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正文
                                        家家都需要的家庭教育——這是一次幾代人享用不盡的充電之旅(視頻)

                                                   解讀:家庭教育現(xiàn)代化和家庭教育十大理念(視頻)

                                                       家庭教育是專業(yè)的,可以提升我們育人素養(yǎng);

                                                       家庭教育是樸素的,可以服務(wù)于每一位家長;

                                                       家庭教育是實用的,可以解決身邊具體問題;

                                                       家庭教育是科學的,可以改變我們生存現(xiàn)狀。

                                                                                                   ——顧曉鳴

                                               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上免費學堂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課程目錄

                                            《家庭教育顧問、指導師(中、高級)》專業(yè)化課程目錄匯總

                                               《家庭教育顧問、指導師(初級)》專業(yè)化課程目錄匯總

                                                         班主任家庭教育專業(yè)化課程》目錄匯總

                                                               試聽課程: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素養(yǎng)

    影響孩子一生的36種好習慣(序)

    (2008-10-29 20:07:00)   [編輯]
                                轉(zhuǎn)自顧曉鳴網(wǎng)絡(luò)工作室
    (連載,共36篇,下同)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編著:唐偉紅 崔華芳
     
    注:本資源收錄全完是為推動公益性的家長和孩子成長博客提供服務(wù)。特此說明。
     
    教育應(yīng)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fā)展。應(yīng)該使每個人尤其借助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yǎng)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yīng)該做的事情。

    ——《學習——內(nèi)在的財富》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于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的呢?”

    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u1:p>

    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為什么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里,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所有在場的人對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回答報以熱烈的掌聲。事實上,大多數(shù)科學家都認為,他們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他們的良好習慣。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偉人之一。作為科學家、作家、外交家、發(fā)明家、畫家、哲學家的富蘭克林博學多才,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導美國走上獨立之路。富蘭克林的成功也是來自于他對習慣的運用。

    富蘭克林在年輕時就發(fā)明了一種方法,他首先列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個條件:節(jié)制、沉默、秩序、果斷、節(jié)儉、勤奮、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純潔和謙遜;然后,富蘭克林決心獲得這13種美德,并養(yǎng)成習慣;為此,他設(shè)計了一個成功記錄表,每一項美德占去一頁,畫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時若發(fā)現(xiàn)有當天未達到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就是把這些美德化為習慣使富蘭克林走向了成功。

    富蘭克林在79歲時,把自己的一生記錄在了自傳當中。在那本不朽的自傳中,富蘭克林花了整整15頁紙,特別記敘了他的這一偉大發(fā)明,他認為,他的一切成功與幸福都來自于這個偉大的發(fā)明,那就是對習慣的控制。富蘭克林在自傳中寫道:“我希望我的子孫后代效仿這種方式,有所收益?!?u1:p>

    事實正是如此,習慣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你也許聽說過“林旺”的故事。

    林旺是一只小象,它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放進了動物園,鼻子被一根鏈條拴在了木樁上。

    有一次,林旺想掙脫鐵鏈到猴山看看猴老弟,沒想到用力過猛,鐵鏈把鼻子掙得生疼。“哎呀,這條鐵鏈太牢了!”林旺含淚舔著自己流血的鼻子,心想:“我這頭小象是掙不開這條鐵鏈的。”

    半年后,林旺又想到大街上去轉(zhuǎn)轉(zhuǎn),一掙鏈條,又把鼻子掙得生疼,它又想:“我這頭小象是掙不開這條鐵鏈的?!苯?jīng)過兩次的失敗,林旺再也不敢去掙那條鐵鏈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林旺長成大象了。這時候的林旺完全可以掙脫鐵鏈到外面瀟灑走一回了,但是,經(jīng)過前兩次的失敗,林旺已經(jīng)習慣性地認為自己是不可能掙脫這條鐵鏈的,它再也不想到外面去玩了。終于,林旺老死在象房里了,直到死,林旺也沒有實現(xiàn)瀟灑走世界的愿望。

    可見,習慣決定了林旺的一生碌碌無為。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yīng)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

    1998年,世界巨富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應(yīng)邀到華盛頓大學演講,當學生們問“你們怎么變得比上帝還要富有”時,巴菲特的回答是:“非常簡單,原因不在于智商。為什么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己發(fā)揮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習慣、性格和心態(tài)。”比爾·蓋茨聽后也表示十分贊同。由此可見,很多成功人士都非??粗亓晳T的作用和影響。

    那么,什么是習慣呢?

