飲食,防止偏食。每樣食物都不要吃得過多,因為幾乎每一種事務中都包含著人體需要的某種營養(yǎng)。但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如果某一類食物吃得過多,別的一些食物量自然會相對減少,那么,就會導致其他營養(yǎng)素缺乏。
五、控制零花錢
現(xiàn) 在有許多孩子的家長,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長,常給自己孩子零花錢,這就為孩子買零食提供了方便條件。因此,教師要教育小學生,不要向家長所要吃零食的錢, 而家長也應有目的地控制給孩子的零花錢,這樣就能使小學生做到不該買得不買,不該吃得不吃,能有效地控制小學生吃零食。
86.孩子做事慢怎么辦?
1.對于孩子動作慢,可以通過游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jīng)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使孩子在游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賽看誰吃飯快,比 賽看誰穿衣服快等,這些游戲能激發(fā)孩子進取心。孩子喜歡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這時,要給予適當?shù)莫剟顏砉膭詈⒆拥摹皠倮薄?/span>
2.孩子可以與自己比賽。父母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 間,然后,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做 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fā),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這種方法,目的在于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在此期間,家長要 對孩子進行解釋分數(shù)的意義,激發(fā)孩子進步的渴望。
3.父母還可以采用記數(shù)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shù)法很簡單,隨 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shù)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1、2、3、4、 5……”, 一邊數(shù),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shù)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shù)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 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shù)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shù)慢一點,讓孩子有盡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長 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4.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規(guī)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 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后規(guī)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nèi)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xù)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比 如吃飯,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并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span>
5.還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的辦法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在日?;顒又校改敢?會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來提高效率,使同樣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樣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窩耍賴了,要直接 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長一起去上幼兒園;再如,吃飯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張動畫片的盤了,否則時間又被拖延過去了。
在寶寶效率提高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span>
88.如何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小 男孩才一歲半還沒能走穩(wěn),他好象對飲水機特別感興趣,每次都爭著到飲水機前自己接水喝,媽媽也每次都把他的杯子搶下來親自為他接水。終于有一次,媽媽膩煩 了這樣的“搶劫”工作,任由他一路小跑的沖向飲水機,這一次孩子終于等到“表現(xiàn)”的機會了,他把杯子伸到開關下,卻猛然把手縮了回來,原來他分不清楚哪個 開關管的是熱水,哪個開關管的是涼水,一不小心手被熱水燙了一下。許是燙疼了,他“呀”的叫了一聲,他回過頭看看媽媽,媽媽并沒有看他,望著窗臺上花盆里 新開的小花出神。小男孩委屈的拿著杯子回到沙發(fā)上坐下,不停的搓著被燙著的小手,小眼睛里閃著亮晶晶的東西。他不時的用眼角偷偷地看著媽媽,期望著媽媽過 來抱抱他,給他的小手吹上一口氣,可是媽媽始終沒有望他一眼。小男孩咬咬牙,站了起來,這一次,他知道該把杯子伸到?jīng)鏊拈_關下邊,放好杯子再去按下開 關,不一會兒,水杯里已經(jīng)有小半杯水了。小男孩喝著杯子里的水,一臉的得意和興奮。
對于小男孩來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一次冒險的經(jīng)歷,也不會因為分不清開關而再被飲水機里的熱水燙著了。
孩子永遠是孩子,不犯錯誤怎么能長大!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沒有建立在失敗基礎上的成長和成功。用一次小小的教訓換來一次成長的經(jīng)歷,想來是值得的。
如 今,我們很多的家長面對孩子的犯錯要么大聲呵斥,要么小心防范,孩子上臺階,怕孩子摔著,就大步跨過去把孩子抱過去或者背上去;孩子要學著做飯,生怕孩子 被刀子割傷,被油星子燙著;孩子要買滑板車,生怕孩子磕著碰著... ...而我們很多老師呢?在學校里許多事情包辦代替,班里的墻報要出版拉,怕孩子們做不好,一手操辦;班里要選班干了,老師自己來個“任命 ”就完事;課堂上,有些難題,老師生怕學生解答不出來,沒有給學生思考的余地,便把答案一古腦的抄在黑板上... ...當然站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樣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在一定的程度上卻使孩子們錯過了許多嘗試和學習的機會,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 是好事。
我 們把許多的時間放在了預防出錯上,而忽略了怎樣讓孩子在錯誤中獲得學習,只重結果而輕了過程。熱水燙著了,一定很疼,但是孩子卻因此而有了疼的記憶,從而 牢牢的記住而不會再犯同一樣的錯誤;臺階很高,孩子也許會摔倒,磕破腦袋,到是他絕對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難題沒解答出來,或許他會沮喪,但是他已 經(jīng)經(jīng)過了思考,明白了曾經(jīng)試過的其中一種或者兩種不能解答題目的方法,也是一種收獲 。
愛 迪生就是經(jīng)過上萬次“錯誤”才發(fā)現(xiàn)了制造電燈的正確方法。許多真理都是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不要怕孩子犯錯,不要對孩子過分的保護,也不要總是 在責備孩子把事情弄得很糟。該放手時就放手吧,不要低估孩子們的能力,嘗試著讓他們自己處理一些問題,或者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充當教練,鼓勵他們?nèi)L試、 去探索、去歷練。在孩子犯錯時為孩子指明方向,鼓勵他們善于從錯誤中學習,獲得經(jīng)驗和教訓,吃一塹,長一智。
89.怎樣幫助內(nèi)向孩子變開朗?
