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工作者的角度看家庭教育問題,我認為目前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其一,教育責任的轉(zhuǎn)移。許多家長將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學校,認為孩子的教育無論好與不好,完全由學校負責。而實際上,學校無力承擔“負全責”的重任。其二,危機的轉(zhuǎn)移。家長大多感到壓力大,為了改變命運,將壓力與危機感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其三,有些家長不注意精神衛(wèi)生。在工作、生活中產(chǎn)生的一些怨氣、嫉妒心理等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發(fā)泄出來。這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其四,許多學校常常以家長會代替家長學校的活動,不能使家長學校真正發(fā)揮教育、幫助、指導(dǎo)家長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工作者、專家和媒體有責任通過自己的有效工作幫助家長和學校走出誤區(qū),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p>
——《當代家庭教育報》新聞部主任 鄭清川
關(guān)注家校合作教育問題,是從《今日父母》雜志對我的一次采訪開始的。
《今日父母》雜志的壽命很短,一共出了十幾期就???,原因可能是銷售量小,投入與回報不相吻合。我感到特別遺憾,至今還耿耿于懷。因為在我看來那是針對家庭教育的一份最好的刊物,內(nèi)容充實,針對性很強,畫面精美,制作精良,每一期都能從不同的視角對家庭教育提出問題,闡述觀點,給出建議,作為10歲~18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絕對開卷有益。我從第一次看到這本雜志就被它吸引住了,于是自費為我們?nèi)?8位同學的家長每人買了一期,然后年級就有六七十位家長訂了這本雜志??上Ш镁安怀?,也許是宣傳力度不夠,也許是家長們對家庭教育問題認識不足,據(jù)說訂數(shù)不多,推廣困難,只好停辦。但是我由衷地感謝曾經(jīng)的《今日父母》雜志,感謝熱衷于教育的雜志出品人牟劍閔總經(jīng)理,每期都有點睛之筆的執(zhí)行主編王耕先生以及采訪過我和我的學生,筆鋒犀利的編輯謝征女士,他們把我對教育的研究和關(guān)注又引進了一個新的領(lǐng)域——關(guān)于家庭與學校,老師與家長的合作。
我當了25年班主任,在實踐中練就了一種“真功”——通過家訪或者與學生家長的一次交談,就能基本了解該家長的教育水平、教育心態(tài)、教育方法及教育成功或失敗的緣由,不信?請看我親身經(jīng)歷的一組短鏡頭。
鏡頭一:剛接高一新班,一位家長打來電話:“……關(guān)老師您有什么事,說話……”
畫外音:這是一位很“世故”的家長,很會使用“權(quán)利與關(guān)系”,對孩子不會有什么好影響。她就是我在前面寫的“被家長教壞了的孩子”的母親。當我不再擔任她孩子的班主任時,這樣的電話馬上就打給了下一位新班主任。
鏡頭二:我冒雨前去家訪,在與孩子交談期間,媽媽下班回來,進門后顧不上換鞋,也顧不上擦一擦臉上的雨水,一手拿著往下滴水的雨衣,眼睛怯怯地看著上高二的兒子說:“今天關(guān)老師在,讓媽說兩句話行嗎?”完全是乞求的語氣。
畫外音:我當即勃然大怒,大罵了一頓這個不肖子。但是家長的這種失敗教育鑄成的不良后果已經(jīng)顯現(xiàn)。這個學生完全不考慮家長的一片苦心,我行我素,都讀到高三了,一不高興,說不來就不來上學了,家長只能求助于我。我趕過去站在他家門外(他不開門)連哄帶勸,好不容易他才被我拉回到課堂上。憑借原有的一點小聰明,他考上了北京大學大專班,上了不到一年退學重考,以后又獨自跑到深圳去“闖世界”。至今我也不知道這個孩子混出個樣來沒有。
鏡頭三:一個我并不教的初二小男孩在學校鬧騰得很有名氣,據(jù)說爸爸是博士。我一直想探討一下這位“博士之后”是在怎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成長的,但是苦于沒有機會。一天該學生的母親到辦公室找物理老師,我借機搭訕了一句:“您為這孩子可是真操心了?!蔽以捯粑绰?,這位母親扯開嗓門來了一句:“我命不好,這輩子倒了血霉了!”全然不顧辦公室里有那么多正在備課的老師。但就是他媽媽的這一句話,我對這位家長的基本素質(zhì)及其教育水平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
畫外音:光有博士父親,沒有一位高素質(zhì)的母親。而后我與孩子交談,他明確地告訴我:他們家的教育就是打,主要是媽媽打,爸爸輕易不管,一旦管“跟我媽用的方法一樣”。
鏡頭四:家長會,一位父親坐在離講臺最近的第一排座位上,手上戴著一枚碩大的金戒指,一身酒氣,開會沒十分鐘,趴在課桌上呼呼大睡。
畫外音:孩子果然也像其父一樣不拘小節(jié),吊兒郎當,散漫成性。
鏡頭五:第一次去孫遜家家訪。博士父親的學者風度,母親的明理豁達,尤其孩子房間里豐富的藏書,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畫外音:果然,孫遜是一個有教養(yǎng)、愛學習,德智體各方面均衡發(fā)展的好女孩。
……
