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正文
                                        家家都需要的家庭教育——這是一次幾代人享用不盡的充電之旅(視頻)

                                                   解讀:家庭教育現(xiàn)代化和家庭教育十大理念(視頻)

                                                       家庭教育是專業(yè)的,可以提升我們育人素養(yǎng);

                                                       家庭教育是樸素的,可以服務(wù)于每一位家長;

                                                       家庭教育是實用的,可以解決身邊具體問題;

                                                       家庭教育是科學(xué)的,可以改變我們生存現(xiàn)狀。

                                                                                                   ——顧曉鳴

                                               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上免費學(xué)堂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課程目錄

                                            《家庭教育顧問、指導(dǎo)師(中、高級)》專業(yè)化課程目錄匯總

                                               《家庭教育顧問、指導(dǎo)師(初級)》專業(yè)化課程目錄匯總

                                                         班主任家庭教育專業(yè)化課程》目錄匯總

                                                               試聽課程: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素養(yǎng)

    弟子規(guī)15

    (2008-10-04 09:21:00)   [編輯]

     

    細(xì)講《弟子規(gu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五集)

    2005/2/18   臺南凈宗學(xué)會   檔名:52-116-15

     

    諸位朋友,我們接著剛剛提到漢朝的鄭均,諸位朋友,你會怎么做?怎么勸這個兄長?鄭均自己去當(dāng)了別人的仆人,從最卑微的工作去做,整整做了一年,用勞力賺了些錢,全部拿給他哥哥。然后就跟他哥哥說:我們?nèi)钡臇|西,只要靠我們的勞力,然后賺到了錢就買得到;但是人的名譽只要喪失了,一輩子等于都完蛋了。他哥哥看到他為了勸誡他,還去做人家的傭人,整整做了一年,他哥哥也很慚愧,就開始改變他的態(tài)度,變得很清廉。鄭均往后發(fā)展得很好,還做到了尚書,相當(dāng)于宰相的職位。所以有孝、有悌,為國家必然盡忠。他也時常跟皇帝諫言,皇帝很感于他的協(xié)助,還封給他一個「白衣尚書」的名號,而且讓他享賜祿,到他終老都以尚書的俸祿來奉養(yǎng)他。

    所以諸位朋友,您看他當(dāng)初為了勸誡他的哥哥,還去當(dāng)了仆人,他是不是損失很多?不是!所謂「福田心耕」,一個人真正都是用道德去立身行道,他的福分絕對會愈積愈厚。不是不到,時候還未到,到的時候,該是他的福分絕對跑不掉。所以中國說「吃虧是福」,這句話很有意義。

    剛剛是提到兄弟之間的勸誡,五倫關(guān)系還有一個關(guān)系,是朋友關(guān)系。我曾經(jīng)跟盧叔叔去拜訪他一個朋友,我也覺得很奇怪,像很多很精彩的事都被我遇上了。剛好我跟盧叔叔去找他這個朋友,他這個朋友已經(jīng)跟他相交往十七年。在那一次他還帶了很多圣賢經(jīng)典,有的是要給他孩子讀的,有的是要送給他朋友,還有他朋友的太太讀的。這個路上盧叔叔就跟我說,他說:我認(rèn)識這個朋友十七年,看他如日中天,生意做得很大,資產(chǎn)很多很多,但是那個時候已經(jīng)看出來,他很有可能往后財富會保不住。因為當(dāng)一個人在很有錢的時候,奢靡之氣一沾染,再多的錢財也會怎么樣?會敗盡。而且不止沾染了奢侈之氣,很有可能傲慢,不可一世的那種壞習(xí)慣都會在這個過程養(yǎng)成。當(dāng)一個人傲慢的時候,他就會輕率,就很有可能下錯一些判斷,再多的錢都會耗掉。后來確實事業(yè)也蕩下來,還負(fù)了點債。

