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家庭交流中常會發(fā)生一些不愉快的現(xiàn)象。比如:夫妻一方在工作中遇到了煩惱,回家想和對方說說,希望對方能理解自己,不想,越交流自己越生氣,覺得對方根本不理解自己,有的還會因此吵架。為什么會很出現(xiàn)這種狀況?很多時候,我們只聽到了對方語言的表面,沒有意識到對方真正的內(nèi)心需求,結(jié)果是“好心不得好報”。
例如:
當(dāng)配偶訴苦時,我們?nèi)菀壮鲋饕?,因為我們?nèi)菀渍J為,配偶遇到了問題,需要我們幫助。但實際上,配偶是想交流感受。這種思維上的錯位會惹出很多不愉快。
妻:累死我了,一下午談了三批客戶,最后那個女的,挑三揀四的,煩死人了。
夫:別理她,跟那種人生氣,不值得。(提建議)
妻:那哪行啊,顧客是上帝,是我的衣食父母?。ㄓX得丈夫不理解她,煩躁)
夫:那就換個活兒唄?。ń又峤ㄗh)
妻:你說得容易,現(xiàn)在找份工作多難??!別管怎樣,每月我還能拿回三千塊。像想你的活兒,是輕松,可每個月幾百元夠誰花啊?眼看孩子就要上大學(xué)了,每年學(xué)費就得一萬元吧。(覺得委屈,丈夫不理解,還說風(fēng)涼話,開始抱怨)
夫:嘿,你這人,怎么不知好歹,人家想幫幫你,怎么沖我來了?(也動氣了)
妻:幫我?你要是有本事,也像小萍丈夫那樣,每月拿會四五千來,就真的幫我了。
夫:看著別人好,跟他過去,不就是幾個臭錢嗎,有什么了不起的!
這是一次糟糕的溝通,妻子只是想倒倒苦水,但丈夫把苦水當(dāng)成了問題,急于出主意。如果他放棄這種意識,只傾聽,那就是另一種情形了。
妻:累死我了,一下午談了三批客戶,最后那個女的,挑三揀四的,煩死人了。
夫:大熱天的,再遇見個不懂事的顧客是夠嗆,快坐下來喝口水吧。(對感受表示理解)
妻:唉,掙這么幾個錢不容易,為了孩子今年上大學(xué),還得咬牙干下去。(感到丈夫的理解和關(guān)切,繼續(xù)倒苦水)
夫:是啊,你真不容易,這些年,主要靠你掙錢撐著。(表示接受)
妻:話不能這么說,孩子的功課、人品,沒有你下力,哪能有今天的模樣?唉,我們都不容易。(感受到了接受,也回報接受)哎,廚房里燒什么呢?這么香?
夫:紅燒獅子頭。(得意地笑)濤濤,吃飯,你媽回來了。
前一種例子的交流方式,在家庭中是再普通不過的了,盡管有許多次不愉快的交流,但我們并不知道問題的癥結(jié)在哪兒。
我們往往認為,自己的親人有了問題,需要我們的幫助,義不容辭,還覺得是一種愛的表達。豈不知,對方只是想倒到苦水,希望別人能理解他,你只要能接納對方的情緒就夠了。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