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現狀 | |||
|
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在上初中以前已經開始接觸互聯網。初一學生網齡在一年以上的比例占到總數的73.26%。未成年人中有13.80%認為小學開始上網最合適,19.30%認為無論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開始上網都合適,而更多的家長和教師則希望未成年人在年齡較大的中學階段開始上網。 觸網年齡日趨降低,這不僅是目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中的客觀現實,也是他們自身的一種期望,這對于互聯網運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提出的挑戰(zhàn)已迫在眉睫。 2.網絡內容良莠不齊,互聯網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急待加強 調查顯示,71.9%的未成年人在家上網,32.50%的家長會擔心未成年人會接觸網上的色情信息,13.90%的家長擔心未成年人會接觸網上的暴力內容,77%的家長認為沉迷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有嚴重的危害。鑒于家長們的電腦技術水平或閑暇時間不充裕等原因,對未成年人在家上網難以有效的監(jiān)護。自控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對于包羅萬象的網絡充滿好奇,在毫無約束的情況下上網,隨意瀏覽不健康內容,已成為目前的最突出的問題。 而針對未成年人上網的保護,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手段、技術和辦法,未成年人上網基本呈現“無保護”狀態(tài),如何對未成年人的網絡行為形成有效監(jiān)控和保護,急需解決。 3.未成年人專屬網站和內容缺乏,影響力不大 調查顯示,大部分未成年人、家長和老師對未成年人專屬網站的了解非常少。其中,以雛鷹網的知名度最高,比例占40.20%,其次為少年先鋒網和中青網,并不是未成年人網站的“偽選項”,“花季網”被選中比例達36.80%。目前,尚無在功能、內容、覆蓋面等方面同大型門戶網站相提并論的未成年人專屬網站,現有的一些為未成年人設立的網站其知名度還有待提高。 我國未成年人約有3.7億,其中未成年人網民已超過3000萬,平均每天約有3萬名未成年人進入網絡,未成年人專屬網站急缺勢必造成針對未成年人的專門性互聯網資源、內容和服務的缺失,使未成年人暴露在一個成人化的網絡環(huán)境之中。 4.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在網絡認知上存在差異,部分家長對網絡方面的知識存在不足 調查中,我們考察了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對目前的網絡內容對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作用的看法。結果表明,未成年人比成年人更加認同互聯網。如未成年人有40.00%認為互聯網對他們成長有益,而其父母這一比例只有22.20%。同時,父母認為互聯網對未成年人有害的比例達到36.30%,而未成年人只有12.20%。 對于較為合理的觸網年齡,父母和教師認為最合適的是高中階段,選擇這一選項的比例分別有28.20%和31.40%,也有24.50%的父母表示高中畢業(yè)前上網都不合適(教師中的這一比例也有21.00%)。未成年人則希望能夠早些接觸網絡,他們認為最合適的開始時間是在初中,選擇比例達到30.50%。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在網絡認知上存在差異勢必會影響兩代人的溝通。家長在電腦和網絡知識方面的不足也是直接影響未成年人對網絡形成正確認知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家長對網絡的錯誤理解也會引發(fā)未成年人的逆反心態(tài),進入誤區(qū)。 5.未成年人網絡建設缺乏長效機制 目前,我國互聯網運用的現狀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內容沒有進行分區(qū)和分級,部分網絡內容、網絡游戲供應商受利益驅使,為了增加網站的點擊率,將不適合未成年人的網絡內容和網絡游戲向未成年人開放,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夠成熟、自制力差、辨別能力較差,極易受到此類不良信息和產品的影響,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互聯網對未成年人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各有關單位采取了加大建設力度、強化網吧管理、凈化網絡游戲、清理互聯網站、加強技術監(jiān)管、倡導健康上網等一系列措施。1998年中央扶持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建設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管理、運行、內容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還缺乏全局性的、有效的、完善的長效機制。 |
相鄰博客
- 三、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教師三個群體的網絡意識(轉) [2008-11-22 09:24:00]
- 四、互聯網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狀況 (轉) [2008-11-22 09:26:00]
- 六、對策與建議(轉) [2008-11-22 09:45:00]
- 2007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調查報告 [2008-11-22 09: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