    當(dāng)他在負(fù)債的時候,所有的朋友怎么樣?都不見了。其實禍福相倚,財產(chǎn)都沒有了,也讓他學(xué)到哪一課?真正的朋友不是用錢買得到的。就在他最低潮的時候,盧叔叔每個禮拜坐好幾個小時的車,來幫他解決財務(wù)問題。不只不收他錢,都自己掏腰包來來回回幫他處理很多事,在這個過程當(dāng)中,就建立了更深的信任、情誼。所以就等到十七年后,因緣成熟了。一個人真正要把人生走圓滿,絕對不是有多少錢、有多少權(quán)勢,而是有多少智慧才行。我剛好就搭上了這班車子,也體會到盧叔叔可以用十七年來協(xié)助一個朋友,所以「勿自暴,勿自棄」,我要以他為榜樣。所以,當(dāng)我們在勸別人,在協(xié)助別人,覺得自己有點不耐煩,突然會想到一個數(shù)字「十七年」,然后覺得很慚愧,再提起我們對朋友的道義,繼續(xù)幫忙、協(xié)助。

    另外剛好在澳洲的時候,我也看到盧叔叔很善巧的勸誡身旁的朋友。剛好我們到澳洲去有八、九個人,同住在一個寢室里面,八、九個男人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八、九個男人會發(fā)生這桌子上面有很多垃圾(不是我扔的),就是顯得比較雜亂一點。我就看到盧叔叔一句話也沒有講,他每天看到我,聊完以后,寢室、浴室或者是洗手臺都有些臟東西,他就自己默默的給它撿起來,也把流理臺擦得一滴水也沒有,都擦得干凈,然后他才去睡覺。日復(fù)一日就這樣做,做了差不多四、五天,突然有位朋友就站出來,他說:你們還這樣亂扔,你沒看到人家每天給你們整理的這么干凈,你們不會覺得太過分了嗎?所有的人都很慚愧,都低下頭來。從此以后怎么樣?干凈多了!所以盧叔叔不以言教而以身教,就讓所有的人都警覺到自己應(yīng)該維護(hù)這個環(huán)境的整潔。所以確實在成人的世界里面,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先做好榜樣,自然而然就能夠去感化他人。

    我是在差不多二十五歲那個時候開始接觸圣賢的學(xué)說,因為之前都是升學(xué)主義,升學(xué)主義帶給我們的內(nèi)心都是什么?競爭??吹絼e人分?jǐn)?shù)很高,自己都很難過,就小鼻子小眼睛,所以你們知道我為什么眼睛不大了。但是學(xué)了圣賢學(xué)問,內(nèi)心很感動。我記得我在上高中的時候,語文、國文也很差,差到什么程度?一定都比你們差!因為我初中的時候,考高中聯(lián)考,總共考了七科,扣了八十八分,七科扣八十八分,國文一科扣四十四分,等于其它四科總分。我記得初中還有一題考試叫「老氣」:一、橫春;二、橫夏;三、橫秋;四、橫冬,就是春夏秋冬。我覺得這個題目在侮辱我,但是我確實不會寫。我還在那里唱了一首歌,唱一個字就點一下,看到最后點到哪一個,后來還是寫錯了。「老氣」什么?橫秋。你們怎么答這么快?對我是一種傷害。

    上了高中,惡運還沒有解除,確實提不起勁來。所以上課,有一次我的國文老師就把我叫起來,他說:蔡禮旭,你上我的國文課,假如再睡覺,繼續(xù)打瞌睡,我就記你曠課。所以我的語文,大學(xué)聯(lián)考也沒及格。但是在上高中的過程當(dāng)中,我的腦中有兩次好象覺得放了光明,念到兩篇文章的時候。第一篇就是諸葛亮的《出師表》,里面提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本來還在打瞌睡,突然怎么樣?突然就覺得這句話怎么這么震撼!不過都亮五秒鐘而已,后來又烏云密布。第二句話是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里面提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實確實也不是很懂,但是又覺得有莫名的感動。后來開始接觸圣賢學(xué)問,常常在看《德育故事》,都看得會感動的克制不住,真的很感動,體會到圣賢人的存心確實非常仁慈,非常寬廣。感受到了,我們就要起而效法。