父 母們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處事積極,因為,有些孩子的確非常內(nèi)向與消極。上課時即使會作答,也不敢舉手一試,雖然有實力,成績卻不見得理想。這種類型的孩 子,總是畏畏縮縮地,令父母感到焦急。一些母親為了糾正孩子的這種性格,就心急地再三責罵“你怎么這樣死氣沉沉!”、或是“你就不能活潑一點嗎?”。不然 就是以鼓勵的方式對他說:“好好加油吧!” 。然而,這兩種方式皆難奏效。因為愈加斥責,就愈容易使孩子畏縮、消極;反之,給與鼓勵又會形成孩子心理上的負擔,使他更為畏縮,尤其是以命令式語氣,對 孩子負面影響有正面之刺激。最不應該的是在他人面前說:“這個孩子太內(nèi)向、消極……”
也有不少母親鼓勵孩子與積極活潑的朋友一起游玩。內(nèi)向的孩子與活潑好動的孩子相處,反而會形成更大的壓力,內(nèi)心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堵心墻。因此,當對方露出不滿意的表情時,則更加深了傷口裂痕,此舉不僅不能使孩子“近朱者赤”,甚至加深了他的自卑感。
對 于性格畏縮且消極的孩子,首先應制造一個沒有壓力、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一起嬉戲,彼此之間便沒有自卑感,這樣能使他們主動開口。如果讓這類孩子 與年紀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極的態(tài)度大為改善。只要讓這些孩子們擁有自信,經(jīng)過一段時日,自然能與同齡玩伴相處和諧??偠灾?,讓消極的孩 子擁有自信,時日一久,自然可以改變其原有的態(tài)度,因此,與其斥責個性怯懦、消極的孩子,不如讓他們擁有自信。
90.如何避免讓“富貴病”過早找上孩子?
有統(tǒng)計表明,美國從1968年到1980年,6到11歲兒童的肥胖癥流行增加了約%54%,血脂異常率也顯著增加。如今,當年那些肥胖的美國小學生都已人到中年,猝死在這一人群中的發(fā)生率非常高!美國的現(xiàn)狀告訴我們,兒童期的血脂異常和中年后猝死的發(fā)生并非聳人聽聞。
很多小胖墩的問題,就在于父母“心太軟”!父母在孩子的飲食和運動上一味放縱,讓孩子隨心所欲,這樣的家長,至少在孩子的健康問題上,是很不稱職的。
引導兒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關鍵在于“多動”的同時要“少吃”,這樣才可以有 效改善血脂異常這一癥狀。暑假期間,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飲食“推給快餐店”,哪怕給孩子炒個簡單的白菜豆腐,也比吃快餐有利健康。家長對孩子要用心,孩 子不吃健康食品、不吃蔬菜水果,就要設法讓他吃;孩子不運動,早晨拉他起來,帶著他跑步。即使孩子用哭、耍賴等方法拒絕,家長也不要心軟,否則,讓孩子長 成小胖墩,血脂異常了就后悔莫及.
相鄰博客
- 轉--小學生常見問題解析46-60 [2008-10-14 16:10:00]
- 轉--小學生常見問題解析61-75 [2008-10-14 16:25:00]
- 家庭環(huán)境決定兒童心理素質(zhì)(轉) [2008-11-25 17:34:00]
- 美國"天才神童"狂性大發(fā)追殺母親 [2008-11-26 17:3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