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4-7 15:56:00 | By: gxmgxm ] |
0
禮貌既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社交的技巧,它是通過識別和模仿講禮貌的父母而獲得的,禮貌必須用文雅的方式給予,但父母經常是粗魯的教孩子講禮貌。 六歲的小羅剛剛收到一分包好的禮物,他充滿著好奇地把盒子敲開,想看看里面是什么。 母親“小鑼,住手!你把禮物弄壞了,收到禮物你應該說什么?” 小羅生氣的“謝謝你!” “這才是好孩子?!?/span> 母親可以不那么粗魯的,更有效的教給孩子懂禮貌。她可以說, “小李阿姨,謝謝你送來這么可愛的禮物,”我們相信,這樣小羅就會跟著母親說謝謝的。假使他沒有這么做,母親可以在以后和他在一起采用社交理解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母親可以說“小倆一很周到地想到了你,還給你帶來了禮物,讓我們給他寫一封感謝信吧,我們記得他,他會很高興的?!?/span> 這種方法比直接譴責更有效。 當孩子打斷大人的談話時候,大人常常生氣,“不要這么粗野,打斷別人的談話時不禮貌的!”可是,被打斷話的人也是不禮貌的。這樣講也許會好些, 孩子知道我們不愿意在別人家里譴責他們,于是就調皮搗蛋起來。讓主人在自己家里制定規(guī)矩,強制孩子執(zhí)行的方法,能夠使他們的行為有所收斂。
責任心與獨立性 父母們在到處尋找教給孩子具有責任心的方法,很多家庭希望孩子做些家務事來解決這個問題,家務事對理家來說是重要的,但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可能并沒有什么積極的效果。強制孩子去做家務事,對他性格的形成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內心的座右銘 讓我們表示我們了解,讓我們不用無意識的批評或定罪的話語來表示我們了解。 當孩子從學?;氐郊依锏臅r候,沉默不語,行動遲緩,拖著腳步走路。我們從他的腳步聲中就能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按照我們的座右銘,我們不要用批評性的評語開始我們的談話。如: “這壞脾氣的人怎么了” “那是一種什么表情呀?” “你干什么了,得罪好朋友了?” “你今天闖了什么禍?” 既然我們對孩子內心的反應是感興趣的,我們就要避免使用引起孩子內心憤慨和怨恨的評語。這種評語會造成他希望整個世界毀滅的想法。 父母可以用一下任何語言來表示了解: “發(fā)生了使你不高興的事情了?” “對你來說,今天不是個好日子?!?/span> “有人為難你吧?!?/span> 這些話語比這樣一些問題要好些。如: “你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問話帶來的是驚訝,陳述帶來的是同情。
發(fā)言權與選擇 食物 甚至一個2歲的孩子,我們可以問他,要半杯牛奶還是要一滿杯。 我們應該是孩子審慎的面對許多他必須加以選擇的情況。父母挑選一些情況,孩子做出選擇。 我們不要去問一個年齡很小的孩子: “你早餐想吃什么?” 可以問他: “你想吃炒雞蛋,還是想吃煎雞蛋?你的面包要不要烤?你的麥片要熱地還是涼的?” 這帶給孩子的是他對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責任感,他不是接受吩咐的機器,而是一個塑造自己生活的參與者。從父母的態(tài)度中,孩子應該得到一個清晰的啟示: 父母提供茶、牛奶、甜餅——選擇是我的責任。 孩子吃東西的問題,常常是母親太遷就孩子最初的口味所造成的。他們嘮叨孩子不吃特別的蔬菜,并告訴他們(相當不科學的)蔬菜對身體各個器官都是最有益處的。母親對食物沒有強烈的感情,對孩子是最有益處的。他共給孩子有一定的質量,可口的食物,并新人孩子會根據自己食欲的要求吃多或吃少,除非它與服藥相沖突,很清楚,吃是孩子責任范圍以內的事情。
衣著 關于為孩子買衣服,決定需要怎樣打扮和決定花多少錢,這是我們的責任,在店里,我們選擇幾種樣式——價格和樣式上都是我們能接受的,孩子從中選擇他比較喜歡的。甚至一個6歲的孩子,在給他買短襪和襯衣時,可以由他從我們?yōu)樗x擇的那些中間選擇。而在許多家庭里,在為孩子買衣服時候,孩子沒有得到這方面的經驗和發(fā)展這方面的技能。事實上,連有些成年人沒有妻子或母親陪同選擇,也不能為自己買上一套衣服。