    所以我去念師范院校的時候,剛好離家里比較遠(yuǎn),我很早就坐火車,坐到的時候,全班的同學(xué)第一天上課都還沒到,就只有我一個人。那剛好是放完暑假,一走進(jìn)去,所有的椅子跟桌子都怎么樣?一層灰塵。諸位朋友,你會怎么做?我們就想到,突然自己當(dāng)了導(dǎo)演,腦子里面就想到這些女同學(xué)一走進(jìn)來,剛好看到這個灰塵,這些女同學(xué)會有什么反應(yīng)?她會說:怎么這么臟!我們都可以推想到,她們一定會有這樣的難受。所以就跑到校園里,到廁所里面找了一塊抹布,就從頭把它擦到尾。擦得很快,為什么?很怕別人看到,這樣就有點太做作,趕快把它擦完。擦完以后,自己也覺得今天沒有白過,可以有服務(wù)到別人。所以后來,同學(xué)進(jìn)來也都坐得很安穩(wěn)。

    當(dāng)你有這一念心為他人的時候,請問你跟他有沒有交流?我們?nèi)擞蟹N執(zhí)著,好象就是要面對面,然后講話,才叫做溝通;其實不然,當(dāng)你一念心起了,你已經(jīng)在跟身旁的人溝通。所以我們班那一年每一個都跟我處得很好。我上課,晚上也有我們師范院校的同學(xué)來聽,我也很歡喜。因為我們有這顆心服務(wù)別人,自然就感得別人跟我們很和善的相處。因為我都比較早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我都主動每天都把它拿去丟。結(jié)果丟沒有多久,有一次我要拿去丟的時候,同學(xué)就跑過來了:你別丟了,我們來就好。所以確確實實,朋友之間,我們一定是要先自己用心去付出,我們這顆心就能喚醒每個人向善之心,互相體諒之心。

    剛剛講到五倫關(guān)系當(dāng)中如何去勸誡,也舉了這么多例子,舉這些例子的目的是長養(yǎng)我們大家的存心,然后行事,跟人相處的智慧,還有我們的耐性。相信在往后的日子,每位朋友的生活當(dāng)中就會有一出一出的好戲要上演。我們接下來看下一句經(jīng)文: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span lang="EN-US">

    『親有疾,藥先嘗』,父母生病的時候,都是兒女先嘗嘗看這個藥的熱度會不會太燙,不會太燙才端給父母吃。這也代表孝子面對父母生病的時候,他都是隨側(cè)在旁的照料。這個故事是來自于漢朝漢文帝,我們都知道「文景之治」,而文、景這兩位皇帝能把國家治理得這么好,根源也在以孝治天下。其實要把團體、把家庭帶好,甚至把國家?guī)Ш茫]有想象中那么復(fù)雜。文帝侍奉他的媽媽整整三年,母親病了三年,他都是這樣親手服侍湯藥,后來母親病情也好轉(zhuǎn)過來。

    那現(xiàn)代您有沒有聽過,父母生病時時隨側(cè)在旁的子女?一定有。因為就像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面說的,國家昏亂,你才看得出來誰是忠臣。當(dāng)人愈來愈不孝的時候,你也可以從中看到真正的孝子,他會不因時代的洪流,他會屹立不搖;也相信當(dāng)他能做出這樣的行為,他的父母的身體也會很快可以好轉(zhuǎn)。我們之前也提到,「孟宗哭竹」,由這一分真心感得那個筍子都長出來,他的母親吃了以后也特別歡喜,病就治愈了。

    在這條方面,我們會跟小孩說,現(xiàn)在母親生病了,你那個藥要不要先嘗?當(dāng)然假如母親吃中藥可以舔一下,會不會太燙;假如是吃西藥,可不可以「藥先嘗」?所以我們教《弟子規(guī)》,每一句你把經(jīng)義抓到了,但是要配合生活情境才行,不然到時候吃下去,他媽媽說:你怎么這么做?我們老師教的,「親有疾,藥先嘗」。所以,我們就進(jìn)一步引導(dǎo)孩子,你是端那杯白開水的時候,要考慮到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我們還會引導(dǎo)孩子去思考,就是當(dāng)父母生病的時候,或者有緊急狀況的時候,我們?yōu)槿俗优畱?yīng)該怎么樣去應(yīng)對?比方說媽媽剛好有高血壓,突然生病,倒下去了,這個孩子怎么辦?所以諸位朋友,危機處理,不是企業(yè)講危機處理,家庭也要有危機處理。你從小就教導(dǎo)孩子,面對一些緊急情況怎么去應(yīng)對,他就很懂得如何在緊急當(dāng)中要從容不迫的處理事情。