這種印在腦海里的短鏡頭我可以再現(xiàn)許多許多,家長們的言談舉止在不經(jīng)意間暴露了自己的“教育素質(zhì)”(注:我在這里只談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素質(zhì),不涉及作為人的基本素質(zhì)的話題)。也許有人會說,家長就是不懂教育,否則還要你們老師干嘛,我費心費力為孩子擇校就是指望懂教育的好老師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呢!此言差矣。“教育”二字可是字值千鈞??!所謂老師懂教育,只是說老師經(jīng)過了教育方面的專業(yè)學習,是狹義的。而廣義的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響的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辭?!罚?,它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三部分。雖說學校、社會、家庭需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有一定的分工,但這三部分又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忽視了哪一方面的教育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以震驚全國的海淀區(qū)藍極速網(wǎng)吧焚火案為例,縱火者均是未成年人,作為直接的犯罪者,已經(jīng)受到了應(yīng)有的法律制裁,而反思的卻應(yīng)該是我們:首先這種不規(guī)范,甚至違法的黑網(wǎng)吧的存在就為火災(zāi)留下了隱患,這是社會乃至政府監(jiān)管部門推卸不掉的責任;其次,孩子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與學習習慣,再加上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疏于管教,顯然“養(yǎng)不教,父之過”,家庭培育了一顆危險的“火種”;而正值學齡的孩子離開學校在社會上游蕩,在網(wǎng)吧里度過本該在課堂學習的大好時光,無形中把一顆危險火種送到了留有隱患的起火點,學校也難辭管理不嚴之責(作為年級組長,我對班主任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學校早上7∶40上課,發(fā)現(xiàn)有學生未到校,7∶45前電話一定要打到他(她)家里,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孩子的行蹤)。從這一案例不難看出,24人死亡的嚴重后果表面看起來是三名未成年人釀成的悲劇,但他們何以小小年紀就如此“無法無天”?追根溯源的話,家庭、學校、社會都脫不了干系。
說到教育領(lǐng)域的社會責任,可能是出于多年從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敏感,我欣喜地注意到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開始狠抓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的斗爭,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開始,很快就延伸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我慶幸,國家和社會把更多的目光,更大的精力投向了寄托著中國希望的下一代?!吨泄仓醒雵鴦?wù)院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若干意見》向全社會發(fā)出了動員令,文化部很快就開始清理對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的文化市場,黃書、黃碟、色情、暴力等都在嚴打之列;隨后,公安部又在全國范圍內(nèi)打擊淫穢色情網(wǎng)站專項行動中屢屢告捷,封殺了一個個黃色網(wǎng)站,制裁了一批網(wǎng)上傳黃的犯罪嫌疑人。這些行動凈化了文化市場,宏揚了網(wǎng)絡(luò)文明,有效地杜絕了給孩子們造成的視覺污染和靈魂污染,對此我拍手叫好,因為這是社會教育地位和水平的提升。雖然嚴格來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當全社會都來關(guān)注和重視對未成年人,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時,那么無疑對于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和引導(dǎo)作用。
我多年在學校做的是專職教育,但是我今天正在研究的卻是家庭教育,因為在工作實踐中我越來越認可這樣一個觀點: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是家庭教育的引申,是家庭教育的補充,是家庭教育的完善,是連接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樞紐,而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鏈條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不知在何時何處看到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的說法。我不敢茍同,因為誰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家庭熏陶、父母影響已經(jīng)在孩子身上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而孩子走進學校,尤其是走進初中、高中,已經(jīng)是在一定教育基礎(chǔ)上的繼續(xù)教育了。至于有人把“延續(xù)”理解為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wù)——檢查督促孩子的作業(yè),幫助孩子背誦默寫等,這恰恰是今天中國教育的可悲之處,我認為是不應(yīng)該的,不正常的,但對今天來說卻又是無奈的。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這是孩子必須接受學校教育的理由之一。