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成功典例1
(2009-04-06 10:10:00)
[編輯]
君子務本 教子有本 親子教育成功典例 |
|
二00九年二月九日 |
|
|
君子務本 教子有本
我比較喜歡孩子,所以大學一畢業(yè)就在兒科做醫(yī)生。我沒有過多的奢望,只想默默地做一名真正的好醫(yī)生。這樣接觸了許許多多的孩子,便有了一個心愿: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能是一個幸福的人。 隨著孩子的到來并漸漸長大,怎么樣教他,教他些什么才能達到自己的希望,便成為纏繞在心頭的最大問題。常常跑書店,翻報刊,雖然這方面的論述不斷增多,可很雜亂,不僅難以下手,而且很多似是而非。尤其那些所謂的崇尚自我,充分地發(fā)展了孩子自私的欲望。幾年后,當家長發(fā)現(xiàn),那么讓自己愛戀的孩子,愿意為之獻出生命的孩子,開始對自己怒目而視,開始威脅,開始向自己舉起拳頭的時候,不禁自問:到底怎么了?無限的迷茫,無限的痛苦,無限的困惑便纏繞著身心。 用迷惑帶著孩子長大,只能是這里抓一把,那里抓一把,孩子也越來越讓自己有種“抓不住”的感覺。他吸收能力很強,出去玩一次,被別人帶一帶,回家就很難管。他最怕的就是小朋友到我們家玩后或者我們帶他到小朋友家玩回來,每次總要狠狠地教訓他一番。 放學回家后,大部分時間都在玩,不知道該給他看些什么書。孩子漸漸也調皮了,會打架了,有時也發(fā)現(xiàn)他帶回家里來不曾有過的東西??吹竭@些,總要批評他,有時也杖責。每當這時,內心的煩悶、迷茫與憂慮就無法排解。再加上整個社會的變化,學生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在校時間越拉越長……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時間就學這些嗎?有沒有讓他學了以后一生都可以受用的東西呢?整個那段時間,眼前就像有一層霧,我怎么也看不清面前的路,誰能指點迷津呢?該怎樣做,該教孩子些什么呢?我不停地在心底喊著。每當夜深人靜時,就會呆望著天空,希望從那閃爍的星光里得到答案。
返回目錄
教 孝
蒼天不負有心人,就在孩子三年級結束的暑假里得到一張光盤,當時沒放心上。后來那是怎樣的日子啊,怎么也不會忘記,孩子開啟了這張光盤,也開啟了我們真正的生命。那時我正在做飯,聽到房間里傳來講話聲,跑去一看,光盤里一位老者正講到中國文化。以后才知道他就是釋凈空老教授。老人家講:“四大文明古國何以只剩下中國,就是因為孝道?!ⅰ线吺恰袄稀?,下邊是“子”,就是表示上一代與下一代是一體,永遠不分離。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像一個鋼筋架構……。在中國沒有代溝,代溝是引進詞,是近來中國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受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不會有代溝。”老者繼續(xù)說:“現(xiàn)代學校大多是知識技能的傳授,真正的教育是教“做人”,教育的根本是教“孝”,從《弟子規(guī)》做起,一定要做?!彪m然聽到“孝”字我有些別扭,因為我們是喊著口號把她踩在腳下走過來的,誰提起這個字,就好像是從古物堆里爬出來的。但老人家那講話的神情,那堅定的語氣,深刻的道理及毋庸置疑的態(tài)度,還是像一道電光劈開了眼前的迷霧。我這葉在大海中久久漂泊的小舟,終于有了方向。
返回目錄
初識《弟子規(guī)》