    那應(yīng)該在哪些方面要注意?藥物放在哪里?緊急的時候,怎么拿到這些藥?假如一堆藥在那里,情急之下找得到嗎?手忙腳亂。再來,急救的電話打多少?119、110,求救。再來,其它最親的親戚的電話,這些都要讓他隨時知道,讓他在遇到的時候懂得處理。甚至于是當(dāng)父母臥病在床,應(yīng)該怎么樣照顧,你都要讓孩子曉得,甚至于讓他有做的機會。相信他在做的過程他能夠做事愈來愈細(xì)心,愈能體諒到病患的痛苦在哪里,或者他的需要在哪里。所以,這是「親有疾,藥先嘗」。我們可以再把它推而廣之,教導(dǎo)孩子這些方法,這些態(tài)度。

    一個人生了病,除了要對治這個病之外,還應(yīng)該可以做哪些事,才能夠讓父母的病,甚至于親人的病好得愈快?這也是值得去思考。俗話說,「醫(yī)生可以醫(yī)病,不能醫(yī)命」,你看很多很有錢的人,他也不能長壽。所以人要能長壽,也要如理如法去求,天地之間,只要你如理如法去求都可以求得到。我們的前面的課程已經(jīng)提到了,財布施是得財富的真因,所謂萬法因緣才會生。

    一個人的聰明智慧怎么提升?法布施得聰明智慧,這一點我滿有體會的。我記得我要去考師范院校,就到補習(xí)班去補習(xí),那時候我也給自己一些期許,就是上課一上完就要馬上懂,也很專注,然后就坐在前三排。因為坐在前面基本上都是女同學(xué)多,然后我身高又高一點,所以后面的人都知道前面有個頭凸出來的同學(xué)。因為很多女同學(xué)她們的數(shù)學(xué)、物理、化學(xué)比較差,就常常會拿過來問我,我就常常花些時間,把她們不會的問題告訴她們。其中有一個我很熟的朋友就走過來,給我拍桌子,拍下去,他說:你教這個同學(xué)都教了一個多小時,你自己還要不要念書?他是看了看不下去了,你怎么把自己的時間耗那么多給別人?我就對他笑一笑,我說:其實我告訴她,我自己得到最多,因為她是要把這一題學(xué)會,我是必須要把她教會,那不一樣!我們的思考要愈清晰、愈深入。

    我教別人數(shù)學(xué),但是我自己很少去做很多題目,因為也沒時間,很多同學(xué)還做到其它的補習(xí)班的題目去了。結(jié)果后來考試,我第一年考試,數(shù)學(xué)考了九十分,滿分是一百分,考九十分。第二年考代課老師,都沒有讀,因為也沒時間,也考了八十八分;第三年再考,還是考八十八分。這個代表當(dāng)初你的法布施,當(dāng)初你很歡喜的把這些方法告訴別人,你自己的這種邏輯思惟的能力就愈來愈上升。所以確確實實,法布施得聰明智慧。

    由于這樣的體會,我常常會問朋友一個問題,我說記憶力是不是跟年齡成反比?有沒有?沒有。一般都會說活得愈老,記憶力怎么樣?衰退下來。活得愈老記憶力愈衰退是結(jié)果,原因在哪里?不用了。還有沒有?煩惱太多!每天都烏云密布,想到最后都想不起來了!所以人的記憶力為什么衰退?你不用它,又一大堆煩惱,當(dāng)然就愈來愈衰退。李炳南老師九十七歲講課的時候要不要翻書?不要!對!所以,我從二十五歲那個時候開始接受圣賢這些經(jīng)典,也很認(rèn)真在學(xué)習(xí),我的記憶力一直都保持在這樣的水平。確確實實,法布施可以得聰明智慧。而且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我們要知道,孟夫子給我們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好,這個是財施,第二個是法施。

    最后一個,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笩o畏」就是讓別人免于恐懼,這個叫無畏。我們舉個最實在的例子,最真實的例子,新加坡一百零六歲的許哲女士。她不斷的幫助別人去免于這些病痛,甚至是生活的苦痛,她都是主動去幫忙。她是五十幾歲才去學(xué)當(dāng)護(hù)士,那一分精神真是讓我們很感佩。她時時都在幫助別人,都在解決別人的痛苦,所以她就得什么?健康長壽。一百零六歲走路很快,講起話來也很有精神,都看不出來已經(jīng)一百多歲了。所以,真理是要透過我們自己去印證,這樣你的信心才會很足。

