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保姆,爺爺奶奶帶孩子。不自己親自照顧
很多中國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看著,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不會說話也可以交流。肌膚的接觸,擁抱,關注的眼光,和他說話。
孩子需要不斷的交流,會變得比較聰明,對愛有安全感。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huán)境下長大。腦子會變得怪異呆滯。然后永遠缺乏愛的安全感。終生追求那童年,嬰兒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另外最要命的事,保姆、爺爺奶奶與孩子沒有切身厲害關系,他們只會把他照顧好,滿足他的衣食需求,也不會去管到底自己有沒有做對(可能他們也不知道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叫做對,甚至許多年輕父母自己也不知道),因此他們不懂得什么是愛,于是把愛就變成了傷害,并且是最嚴重的傷害?。?
譬如說個例子:當孩子摔倒后,奶奶會趕緊抱起孩子,爺爺會罵她,還會用拐杖去敲,“都怪你,摔了我寶貝!”看到了沒,這樣的教育,培養(yǎng)的是小孩的一種推卸意識:什么都是別人的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別的一切:別人、地方、氣候.....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 - 把孩子當炫耀比較的對象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人受到基因影響太多了。包括智力,個性種種。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實在是你的基因問題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帶給他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于事情沒有什么幫助。
這種比較和競爭的心里,也導致中國人團體比較無法和諧合作做事。喜歡互斗。對于能力強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來。學校的老師更是火上加油。整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則中國人的團隊合作永遠不如人。
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財產(chǎn),也不是你的資本。他是你的生命的延續(xù),因此,你要對他負起責任來!孩子不可以被用來充面子,那樣只會有一個結果:傷害了孩子,從心理上!
比如說父母帶小孩子去超市逛,小孩子看到喜愛的玩具會不走,甚至當父母不給買的時候會大哭,這時候呢,父母會覺得很沒面子:“小祖宗,不要哭了,給你買還不行嗎???”看看產(chǎn)生了什么結果:孩子明白了意見事情,那就是只要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不管對不對。根源在哪里?對了,父母的面子,怕孩子哭丟自己的面子,于是沒有了原則。為什么不這樣的,問問他:“寶寶,為什么要這個玩具呢?”如果是合理的,去贊揚他再給他買,如果是不合理的,告訴他為什么,僅僅需要這樣就可以了。 -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tǒng)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認為子女是屬于父母的。這種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個體的錯誤觀念,導致個人和社會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隱私。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
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導致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 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的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理想。當子女長大回想起童年,盡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愚蠢父母的作為。
要知道,孩子的肩膀是稚嫩的,怎么可以承擔的起你的千斤重托?父母需要做的只是這樣的事情:教給他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讓他身心健康的成長,培養(yǎng)他健全的人格。此外還需要做什么呢?還有關心他,支持他!別的,你相信他不會做嗎? - 把學校成績當成一切表現(xiàn)的指標。認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國。
很多父母愚蠢地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標兩個,一是高考,二是留學。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苦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仍舊深存人心。
其實事實擺在面前。很多出國回來現(xiàn)在找不到工作。很多北大清華的現(xiàn)在也只能混口飯吃。在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網(wǎng)上最近熱炒這么一句話:考上大學了,獲得給人打工的機會了;沒有考上大學,可以做老板了........ - 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國教育界正在集體犯罪,剝奪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毀滅中華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點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fā)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全國違法讓孩子在周末學習或晚睡覺的教育人士應該用嚴厲的法律措施來禁止。剝奪中國孩子的玩耍放松睡覺的時間,是全國性的集體犯罪。應該逮捕這些犯罪的教育人士。
為什么會這樣子呢?對了,學習成績,學習成績第一,超過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超過了他實際需要的一切!想一想,一定要這樣嗎?為什么要這樣呢? - 認為孩子不應該做家事,應該把時間拿來學習
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赡苁且驗樘幚硎虑榈哪芰Ρ容^強。所以長大以后比較不容易有挫折?;蛘弑容^能面對挫折。中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剝奪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機會。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學習分擔責任,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教養(yǎng)出一個個只會解幾題數(shù)學(又解不好、的傻孩子)。中國父母應該讓子女充分分擔家事。學校應該全面減低作業(yè)份量。
培養(yǎng)孩子為什么,考中學,考大學,考研究生,出國......還有嗎?這些都不是,培養(yǎng)他身心健康,明白事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去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學而考學......難道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還要繼續(xù)發(fā)生下去嗎? - 缺乏幽默感和輕松的一面
或許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什么是家庭生活?什么是親子活動?完全不知道。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趕,都是高考。實在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什么。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缺乏輕松和幽默感的氣氛下,一個小挫折就會引爆沖突。 - 認為父母的愛可以是對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男女之間,愛并不是為一切所欲為的借口?;蛟S因為電視劇演太多了。很多人以為愛就可以當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別把愛扯進來當擋箭牌。父母的要求應該要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 - 認為養(yǎng)孩子是堅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中國父母,經(jīng)過傳統(tǒng)的教育,習慣把養(yǎng)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也因為這個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tài)度是養(yǎng)孩子是一種上天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成長的樂趣。
2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模范父親”的故事 [2008-12-27 18:48:00]
- 60秒法則助你教出個好孩子 [2008-12-31 11:18:00]
- 別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性(轉自邢凱家庭教育) [2009-01-13 22:32:00]
- 正確指導孩子做作業(yè) [2009-01-13 23:1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