很幸運,從一位長者那里得到了《弟子規(guī)》,便急切地打開: 弟子規(guī)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 ……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 ……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 ……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 ……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 ……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 …… 字字句句,撞擊著我的心。那么的親切,那么的明朗,活了這么大,竟然不知道世間還有這么好的書,自己一直以來對人生的迷茫全在這里化開了。 想想禁不住悲從心來:這么好的文化,這么好的教訓,為什么不流傳,為什么不教給我們呢?我們生活得這么苦、這么迷,尋尋覓覓空過了那么多歲月。看著眼前的孩子,一種責任感驅使著我:一定要用《弟子規(guī)》好好教他。 “弟子”,不是指小孩,而是指做學生的人。在圣賢人面前,我們都是弟子。所以孩子在家的時間,和他一起學,再也不看電視,不看報紙。我們互相勉勵一定要把自己塑造得像《弟子規(guī)》上說的那樣。初始先熟讀,以后逐條對照,讀到我們做到點的就很欣慰。尤其孩子,我們常讓他穿校服,有的老師同學會取笑他,就有點動搖,當讀到“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就更堅定了自己的做法。 孩子很快會背了,這樣就越來越熟悉,日常生活做事就按經文去做,“父母呼,應勿緩……”不斷督促,慢慢“晨則省,昏則定”也能做到了。 孩子會用《弟子規(guī)》判定是非了。有一次與一位要好的同學去游泳,在岸上休息時,一位被母親抱著、才幾個月大的孩子打了他同學,同學很生氣,回擊了那個孩子,結果這位母親批評了同學,同學一直心里不服。在回家的路上,兒子想起了《弟子規(guī)》中“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guī),道兩虧”,就給同學說:“咱們已十歲了,懂事了,那個孩子還小不懂事,當然該忍讓才是?!钡郊液笏堰@件事講給我,問我他做的對不對。我聽了很高興,夸他做得很對。這時,我看到了孩子眼中那閃動的光亮。 是啊,做《弟子規(guī)》,我們的生活有了尺度,內心有了主宰,這條路是對的。于是,便重新安排了生活。
返回目錄
做《弟子規(guī)》
朝起早,夜眠遲
因為“教子有本”,心慢慢定下來,“本立而法生”,方法就來了。想著浪費了那么多時間,而孩子最佳學習時間已越來越少?!兜茏右?guī)》上說“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于是自己早上三點左右起床,規(guī)定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這樣時間就寬松多了。起床洗漱后,讀經典,勉勵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言、所行、所想以此為準則,做孩子的榜樣。五點半叫孩子起床。開始很難叫,叫過了又睡,有時就掀掉他的被子,也打過。一天早上給他講:“你再睡一會兒是不是可以不起來了?”他說不是。我說:“對的,人生就是這樣,該做的必須做,那就不要浪費時間,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最有毅力的。只要一醒,骨碌一下爬起來?!边@樣說著就把手伸給他說:“來,骨碌起床!”他很高興就起來了。以后早上把他叫醒后,一說“骨碌、骨碌”他就起床了。一段時間后就很自覺,也越來越珍惜時間了。一般是讓他十點鐘睡,有天晚上已十點多,他說:“媽媽‘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我要再睡晚點兒?!焙⒆又罆r光的寶貴了,應該成全。后來就五點喊他起床,晚上仍是十點左右睡。他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鋪,洗漱,包括書桌、學習用品全是自己整理。 一開始要先做給他看,帶著他做幾次,以后他做過再檢查、鼓勵他。