    剛好在我去澳洲之前,我的爺爺(那時候八十四歲)中風(fēng)了。他中風(fēng)的時候,半夜,我們趕到醫(yī)院去,結(jié)果醫(yī)生就說:八十幾歲,我們不敢給你動刀,但是因為是整片的血管都塞住了﹙一般中風(fēng)是怎么樣?是一條!這是整片血管塞住了﹚,所以你們等著辦后事。我父親還有我這些叔叔、姑姑都很孝順,面對這個突如其來,因為我爺爺也沒什么心臟病,長得高高瘦瘦的,看起來也身體很好,但是其實已經(jīng)有癥狀出來,只是沒有注意到。因為那段時間,我爺爺他就覺得頭暈,因為也沒想到,他也沒有高血壓,頭暈,就想應(yīng)該是感冒,所以這個癥狀就沒有發(fā)現(xiàn)。

    我看爸爸還有這些長者也都慌了,這個時候我就跟我爸爸說,我說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說:爸,你現(xiàn)在要拿五萬塊錢給我,一定要是我爺爺?shù)腻X,因為拿他的錢去做無畏布施,對他的幫助最直接。當(dāng)然我父親也滿信任我的,就拿給我。然后我到加護(hù)病房,去的時候我就跟我爺爺溝通,我說:現(xiàn)在貧苦的人、面臨饑餓的人相當(dāng)多,我們還有余力可以幫助他們。結(jié)果我爺爺就點頭,話都講不出來了。我就趕快拿錢去做國際賑災(zāi),去幫助這些困苦的人。結(jié)果加護(hù)病房住了五天,我爺爺就移到普通病房。所以確實你要去印證。

    后來出了普通病房,醫(yī)生又說:八十幾歲的人中風(fēng),不可能會走了,你們要做好準(zhǔn)備。結(jié)果那時候我已經(jīng)辭掉工作要到澳洲去念書,我就跟我爺爺相約,我說「下一次我回來,你要走給我看」,跟我爺爺有這樣的約定。后來我過去以后,因為凈宗學(xué)院在培養(yǎng)很多弘揚圣賢學(xué)問的這些老師,所以我也帶了些錢去那里布施,也是以我爺爺?shù)拿x把它捐出去。剛好捐完當(dāng)天,我打一通電話給我媽媽,我媽媽說:你爺爺今天會走路了。所以很多真理,我們絕對要用至誠的心去求證,絕對圣人不可能講妄語的?!赣H有疾,藥先嘗」,除了治他的病之外,還要治他的命,當(dāng)一個人的無畏布施愈多,身體才能愈健康。

    『晝夜侍,不離床』,這是一種孝子至誠的心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當(dāng)然你身體假如不大好,也不要硬撐,該休息的時候休息一下。但是只要父母需要你,你馬上就可以知道就好,你也可以睡在旁邊,然后拿一根繩子綁好,只要你母親或父親需要,拉一下,你就起來。我們要懂得變通,你不要說漢文帝都不睡,我也來學(xué),不需要這樣。

    『喪三年,常悲咽』,這個是指父母已經(jīng)去世了。在《孝經(jīng)》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誨,提到了「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我們用恭敬心,用一種讓父母歡喜的心去奉養(yǎng)他;「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yán)」,就是在辦喪事的時候,我們要感懷父母的恩德,在祭祀的時候要很莊嚴(yán)肅穆,不忘父母的教誨,這是一個孝子應(yīng)該盡的本分。所以喪禮的時候,我們也要辦得莊嚴(yán)肅穆,不要吵吵鬧鬧。有時候辦喪事還請一大堆人來幫忙哭,這個有沒有意義?哪有什么意義!應(yīng)該是父母的恩德常常記在心上。而且歐陽修有一句很好的教誨,他說「祭而豐,不如養(yǎng)之薄也」,祭祀再祭得多好,不如在父母生前好好奉養(yǎng),更有意義。生前不奉養(yǎng),死的時候花一大把錢,那真是太顛倒了!