熱別是年齡大的孩子,我們應該允許他有和他的朋友們的水平差不多的衣服,一個男孩子在班里穿著一雙皮鞋,而那一年卻時興運動鞋,那么就會爆發(fā)一場攻擊和嘲笑,父母應該知道什么在孩子中被認為是“古板的”“冷門”。 關于衣著方面的責任范圍可以這樣說: 我們給孩子個選擇的范圍,他們自己具體的加以選擇。
家庭作業(yè) 從一年級起,父母對孩子的家庭作業(yè)的態(tài)度應該嚴格的認為是孩子和他老實的責任。對孩子的家庭作業(yè),父母不應該老到,也不應該監(jiān)督孩子做作業(yè),或者替他核對,除非孩子要求你這樣做。父母因該這樣說: “家庭作業(yè)是你的責任,家庭作業(yè)是你的事,工作是我的事。” 家庭作業(yè)的價值在最初幾年里,不應該估計過高,有許多好寫小病不留作也給年齡小的孩子,而這些小學生和那些為家庭作業(yè)努力奮斗的6、7歲的孩子比,似乎是同樣的聰明。 家庭作業(yè)的主要價值是給孩子以獨立工作的經驗。 父母直接對孩子進行幫助,可能只會使孩子感到他自己無能。間接的幫助卻有好處! 例如,我們可以保證孩子有一個比較安靜的讀書環(huán)境;有些孩子在做作業(yè)時,喜歡靠近大人,也許可以允許他在廚房或餐廳坐,這是要少評論他的坐姿,外表或者對家具的愛護。有些孩子可能咬鉛筆,搔腦袋或搖椅子才能做得好些,不要評論和限制,否則會增加他的挫折,干擾她的腦力勞動。 偶爾我們可以講明白一個觀點或解釋一個句子,可要避免像這樣的評語: “你如果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你就會記住布置的作業(yè)?!?/span> “你如果專心聽老師講了,你就該知道作業(yè)怎么做?!?/span> 我們對孩子的幫助要少,但又要充滿著同情,寧肯多聽少將,我們給他指出路來,但是希望他用自己的力量去達到他預訂的目標。 父母對學校和老師的態(tài)度可能影響孩子對家庭作業(yè)的態(tài)度,如果父母習慣性的責怪學校和瞧不起老師,孩子自然就會得出明顯的結論來。 父母應該支持老師,支持他對家庭作業(yè)的一些規(guī)定。當老師要求很嚴格時,就給父母一個極好的機會表示同情她這樣做: “這是不容易的一年——這么多工作。” “聽說他對家庭作業(yè)特別嚴,我想這一年他的工作會很多?!?/span>
音樂 音樂是使孩子放松的一種最重要的途徑:它消除憤怒,解除緊張,賦予歡樂。 父母經常不從這種觀點來看音樂教育:他們大部分注重旋律重現(xiàn)的技巧,這種趨勢不可避免地要對孩子的演奏和個性進行評價和批評,結果是經常出現(xiàn)北上的情況:孩子試圖放棄他的音樂課程,躲避他的老師,停止音樂事業(yè)。 當孩子練習時,父母不要嘮叨。別去提醒他樂器值多少錢,爸爸是怎樣賺錢難,這些語句將使孩子感到內疚和憤慨,既不能使他們產生音樂感,也不能使他們對音樂發(fā)生興趣。 父母應該避免對孩子“偉大”的音樂才能做出預言: --只要你用它,你是有驚人的才能的 --只要你努力,你牛能成為第二個馬友友 當孩子知道他的困難為人所了解,得到人們的正確評價時,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6歲的小林,當他上到第三課時,必須學會一種新的技巧:用上受彈奏八度音。老師對這個練習熟練的作出示范,說“這很容易,你試試”小林很勉強的、笨拙的深處他的指頭,不大成功的模仿著他的老師。當他下課回到家里后感到很泄氣。 在他練習的時候,母親說“用一只手彈奏八度音階不容易,用兩只手會更難一些?!毙×中廊煌饬?,他在鋼琴上慢慢的翻開樂譜,用適當的手指彈奏起來。母親說, “我聽到正確的樂曲了,見到正確的指法了?!?/span> 小林十分滿意的回答說:“這很難?!?/span> 那天他繼續(xù)不斷地練琴,遠遠超過了規(guī)定的時間。
孩子從對他的困難表示同情和理解中所受到的鼓舞,比對他的勸告,表揚或給他以現(xiàn)成的、直接的解答要更大。 零花錢 零花錢怎樣給公平合理? 關于這個問題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孩子的零花錢應與我們的預算相配合。不管鄰居的水準怎
|
相鄰博客
- 父母與子女 ——最優(yōu)教養(yǎng)法實例解說[1] [2008-10-30 10:27:00]
- 父母與子女——最優(yōu)教養(yǎng)法實例解說[2] [2008-10-30 10:55:00]
- 清醒爸爸的家教16條(1) [2008-10-30 11:23:00]
- 清醒爸爸的家教16條(2) [2008-10-30 11: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