這時如果發(fā)現(xiàn)哪點沒做好,一定不能批評他。因為他還小,不太有標準。罵他“你怎么做得這樣差”的時候,他確實不知道該怎樣做。一兩次記住得少,我們應該說:“看!這樣放。”或者,“看!這樣疊,記住了吧!”說不定要多次重復,大點的孩子可能更難改。說實在的,孩子進步的快慢與父母是怎樣做的有很大關系,只要我們能練就什么事、任何時都不生氣,再教之以孝,從《弟子規(guī)》做起就不難了。每當孩子氣餒的時候,就告訴他:“一定要堅持下去,你以后肯定會知道這樣做的好處的?!?BR> 早上一邊做早飯一邊看著孩子。孩子早上讀經典、背經典,從《弟子規(guī)》開始,每天哪怕背兩行都行。第二天會把前兩天的重復背一遍,星期天就全部復習一次,很熟悉的一個月復習一回。這樣細水長流,背了《弟子規(guī)》《三字經》《大學》《中庸》、《論語》《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及其《序》、十善及《阿難問事佛吉兇經》,在初中畢業(yè)的假期里又把《道德經》背會了。因為這之前是孩子記憶的最佳時期,古時候的教學就是利用這段時間來記憶。幾年來的節(jié)假日也一直如此,從未間斷。 記得在小學的一個周末,孩子說:“媽媽,明天我睡個懶覺吧!”孩子第一次這樣要求,就答應了:“好吧!明天早上幾點叫你?”孩子說:“六點?!碑敃r我就笑了,說:“你不太貪心嘛!”誰知第二天,他照樣很早就起床了。他說睡在那里沒意思,也浪費了時間。 是啊,孩子小時候,沒有什么好惡,教給他正確的,習慣成自然,他就做得很好。
返回目錄
衣食簡單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從原材料到成品要經過很多道工序,需要許多人的付出,所以告訴他要節(jié)儉,要惜福。常給孩子講:一個人一生的受用是有限的,在自己吃飽穿暖的同時,要想到許多人還在挨餓受凍。平時讓孩子常讀《了凡四訓》的講解——修福積德造命法,和《太上感應篇》的解釋——集福消災之道,還有德育故事等,以幫助《弟子規(guī)》的學習。 孩子從小對衣著不要求,衣服破了,給他補補照穿。初中有段時間,對衣服有點挑揀了。發(fā)現(xiàn)后,我就告訴他:“你們這個年齡還不知道什么是真好。自以為好的,可能會鬧出很大笑話。特別是剛剛覺得自己大了,很想學大人的樣子,學的很多是不好的一面?!本驮谂闼⒉綍r,把一些同年齡孩子的奇異打扮給孩子看,問他那樣好不好,他就搖頭。我說:“咱們按《弟子規(guī)》做,而你這樣穿著既干凈又大方,不會讓人看不過眼?!焙⒆右院笤僖膊惶袅?。 《弟子規(guī)》中“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飲食清淡單一,都是自己動手,不放過多的油、鹽、味精等調料。因為自己是學醫(yī)的,過去太注重“營養(yǎng)”,身體反而不好,孩子也經常生病。后來才知道:最簡單的飲食就是最好的飲食,最自然的飲食就是最健康的飲食。另外吃季節(jié)性食物,很少吃零食。不考慮零食本身不好的一面,單說胃腸,它就如一部機器,負荷是一定的。我們總是想法設法去擴大它的容量,開發(fā)它的潛能,讓它一直工作,不能有充分的時間休息調整,反而減損了它的壽命。飲食清淡單一,定時食,身體都很好,精力旺盛,也不易疲乏。生病的原因可能很多,但認清病從口入,把好這一關,多數疾病都能避免。自己做飯,也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容易生起感恩的心,也會更努力按我們說的去做。
返回目錄
做家務