    在最新版的《新華詞典》中,對于“習慣”是這樣釋義的:“長時期養(yǎng)成的不易改變的動作、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等。”事實上,廣義的習慣不僅僅是動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會風尚性的,還包括人類所有的優(yōu)點。甚至包括“善良”“仁愛”這樣永恒的主題,也需要進行不斷修煉,才會真正化為行動性的習慣。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币馑季褪切r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guī)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yīng)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fā)生作用了?!?o:p>

    確實,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yè)上的成功都至關(guān)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累?!笔聦嵣?,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fā)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一個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葉圣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比~圣陶先生非常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20世紀40年代,葉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理念,并專門寫了《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等文章。

    培養(yǎng)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學美國,師從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大師杜威。歸國后,他終身致力于中國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實踐經(jīng)驗都十分豐富。

    陶行知認為,兒童期是人格和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他在《創(chuàng)設(shè)鄉(xiāng)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寫道:“從福祿倍爾發(fā)明幼兒園以來,世人漸漸地覺得幼兒教育之重要;從蒙臺梭利畢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漸漸覺得幼稚園之效力;從小學注意比較家庭送來的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zhì),世人乃漸漸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給他建立得穩(wěn)。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yǎng)得好,以后只要順其自然,自然成為社會的優(yōu)良分子;倘使培養(yǎng)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決了不易變?!?o:p>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一、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yǎng)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笔聦嵳侨绱?,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在家里,父母應(yīng)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

    陶行知先生認為,各種知識和技能學習最好在生活中進行,習慣培養(yǎng)更應(yīng)該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寫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lǐng)……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是學校,生活即是教育?!?o:p>

    德國哲學家康德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養(yǎng)成了嚴謹?shù)纳盍晳T。據(jù)說,他每天散步要經(jīng)過鎮(zhèn)上的噴泉,而每次他經(jīng)過噴泉的時候,時間肯定指向上午七點。這種有條不紊的作風正是哲學家嚴密思維的根源??梢姡己玫纳盍晳T對于一個人的成功起著積極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個小朋友叫陽陽,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陽陽從小就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對陽陽非常寵愛。他們對陽陽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當陽陽進入幼兒園時,還不會獨自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睡覺……陽陽在生活中根本就沒有學到良好的自理習慣!這時候,陽陽的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把陽陽接到家中,對陽陽進行生活習慣的訓練。

    由此可見,生活即教育,父母應(yīng)該積極為兒童創(chuàng)造適宜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父母應(yīng)當經(jīng)常在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面給兒童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表現(xiàn)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為和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經(jīng)常這樣以身作則,這種長期熏陶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養(yǎng),通過日積月累,讓兒童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二、好習慣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

    在實踐中養(yǎng)成習慣,要不斷身體力行,使習慣成自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非常重視在做中學。因此,他主張在做中養(yǎng)成習慣,即在實踐中養(yǎng)成習慣。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寫道:“我們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獲。”

    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要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身體力行、躬行實踐,才能“習慣成自然”,收到相當?shù)男Ч?o:p>

    什么是“習慣成自然”呢?

