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成功秘訣:三流文人 + 痞子精神 (2008-03-07 12:52:08)
由三流文人用痞子精神創(chuàng)立的小型學校,不見得遜色于森嚴體制下的巍峨“大”學。那里的“大”僅僅指代校園、教學樓、擴招人數(shù),與兼容并蓄、自由廣博完全無涉。
“新東方成功秘訣:三流文人+痞子精神”這句話出自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先生。一次高管會上,老俞請來馮侖先生講話。馮先生談笑風生,妙語連珠。對于商界人物,我一向孤陋寡聞,當時竟不知何許人也。馮侖的風采徹底顛覆了我對房地產(chǎn)界人士的偏見。他曾就職于中央黨校,后蹈入商海,跌打滾爬。學識深厚,又世事洞明。
更精彩的奇談妙論,按下不表。關(guān)于新東方的這一論斷,精辟之至。這幾天,我陪老俞奔走武漢襄樊荊州宜昌,也談及這一點。一年來,老俞的講座,我在臺下就座,聽得耳熟能詳:老俞如何苦大仇深,創(chuàng)業(yè)者怎樣篳路藍縷。絕望希望輝煌之類的神話,馮先生一語便道破了。
老俞北大教師出身,躋身三流文人。黯然離開,文人情懷卻始終一貫。一流文人的出路,或悲憤沉湖,或逍遙故紙,離辦學校相距甚遠。北大的蔡元培,蔣夢麟,清華的梅貽琦,南開的張伯苓,都是二流或三流的文人,卻建成了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如果魯迅當北大校長,學生是否都棄筆從戎,成了真的猛士?倘若王國維做清華校長,雖才高學博,人人景仰,卻埋頭故紙堆,又將如何?靜安先生聽聞國民革命軍將至北京,以為花落而春意亡,自沉于水。清華國學研究院名存實亡。
痞子精神,指無知無畏的精神。一無所有,無從瞻前顧后。老俞被北大處分,作為三流文人,即想保留文人的體面,又缺乏一流文人的風骨,不敢自沉未名湖。于是退而求其次,惟有辭職,落草為寇,置于死地而后生。
純粹的痞子,如陳勝吳廣李自成,小富即安,耽于享樂,目光短淺。新東方的痞子精神,是一種雅痞精神,善于自嘲,追求浪漫,崇尚自由。王強老師當年破釜沉舟,辭職回國,同時又博覽群書,思維行事如天馬行空,飄逸自如。徐小平老師,言語犀利而富于思想碎片,如電光石火,開啟迷途者的茅塞。
老俞所津津樂道的私立大學,目前似乎有了眉目,在講座和采訪中屢屢涉及,仿佛成竹在胸。我開始暗自評判自己,是否夠格在兩三年后參與建設。我不如老俞苦大仇深,又天性懦弱溫吞,缺乏痞子精神。但我素喜附庸風雅,當年自由散漫,甚至還能歌善舞,至少勉強忝列雅痞行列。如此想來,便沾沾自喜起來。
我拭目以待。由三流文人用痞子精神創(chuàng)立的小型學校,不見得遜色于森嚴體制下的巍峨“大”學。那里的“大”僅僅指代校園、教學樓、擴招人數(shù),與兼容并蓄、自由廣博完全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