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認識到讓孩子做家務更能激發(fā)他的孝心,而且更喜歡跟父母交流,增進親情。開始先讓他買些油鹽醬醋等,后來等他放學回家時帶些面點。每次做完都要肯定他,拍拍他肩膀,拉拉他的手,或者用贊賞的目光看著他,孩子就會很滿足了。有一次與丈夫出去辦事,回家時已過午飯時間,可進門一看,孩子已燒好飯菜等著呢!我非常驚奇,從來沒教過他。一看,米飯因水放少了有點發(fā)硬,青菜雖然有點糊,但那種清醇的香甜是我們做不出來的,那味至今仍留在口邊。當時孩子說,是學著我平時怎么做的。我告訴孩子:第一次做就這么好,真能干!爸爸媽媽終于也能吃上現(xiàn)成的了。孩子很高興。因為孩子親自做過,知道一切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以后再也不挑飯菜了。 后來還漸漸學會了洗碗、拖地、晾曬、折疊衣服,分類洗、放,曬鞋襪等。這樣在家務上我不僅多了個小幫手,孩子也不斷從做事中獲得自信心、觀察力、耐力,還懂得了要珍惜勞動成果,如不隨手扔垃圾、不隨處吐痰、保持衣物整潔等,把《弟子規(guī)》上“謹”的一部分逐漸做到。 說著好像很輕松,其實做的時候也是反復多次,比如掃地、拖地,也要先做給他看一下,而后讓他做。家長一定記住不能急,不能求完美。孩子剛剛做肯定不會像我們做的那樣,一定不要嫌孩子做得不好,還要告訴他:“你真行,第一次做就這么好,真不簡單!”“看,把這里這樣拖。”只找一個毛病就行了,不要再找一大堆不足,那些不足讓孩子慢慢來,給他喘氣、接受的時間。孩子會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好。 有個星期天,孩子很高興地說:“媽媽。今天作業(yè)不多,我來打掃衛(wèi)生吧!”我就找個簡單的,讓他用撣子輕輕地把家具表面撣一撣。他已做過,也就沒再跟著他。一會兒就聽到“啪”的一聲鞭炮聲。跑去一問才知道,他把不知道什么時候的一個摔炮碰到地上,就告訴他“事勿忙,忙多錯”。他說:“知道了媽媽!”誰知過一會兒,更大的一聲巨響傳來,還夾雜著玻璃摔碎的聲音,原來他把掛鐘碰掉了。就有點生氣地問他:“鐘表那么高怎么會碰到呢?”孩子說:“我想它可能也臟了,把它也撣一撣,用力大了。”如果原來脾氣,我會連問都不問,認為他貪玩,教訓他一番?,F(xiàn)在知道孩子是好心,只是還沒學會做事。我們家長也往往因為怕出亂而錯過了練就孩子勤勞本性的時期,以后惰性形成了,孩子有時候也想好,但是沒有毅力堅持下去。想到這,我說:“沒做過的事,不知深淺,應先試探著做。看似簡單的不一定好做,看似難的也不一定那么難,‘勿畏難,勿輕略’?!焙⒆诱f:“我記住了,媽媽!”一起收拾好破碎的鐘表,又各自繼續(xù)做事。我心里正想著剛才的事,又“啪”的一聲。唉!今天“三聲巨響”,他最后把一個小瓶碰掉摔碎了。我們倆看著,他也覺得好笑,忍不住都笑了,就算孩子交了學費吧,另外也是在磨練我的耐心。我也愛急,看他毛手毛腳就罵他,這樣讓孩子有話不敢說,許多假話也往往由此而產生。 孩子越做越歡喜,也常跟我上菜場。為了節(jié)省時間,每次買菜我總是買幾天的,往往一稱好,他就搶過去提在手里。怕他提不動,他說不讓他提,別人會認為他不孝順。看到的人都夸他懂事,他自己也從做事中感受到盡孝的快樂,體會到一種責任感與成就感。 因為做家務花費了一部分時間,孩子上課注意力更集中,做作業(yè)更專心,更認真。家務需要耐心,作業(yè)上也發(fā)現(xiàn)他耐心增加了,不那么急了,細心點兒了,小地方錯的越來越少。我突然間明白了:圣人的教誨才是最科學的,并且超科學。因為圣人的方法是按一個人成長的自然順序:小時候記憶力好,多背誦;好動,就讓他學習灑掃庭除。這樣既學習了生活的技能,又耗去了多余的精力,正好是“才”有所用。而且孩子天性沒有成年人的難易、好丑、苦樂、愿與不愿。只要引導好,對他來說玩與做事是沒多大區(qū)別的。從日常的勞作中,他得到了更大的快樂,也具備了孝的本領。 平常也常給孩子講:《弟子規(guī)》就是一個“孝”字,也是現(xiàn)在說的“愛”字,從孝父母到孝他人,從愛父母到愛他人,再擴大到愛事、愛物,給孩子養(yǎng)成一種純愛之心。一天傍晚與朋友帶著孩子去散步,在路的一個拐角處,孩子被一個東西滑個趔趄,低頭一看是西瓜皮,孩子撿起來就扔到了垃圾桶里。這位朋友講:“不要撿了,反正已經走過去了?!蔽艺f:“別這樣想。如果我們前面有人撿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會滑到;如果我們不撿,就會讓后面的人滑倒。也許后面被滑的,正是我們的親人?!彼杂袝r走在路上,見到樹枝、磚塊都會撿了放在路邊。