    葉圣陶是這樣解釋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是那樣的意思?!彼e例道:“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o:p>

    “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說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說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o:p>

    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的結(jié)果。現(xiàn)代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美國著名數(shù)學家維納,在回憶父親對他早期學習習慣的嚴格訓練時說:“代數(shù)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困難,可父親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精神不得安寧,每個錯誤都必須糾正。他對我無意中犯的錯誤,第一次是警告,是一聲尖銳而響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馬上糾正,他會嚴厲地訓斥我一頓,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個能干的人,可是他們到后來一事無成。因為這些人學習松懈,得不到嚴格紀律的約束。我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正是這種嚴厲的紀律訓練。”父親嚴格的訓練,終于使維納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成為譽滿全球的科學巨人。

    三、要抓住教育的關(guān)鍵期

    自從奧地利動物心理學家洛倫茲發(fā)現(xiàn)動物行為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并榮獲諾貝爾獎后,人類廣泛地開展了對自身各種能力與行為的發(fā)展關(guān)鍵期的研究。

    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有一個關(guān)鍵期的問題。幼兒園和小學是培養(yǎng)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關(guān)鍵期,而到了中學,就是改造習慣時期了。

    在兒童時期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孩子可以受益終身;在兒童時期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有可能終身受到傷害。因此,在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兒童的關(guān)鍵期。如果錯過關(guān)鍵期,對習慣的改造將要比塑造艱難得多。抓住關(guān)鍵期進行習慣的培養(yǎng),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下表是一些兒童習慣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期。年齡2歲3歲3歲半4歲4歲半5歲5歲半6歲習慣計數(shù)能力規(guī)則意識觀察力語言能力交際能力生活觀念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要使孩子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現(xiàn)的行為。例如,孩子第一次罵人的時候,他并不是道德驅(qū)使,而是覺得好玩。這時候,孩子會觀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yīng)。如果成人的態(tài)度是冷淡的、嚴肅的,孩子就會明白:“大人不喜歡我的這種行為?!庇纱?,他會減少這種行為。如果這時有成人對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出贊揚、夸獎或者高興地笑等反應(yīng),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受到成人喜歡的,由此,他會增加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從而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關(guān)鍵期來教育孩子。

    四、好習慣要培養(yǎng),壞習慣要糾正

    對于父母來說,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更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因為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具有自然的驅(qū)動力和心理慣性,有時候就算沒有外部條件,習慣行為也同樣可以做出。許多孩子有時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習慣,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復不良的習慣。這時候,父母要幫助孩子抑制和糾正壞習慣。

    那么,什么是壞習慣呢?葉圣陶認為,習慣不嫌其多,但有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習慣多多益善。這兩種習慣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和妨害他人的習慣。

    什么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呢?葉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習慣的養(yǎng)成來說明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害處。他說:“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但這些習慣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形成的,要逐漸養(yǎng)成。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候,多少需要一些強制工夫,自己得隨時警覺,直到‘習慣成自然’,就成為終身受用的習慣??墒侨绻鹣葲]有強制與警覺,今天東、明天西,今兒這樣,明兒又那樣,就可能什么習慣也養(yǎng)不成。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一種習慣,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這就是不養(yǎng)成什么習慣的習慣,最要不得。” 這種習慣與其他種種習慣沖突,一旦養(yǎng)成,其他種種習慣就很少有養(yǎng)成的希望了。

    什么是“妨害他人的習慣”呢?葉圣陶舉例說:“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上來了,噗的一聲吐在地上;這些好像是無關(guān)緊要的事,但這既影響他人學習和工作,又可能傳播病菌,一旦習以為常,就成為一種妨害他人的習慣?!?o:p>

    妨害他人的習慣是惡劣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根源。如果一個人不明了自己與他人的密切關(guān)系,不懂得愛護他人,一切習慣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惡人。

    對于好習慣要培養(yǎng),壞習慣要糾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的公式是: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例如,在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習慣時,可結(jié)合孩子興趣特點先選擇故事書,由淺入深,由短到長。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yè)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里卻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yè)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yè)時出來三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家長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yè)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