    所以我們現(xiàn)在父母健在,要非常珍惜,好好奉養(yǎng);父母走了,我們也會覺得很踏實、很安慰,畢竟我們已經(jīng)盡力了。古代有一句名言,「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樣的遺憾絕對不要再發(fā)生在我們的身上。如果您的父母已經(jīng)離去了,您可不可以再盡孝心?當(dāng)然可以,只要你盡心盡力「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就能「以顯父母」。而且我們又盡心盡力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讓我們家族的血脈能夠愈來愈好,這也可以告慰父母在天之靈。所以喪禮辦得莊嚴(yán)肅穆,可以依照父母的心愿來做。而在喪禮當(dāng)中,我們也是所有的家族,緬懷我們的父母這一生對這個家族所做的貢獻(xiàn),也有父母對我們這個家族的期許,透過喪禮來傳達(dá)。

    「喪三年」,這個「三年」是古代的禮儀,要服喪三年的時間。「常悲咽」,很多的人就依照這個文字來解,他說:要哭三年,那不累死了!所以依文解義,圣賢人都喊冤枉!這個「常悲咽」是一個孝子自然而然就會有這樣的情緒。因為孝子幾十年來念念都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當(dāng)父母一離去,他很難接受,只要又想到父母,他的眼淚忍不住就掉下來,所以「常悲咽」。

    因為有這種感懷之情,才會『居處變,酒肉絕』,所以「禮」其實是發(fā)自一個人的內(nèi)心,自然做出來的。父母都離去了,他還會去花天酒地嗎?不可能的。父母去世了,所以「居處變」,自然而然對那些揮霍、那些酒肉就不想吃,所以「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這個「祭」就是每年固定的時間祭祀父母,這是我們中國人很好的美德,所以有宗祠?!吨熳又渭腋裱浴芬蔡岬?,「祖宗雖遠(yuǎn),祭祀不可不誠」,《論語》也提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人只要常常想到就是因為有父母、就是因為有祖宗,今天才有我們,時時有這樣感恩的心,人心就會很厚道。

    祭要盡誠,每次的祭祀不一定要搞得很復(fù)雜,但是我們一定要持之以恒,做給我們的孩子來學(xué)習(xí)。有位父親,他也是侍奉父母很孝順,后來父母走了,他固定時間都去掃墓,他的兩個孩子都看在眼里。幼兒園有一天發(fā)了他們一人一顆糖果,都是很好吃的糖果,小孩子沒有當(dāng)場把它吃下去,反而拿回家里拿給他爸爸。他父親看了也很感動,然后兒子就說:爸爸,爺爺奶奶在的時候,你每次有東西都會先給爺爺奶奶吃;縱使?fàn)敔斈棠桃呀?jīng)去世了,你也都常常還帶東西去祭祀,今天我們學(xué)校發(fā)了兩顆糖果,也給爸爸先吃。所以這是上行下效。

    『事死者,如事生』,侍奉父母的態(tài)度跟生前絕對沒有兩樣。父母對我們的期許跟教誨,絕對不會因為父母離去而有所改變,甚至要更加的努力才對,要對得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有一位小朋友,剛好他的外婆去世了,他們就坐在靈車上面,他的舅舅端著他外婆的骨灰。在這個路上比較顛簸,他的舅舅馬上跟開車的人說:你開慢一點,因為我母親不習(xí)慣坐快車。這個孩子看了也很感動,回到學(xué)校就跟他們老師說:老師,我舅舅這個行為是不是「事死者,如事生」?所以諸位朋友,不要小看,孩子是很有悟性的。

    我們「入則孝」經(jīng)文就講到這邊。教孩子「孝」有很多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好好在生活當(dāng)中去應(yīng)用。我們來思考一下,教孩子孝,有哪些重要的方法,我們把綱領(lǐng)抓到。最重要是什么?「以身作則」!標(biāo)準(zhǔn)答案,來,給自己掌聲鼓勵!以身作則,這個太重要。教孝,第二個要「親師合作」。老師也教,家長在家里又配合,孩子行為很快就能循規(guī)蹈矩。所以我們在深圳的幼兒園,他們家長每個禮拜都上一節(jié)家庭教育課,都上《弟子規(guī)》,一句一句學(xué)習(xí)。所以這些家長跟老師就配合得很好,孩子行為的轉(zhuǎn)變就特別快,因為老師跟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是最有影響力的。你看小孩子小時候,開口閉口都是什么?「我爸爸說」、「我媽媽說」。上了幼兒園說什么?「我們老師說」。所以這么好的機會要好好利用,親師合作。