返回目錄
學校的學習
其實,如果有孝心德行好,學習自然會好,因為他有動力。雖然有一些天資的差別,但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對于我們家長來說,不管孩子學什么,首先要給他一個好的有利于成長的環(huán)境:學校、周圍、家庭。最重要的是家庭,一定要從小抓好,另外是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 那是在孩子要上學的前兩年,我因為身體的關系到小學做校醫(yī)。當時也引起不小的反響,許多同事、朋友勸我,可我的想法是:任何一個人在一生中要有所取舍,這么年輕顧不住自己,家庭孩子不能照顧,要那些空有的地位與名望有什么意義。自己所學的東西,只能使選擇的道路更寬、更有余地,如果成了繩索捆綁了自己還學它干什么! 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后,與丈夫商量,他也認為很好,就這樣到了學校。兩年的時間接觸了老師、家長、孩子,感慨很多。孩子們的吸收、模仿能力實在驚人,剛上學的小孩跟老師不到兩個月,連走路的姿勢、跳舞的舉動都一模一樣。聲音大、愛喊叫的老師,班上的學生也同樣的大聲,還會有幾個調皮的,很難管;脾氣好、聲音柔和的老師帶的班,孩子也規(guī)矩乖巧。另外老師的孩子如果特別受寵,容易形成驕慢、任性、懶惰,更自我。 看到這些思考了很久,報名之前就給他規(guī)定: 一、因為媽媽在學校,要表現(xiàn)更好,不能跟同學鬧矛盾,讓家長有意見,讓媽媽丟人。 二、自己東西自己整理,不要因忘帶書本讓媽媽送,那不可能! 三、不要隨便到老師辦公室。不到午飯時間,不到媽媽辦公室,除非帶同學看病。 四、當同學的面稱我醫(yī)生,不要媽媽、媽媽的叫。 五、每頓飯吃好,在學校媽媽沒有零食。 六、不能接受別人的東西。 另外告訴老師一定要把兒子與其他同學同等看待,并且要更嚴格一些,不能讓他有任何的優(yōu)越感,給孩子一個自然成長的環(huán)境。自己則除非工作上的原因,不輕易找老師或去班上。 學習用品都是最簡單的,顏色單一。書包一用就幾年,鉛筆、筆盒也是最普通的,這樣孩子不會花很多心思在這上邊,不會向同學炫耀,也不會當作玩具。鉛筆每天帶兩支,孩子用的就很小心。而不是一帶一大把,用的時候不愛惜。有的同學還用筆尖到處戳,看著筆一支一支地斷,家長的心血反而助長了孩子的不良心態(tài)。家里孩子的學習用品也是自己整理,過段時間會抽看。書桌、床鋪及房間干凈、整潔,無多余的飾品。這樣孩子的心是凈的,學習易專心。 平時很少看電視,只在節(jié)假日偶爾看看。一是怕?lián)p傷孩子的眼睛,另外電視節(jié)目也確實惡多善少,即使有孩子看的也必定幫他選好,陪在他身邊一起看,直到關閉。學“孝”、教《弟子規(guī)》后,知道電視是個“斗鬧場”,報紙大多也是“邪僻事”,干脆不看了。孩子看的書目,也是親自過目并幫他選。小時候必把他放在視線之內,以后的玩伴也必定是了解的,沒什么惡習。玩回來也大多會觀察他,并過問他們玩的內容加以引導。 記得他沒上學時,年長的老師曾問過:“孩子睡不睡懶覺?有沒有吃零食的習慣?做不做家務?愛不愛讀書?有前兩者則難學好,只要勤勞、愛讀書就容易愛學習。”所以當我們坐下來時,手里總是拿一本好書。有一次他爸爸回家,帶來了游戲機,我就告訴他不要讓孩子知道,另外也希望丈夫當孩子的面不看電視,不開電腦。可有時候,丈夫忍不住拿出游戲機來玩,孩子知道了總是心神不寧,我便趁丈夫不在家時,把游戲機砸壞了。待丈夫回家,我拿出砸壞的游戲機說:“如果家里就我們倆隨你玩,我也不想限制你。可現(xiàn)在有孩子,我們一定要有個好習慣,對孩子負責。如果孩子在家時,你再看電視、玩電腦,我也會一一把它們砸掉。別人看重的是錢與這些東西,我看重的是孩子。沒有這些,孩子不會學壞?!闭煞蜻€好,雖然開始有些怨言,可回家后也能遵守家規(guī)。后來,他也常常讀善書,不斷地在進步。他對電腦的愛好在孩子學電腦時還幫助很大。