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讀書的目的 孩子從六七歲開始上學,那時的孩子對自己的命運是不具備完全主宰的能力。特別是6-12歲的孩子,基本上只是家長想讓他讀什么就讀什么。中國經(jīng)常出現(xiàn)手指非常短的孩子在星期天去學鋼琴,我經(jīng)常對我的表姐說,你的孩子手指這么短,為什么讓他去學鋼琴?為什么就不能用這樣的手指去社區(qū)做服務呢? 將來盡量少花力氣多掙錢或當大官,是很多中國人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的基本出發(fā)點。而美國人讀書的目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有為興趣而讀書,有為工作而讀書等等。 美國人是從靈魂深處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價值觀,并認真?zhèn)鞒羞@種價值觀的。美國人讀書的功利性不強。比如有一個精神病患者,拿著一千美元到街上去送人,十個美國人有八個是不敢要的。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平民教育告訴他們,沒有理由接受這個錢,他就會問你這個錢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送給我?這樣有效的教育使每一個公民都具有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我沒有付出勞動,怎么能夠拿你的錢呢?中國的教育,這方面要補的課程太多了,遠離現(xiàn)代教育有很大的距離。 許多中國家長經(jīng)常說“再窮不能窮孩子”,其實原話不是這樣的,原話是“對國家來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對家庭來說再富也要窮孩子”,也就是說,國家再窮教育預算也應該是最高的,家庭再富裕,也絕對不能讓孩子揮霍。在美國是看不到富豪的孩子開跑車的。只有對孩子非常節(jié)儉,他才能夠去受平民教育,否則后代就一代一代退化,最后變成了紈绔子弟。比爾?蓋茨把財產(chǎn)全部捐出來,一方面是品德的高尚,還有一個方面是比爾?蓋茨受到平民教育文化的熏陶,有一張良好的隱性文憑,他認為必須這么做。 遵守公共秩序依靠平民教育 美國的教育教給孩子的基本原則是,無論任何理由都不可以侵害他人的利益與權利,由于教育的有效,優(yōu)良的價值觀不斷重復,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似的對公共秩序的遵守。 我舉一個我親眼看到的例子。我女兒在美國就讀的學校,校長是一個50多歲的老奶奶,有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讓我們家長把車子開到學校一英里之外的地方待命,學校發(fā)生了重大危機。我到了學校,看到學校上空有六架直升機,校長拿著一個大話筒站在學校的樓頂上,說劫持人質發(fā)生在附近另外一個學校,槍聲也來自那里,希望同學們不要驚慌。 這位校長站在最不安全的地方,拿著話筒講話,這就是一個示范,讓孩子們都知道有秩序地去做某件事。有學者說中國是緊缺經(jīng)濟,所以中國的公共汽車才這么擠,不擠就上不去。他說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平民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從潛意識里去遵守秩序,最后從公眾的角度來講是最大的獲益。比如美國9?11恐怖襲擊發(fā)生時,世貿中心大樓內的樓梯自動分成三條道,一條殘疾人道,一條正常人道,一條是消防員往上走的道,于是才有4000多人順利的撤退。如果像某些學者說的資源緊缺,這條道是最緊缺的,大家都去擠,我估計800人也擠不出來。遵守秩序成為一種習慣,整個民族的素質就提高了一步,這都是靠教育來完成的,而且是靠平民教育來完成的。 美國教育過程中不能碰的高壓線 在美國,所有中小學是不能開除學籍的,但大學是可以開除學籍的。在大學里,只要有確鑿的證據(jù)證明你撒了三次謊,肯定就被開除,沒有任何的商量余地,即便是布什總統(tǒng)幫你出面,也解決不了問題,可見誠實在美國教育中的重要性。 公平、公正的觀念也是美國教育必須確立的觀念。如果我講話語氣里流露出一點點對某個國家學生的歧視,我的女兒就會指責我。她的潛意識當中,這種平等、公平意識已經(jīng)成為一種習慣。 平民教育,要求所有人都平等,對于民主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孩子從小就知道隱私的重要性?,F(xiàn)在美國百分之百的學校不會公布成績,所以在美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能夠昂頭挺胸,因為別人不知道他的成績是多少。克林頓成績總是60多分,他可以在講堂里演講,如果在我們這里,可能就不是這樣了。 美國學校,有一個不需要寫進校訓的校訓——“人生六誡”,這是我這個平庸人的第二個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美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高壓線。這些都和美國的基督教文化有聯(lián)系: 一誡,不許把人作為偶像崇拜; 二誡,不許隨意發(fā)誓起賭咒; 三誡,不許貪戀別人的財物; 四誡,不許懶惰不孝不感恩; 五誡,不許偷盜奸淫謀殺人; 六誡,不許撒謊害人作假證。 幾個美國教育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女兒找到我,說要跟我商量一個重大的事情,說準備花一美元參加俱樂部,我問是什么俱樂部呢?她回答說是“幫助俱樂部”。俱樂部的總經(jīng)理是三年級的學生,總共有30人參加,專門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我開始也沒有太在意,過了幾個月,有一天我翻《洛杉磯時報》,發(fā)現(xiàn)了一則報道,就是報道他們的幫助俱樂部的。我女兒說,幫助俱樂部總經(jīng)理和報社簽了合同,他們提供的報道,稿費比其他報道貴三倍。他們就是通過這些方式賺錢,去幫助盲人看橄欖球賽、給社區(qū)窮人家的小朋友發(fā)巧克力等等。最后還盈利了1000多美元。幫助俱樂部里有富家子弟,也有官員的孩子。他們都是在一個平臺上接受平民教育的理念,做一些大人看起來似乎沒有意義,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卻極有利的事情。 第二個故事是“美國新生上哈佛”。我的一個同事的孩子,考上哈佛大學,家里準備慶賀,他父親說請同事吃一頓飯吧。我們表示祝賀之后,就問孩子什么時候去哈佛,他回答說大概提前一個月,準備騎自行車去,從洛杉磯騎自行車到新澤西州。這一頓飯后,孩子就上路了,過了一個多月,他父親就把孩子一路去上學的照片拿給我們看。他一路上騎著自行車,或是搭便車,在沿途的飯館打工,并做社會調查,比如客人數(shù)量、客人消費狀況,到了學校就把厚厚一本資料交給學校。出發(fā)前,孩子的父親給了他300美元,結果他到學校之后,還了這300美元,還賺到了錢。美國人的教育充滿危機意識,如果不往前走,可能就會退步。http://www.hjz100.cn/jd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867 |
相鄰博客
- 為中國今天的教育把脈轉 [2009-02-10 23:04:00]
- 平民教育—美國教育的特征(1) [2009-03-05 11:25:00]
- 古代小學教育 [2009-03-05 11:44:00]
-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談教育功利化達到極致 [2009-03-06 21:3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