    再來,要「夫妻配合」。老師教得少,沒關(guān)系,因為老師不一定懂教孝的重要,當(dāng)然,當(dāng)老師不懂的時候,你應(yīng)該怎么樣?要拿著《弟子規(guī)》去跟老師講。因為社會是一個互動,我們都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們在??诤芏鄬W(xué)校的推動,是家長去帶動的。當(dāng)老師還沒教,我們要趕快教,那夫妻就可以配合。因為你當(dāng)媽媽,假如你跟你兒子說:兒子,媽媽生你很辛苦,你要孝順我。你講不講得出口?好象覺得怪怪的,總不能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這個時候可以父親來教孩子要孝順母親,爸爸就說:兒子,你可以不要孝順我,但是你一定要孝順你媽媽。為什么?因為你媽媽當(dāng)時懷孕的時候多辛苦,每天在那里嘔吐。你就把母親所有的辛勞,都把它娓娓道來,你講得愈真誠,你兒子可能聽到一半,眼淚都掉下來,他知恩就能夠報恩!你可不能說:蔡老師,那一段我都不知道,我都去忙了。這樣當(dāng)先生不合格,也是要多陪陪太太。所以先生這么講,就可以讓孩子對母親的恩德懂得去觀照,懂得去珍惜。

    太太要幫誰講話?幫先生講,要告訴孩子,父親工作很辛苦,讓他去體會父親每天的辛勞,他自然而然對父親生起恭敬的孝心。你有沒有幫你先生講過好話?要講!這樣他才會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辛勞。有些女士不只沒有講先生的功勞,有時候還會在孩子面前數(shù)落自己的先生,「你這個爸爸.」,這樣的言語犯了兵家大忌。這樣的言語會產(chǎn)生什么不好的影響?孩子對父親的恭敬一點一滴消退。今天不管你先生有做哪些不好,我們要做到「隱惡揚善」。你都凈挑不好的,孩子對他父親根本就不尊重。當(dāng)孩子對父親不尊重,父親能不能感受到?他說:太太瞧不起我,連孩子都瞧不起我,好,那我就壞給你們看!可能無形當(dāng)中都把他往家庭外推了。人一定都是好壞參半,在這個時候你常常都是說你父親有哪些很好,孩子就對父親說:爸爸你那里很好,你這里也很好。父親一看到兒子這么瞧得起我,那我應(yīng)該更珍惜,更奮發(fā)圖強,要對得起兒子的這一分支持,自然而然他就會往好的去發(fā)展。所以教孝還可以夫妻共同來配合。

    還有,在家庭里面教育的原則要一致,也就是要有共識。假如先生跟太太教育孩子的原則不一樣,那孩子聽誰的?假如爺爺奶奶又加進(jìn)來,那就變幾頭馬車?那個時候孩子會聽誰的?孩子一定挑那個躲在他后面就沒事的那個的,這時候就不好教了,所以確確實實要多溝通才行。有一位女士,她也是自己默默先教《弟子規(guī)》,也沒有說「公公你要怎么做」、「先生你要怎么做」,她沒有這樣,她先自己把孩子一點一滴去教。剛好有一次她的兒子到他爺爺?shù)姆块g,然后就跟他爺爺說:爺爺,我這個可不可以打開來看一看?他爺爺突然覺得這個孩子這么小,居然這么有禮貌,他說:誰教你的?他說:媽媽教我的,媽媽說「事雖小,勿擅為」。他公公一聽了很高興,馬上就去跟他兒子說,他說:媳婦很用心教孩子,你要跟她好好配合。所以公公還幫她說話。他們家每一天早上起床是放《弟子規(guī)》的讀誦帶,一起起床。

    自助而后人助,用我們的真誠付出,自然而然就能夠讓身旁周遭的人慢慢取得共識。好,我們這一節(jié)課就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xué)習(xí)培訓(xùn)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wǎng)·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wǎng)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wǎng)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guān)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