這樣,整個家庭有一個很好的靜謐的環(huán)境,就很利于孩子成長。一般我們除家務外就讀書,看德行光盤。 我的朋友很單純,因為平時忙,只有周末才偶爾聚一聚,單位里的聚會不是非參加不可的也不參加。我認為:任何一個地方少了我,照樣都會很好;而孩子,尤其他小的時候,母親便是他整個的依靠。我總希望孩子對自己、對家庭能依賴,能靠得住,所以很少出去。這樣孩子對父母、對家多一份依戀,心里有話總能有人說,就會很安心,少走許多彎路。丈夫很隨和,從來沒有他看不慣或者可計較的人,朋友多,帶回家來對孩子影響很大。他覺察后,也不再帶這樣的朋友來。有一次帶回來幾個朋友打牌,之前沒給我講。當時我也很熱情,對他們很好,泡茶、倒水。等他們走后就告訴丈夫,以后不要在家里起“灶”了,為了孩子。后來丈夫說因為我太熱情,他們也不好意思再來了。 我們居住的小區(qū)也比較安靜,孩子在周圍玩耍也很放心,所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很重要。孟子以他那樣的天資還需要母親三遷來成就他,我們現(xiàn)在就更應該注重環(huán)境的影響。但不要去埋怨社會,埋怨周圍,因為大環(huán)境也是由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組成的。一定先從自己做起,帶孩子做,帶家庭做,起碼自己及孩子、家庭先受益,而后波及周圍。 學習上讓孩子明確學習態(tài)度:學生的本分是學習,要尊重老師,上課專心聽講,作業(yè)認真。常常多講,反復講老師的付出,老師的辛苦,一定要為他樹立老師好的形象,讓孩子生起對老師的感恩之心,他就會按老師說的去做。另外給孩子多講一些愛學習的故事,讓他受到激勵,也愛學、想學。平時多問問孩子能不能聽懂,學習上有沒有困難。除學校布置的作業(yè),不買任何參考資料及習題,不參加任何學習上的輔導班(英語、奧數、作文等)。因為小學東西有限,孩子年齡小,這時該是愛動的年齡,反而讓他整天趴著做題。尤其許多題繞來繞去,難度超過孩子的思維發(fā)展,讓他從小恐懼,以后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 有許多孩子開始很好,家長為了讓他更好,便買來一大堆的參考、練習。孩子應付完學校里的作業(yè),回到家又看到這么多,他們很聰明,在抵抗不過時也有了對策:在學校開始想辦法玩,作業(yè)不做。一個班那么多同學,老師也總不能一一盯著。這樣回家就告訴家長:學校的作業(yè)還沒寫完。家長沒辦法,就催著孩子做。孩子看早一點做完了,父母照樣另加,他不得已,就開始拖時間。孩子是不太有時間概念的,他也不知道已到晚上十一、十二點,只想著能逃過就行。真是可憐的孩子!所以許多家長說:他做一道題能磨很長時間。另一種情況就是從小養(yǎng)成了拖拖拉拉的習慣。在一開始老師也說孩子拖拉,我就給兒子講:“你作業(yè)做得又快,質量又高,省下的時間你就可以自己支配。”在校,他就可以自己讀讀書;如果是在家里,我就會帶他到公園走走,或去書店看一會兒書,或者給他講個故事作為獎勵,有時候就放他到樓下玩一會兒。這樣孩子的身心就得到調節(jié),學習也不再成為一種壓力,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給孩子的承諾一定是正面的、能兌現(xiàn)的,所以孩子就越來越好,很快就改掉了。考試從不向他要分數,要名次,只問錯的題懂了沒有。成績好了也從不用錢獎勵,而是送給他一本書,或帶他到書店看書,或者帶他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還要告訴孩子:學習好是應該的,是自己的本分。 教“孝”、做《弟子規(guī)》之后,再也不催他學習了,總是勸他少做一道題,多讀一些德行的書。如果德行不好,就告訴他“不要上學了”。德行不好,學那么多的知識,對人民、對社會反而有更大的危害。雖然只抓德行,沒抓學習,他學習進步反而更快了。
返回目錄
|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