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它的教育方針,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備的,作為從教人員的老師也是家長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為主,家長通過言傳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為來影響、感染孩子。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時,也在教育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對待朋友或敵人,怎樣微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孩子都有意義?!倍鴮W校教育則是以系統(tǒng)的理性教育為主,無論是做人的道理,還是眾多學科的學習,都要引導(dǎo)學生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學生領(lǐng)進科學的殿堂,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zhì)、人文素質(zhì)和科技素質(zhì)。這種“引申”的功能必由學校擔當。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補充——用“補充”一詞也許并不十分恰當,但我找不到更合適的說法了。我這里所說的補充是指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孩子知識面的拓展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實現(xiàn),以初中生為例,他們在校期間開設(shè)的科目包括: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理、化學、品德、歷史、地理、生物、音樂、美術(shù)、體育、勞技、計算機、心理等近20門課,是任何一個家庭也無法獨立完成的,所以我權(quán)且把它當作一種補充吧。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完善——由于絕大多數(shù)家長不懂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時常出現(xiàn)家庭教育方面的失誤。這時候如果能夠有好的學校教育,好的專業(yè)教師對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偏差進行糾正和指導(dǎo),二力合一,教育效果將會更為理想。湊巧了,剛剛接了一個未曾謀面的家長電話,錄音記錄如下:
“請問是關(guān)老師家嗎?”
“對,我就是。您是……”
“我是新初一的一位學生家長,有個問題向您咨詢一下?!?/p>
“好的,您有什么問題盡管說?!?/p>
“暑假還有一段時間,可孩子作業(yè)基本做完了,我不知該讓她干點什么,是不是再去報一些補課班之類的……”
“請問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上班家里是不是就剩孩子一人在家?”
“是女孩,白天有姥姥陪著她?!?/p>
“好的,放假了嘛,要讓孩子休息好,另外她馬上要進入初中學習,要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把已經(jīng)發(fā)到手的新課本翻翻看看,作個簡單的預(yù)習,然后我要給您提一個建議,利用假期大好時機,鼓勵孩子多讀點書,帶孩子去逛書店、書市、圖書大廈,選書,買書……”
“孩子總是顯得很幼稚,不愛看書?!?/p>
“咱們不能總是遷就她的幼稚,要幫助她長大,指導(dǎo)她選擇一些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字書,如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氣球上的五星期》,或中國的一些小說……”
“她能看進去嗎?”
“不要著急,每天先作為任務(wù)規(guī)定讀上20頁、30頁,晚上您下班回來一邊做飯一邊讓女兒講講今天書中看到的情節(jié),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您也要表揚,鼓勵她明天繼續(xù)讀?!?/p>
“好,我今天就帶她上圖書大廈,以后我也要多看書了?!?/p>
“多看書也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會受益無窮,希望您今后能把帶孩子逛商場改變?yōu)榻?jīng)常逛書市和書店,讓孩子去感受那種文化氛圍,去多了她就逐漸感興趣了?!?/p>
這只是這段對話的一部分。當然我還為這位媽媽提了一些建議,家長也說了許多感謝的話,最后還表示“以后可能經(jīng)常向您請教”等等。但是她所表達的“今天就帶孩子去買書”和“以后我也要多看書”不就是一種對家庭教育的完善過程嗎?但是這種完善的條件是家長有心(主動給我打電話),我有意(真心想幫助她)。
乍一看我前面表述的似乎都是學校的作用:延續(xù),引申,補充,完善,恰恰相反,我要強調(diào)的是,學校的這些作用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礎(chǔ)上體現(xiàn)的,拋開學齡前的前期家庭教育不說,就是在孩子上學以后,家長如果繼續(xù)采用不恰當?shù)慕逃椒?,如果不能很好地支持與配合學校工作,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形成合力,勢必還會人為地給孩子的成長制造障礙。這就是我目前十分關(guān)注家校合作問題的原因。
相鄰博客
- 習慣、性格與命運 [2009-02-26 12:39:00]
- 把握人生,從習慣入手 [2009-02-26 12:44:00]
- 美國的滲透式教育及啟示 [2009-03-22 12:53:00]
- 走出“真空” [2009-03-22 13:12:00]
最近訪客