    另一位家長的做法更有意思。他的孩子看書寫字的習慣非常不好,經(jīng)常是眼睛離書本非常近。他擔心孩子會患上近視,非??鄲?。后來,他去咨詢一位教育專家。教育專家問這位家長,孩子有什么特別的好惡。這時,他想起孩子對大蔥的氣味非常敏感。于是,教育專家指導家長把大蔥的液汁涂在桌面上,并告訴這位家長,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看書寫字的好習慣。這位家長將信將疑,但還是按教育專家的意思去做了。果然,這個方法真的有效。原來,孩子在寫字的時候,一旦頭低得接近桌面,他的眼睛就受不了大蔥的刺激而流淚,從而不得不抬起頭。久而久之,孩子真的糾正了壞習慣。

    這種方法是教育學上所說的“厭惡法”,這種厭惡法不僅可以糾正孩子在行為上的習慣,而且對糾正孩子某些心理上的壞習慣也有較好的作用。

    當然,糾正孩子不良的習慣不僅需要行為的弱化,還需要大人們配合做一些思想工作,如心理輔導和正向誘導,各種方法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配合,壞習慣是可以消除的。

    五、糾正孩子壞習慣要有毅力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wù),這種債務(wù)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chǎn)的地步?!贝_實如此,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一種壞習慣,他將一輩子受這種壞習慣的折磨。

    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也就是說,教育孩子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至少要21天的時間。但是,如果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一種壞習慣,要糾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卻比21天要多。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

    事實上,在糾正孩子壞習慣時,父母應(yīng)該直接提出壞習慣的不良影響,并以此觸動孩子的心靈,這樣糾正起來相對容易得多。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有一次,保爾參加青年團員們的爭論:人能不能克服已養(yǎng)成的習慣,如吸煙?保爾說:“人應(yīng)該支配習慣,而不是習慣支配人?!?o:p>

    當時有位青年嘲笑說:“保爾就會說漂亮話……問他自己抽不抽煙?抽的。他知不知道吸煙沒有好處?知道的??墒墙涞裟亍纸洳坏??!?o:p>

    保爾聽后,馬上將口中正抽著的煙卷拿下來揉碎,說:“從今天以后,我絕不再抽煙。”從此,保爾戒掉了幾乎是從兒童時代就養(yǎng)成的抽煙習慣。

    壞習慣難以改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決心不大、毅力不強。富蘭克林說:“習慣就利用輕忽,嗜好有時比理由還強硬?!睂τ诔闊熯@個壞習慣,不少煙民都想改,但為什么有的改掉了,有的改不掉?關(guān)鍵是不僅要認識到壞習慣的危害,而且要痛下決心去改。這樣,諸如吸煙、酗酒、隨地吐痰等不好的習慣,都是可以改掉的。

    教育學家威廉·坎寧安說過這樣一個寓言:

    一個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個聲音對他說:“撿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會又高興又后悔的?!?o:p>

    這個人彎腰撿了一把卵石放進口袋。

    第二天,當他將手伸進口袋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鉆石、綠寶石和紅寶石。他感到非常高興,不一會兒,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興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沒有多拿一些。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家長今天怎樣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習慣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樣,你現(xiàn)在多培養(yǎng)孩子一些好習慣,明天的孩子就會得到鉆石、綠寶石和紅寶石。那時,作為家長的你,會和寓言里的這個人一樣,又是高興,又是后悔。高興的是,你的孩子擁有一些良好的習慣,后悔的是,你其實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更多的好習慣。所以,為什么不從今天開始為孩子多撿一些卵石呢?明天,這些卵石將變成孩子一生的財富,讓他幸福一生。

    做人的習慣做人的習慣

    教育實踐家馮恩洪曾經(jīng)說過:“我們的教育要教會孩子什么?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要引導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后是做學問。”

    每一個孩子首先要學會做人,他才可能去做事、學習、與人交流。

    做人的教育,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孩子為人的正確態(tài)度和品格。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的為人態(tài)度和品格進行教育,孩子無疑會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習慣,這些習慣將直接影響孩子與人交往。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wǎng)·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wǎng)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wǎng)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guān)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